浅谈民族地区小学生情感教育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易先富 时间:2010-08-14

【摘  要】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个性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活动,离不开情感因素的参与和推动,而情感的发展本身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情感交融”着力以理性和情感交流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体现了民主、平等、互爱、互信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热烈和谐、促进、愉悦的教学活动氛围中学习,从而解除他们心理上的压力。

【关键词】情感交融

【Abstract】The teaching process isn't only the student's cognition process but also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and livings of emotion exchanges, character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The student's cognition activity, can not get away from a participate of emotion factor with push, but emotion of development oneself is also a teaching activity of importance contents."The emotion blend" put forth effort with the reasonableness and the emotion exchanges unify of height to control with implement teaching activity, body now democracy, equal, love one another, the relation of teacher and pupil of mutual trust, let the student is in warmly harmony, promote, dulcify of the teaching activity atmosphere study, thus relief they mentally of pressure.

【Key words】The emotion blend

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个性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活动,离不开情感因素的参与和推动,而情感的发展本身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情感交融”着力以理性和情感交流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体现了民主、平等、互爱、互信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热烈和谐、促进、愉悦的教学活动氛围中学习,从而解除他们心理上的压力。它通过创设“开放”的人事情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境,映发出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促进学生在知、情、意、行诸方面得到发展。

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而且还能引起学生不同的情感体会,对学生的认知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合理运用情感,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激励学生坚定的意志,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能对师生双方的行为发挥巨大的调节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采取“情感交融”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的知、情、意、行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1.重视“情感交融”体现师生平等

师生、生生互爱、爱是师生、生生关系的核心,被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要求,互爱是师生、生生之间心灵沟通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应把自己的爱和热情倾注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倾注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师生之间的情境、心心相印的情感氛围;教师的态度要亲切、和蔼、平易近人,不要吝墙自己的爱和赞美之词,从细微的动作和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赞语入手,以此来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和尊严,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都需要尊重、理解和宽容。因此,教师对学生应做到“三尊重”,即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不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做出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行为;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其个性的健康、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创造条件。此外,教师还可以用“角色转换”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并注意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进行交往沟通。

2.重视“情感交融”做到情感体验与语言训练相结合

学生学语文要进行认知活动,认识形象时思维的对象是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情感体验时,的对象也是课文的语言文字,因而情与知的和谐是通过情感体验与语言训练相结合来实现。决非空穴来风、决非凭空外附一张皮,必须体现语言文字的个性。语言文字无论是记人的,还是叙事的、写景、还是壮物的,也无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句子,是一个片断,还是一篇文章,我们都可以去研究情感体验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实践认知与情感的和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写到:“大家之作,其言情也让人心脾,其写景也必害各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导妆来之态。”显然作者把情、景、语言三位一体构成了境界,语言表达使情景结合起来。例如《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不同的理解标题,强调的情感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这样使“情感交融”与语言训练充分结合,使学生一目了然,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3.重视情感交融,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作字和诗人总要有对于语言的敏感,这东西加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很重要”,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语感的心理构成应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那么,注意语感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得到领悟和理解,对学生语言材料的感受和浓厚的兴趣的培养。

3.1 在自读中感受。自读是增强语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因为增强语感不是靠讲解、传授、分析能实现,而是靠静心的自读、入境体验,用心感悟。

3.2 交流中感受,在自己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是增强语感的又一途径,适时的交流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有助于浓厚兴趣,敏锐语感的培养。

3.3 在诵读中感受,这是增强语感最经常的练习方式,诵读即能提高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是对语言文字领悟,感受的表达,因此,诵读中感受很有意义。

师生平等,语言训练相结合,语感的培养是“情感交融”,促进发展的切实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