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语言教学系统效能的关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敏 时间:2010-08-14
  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习 语言教学系统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建构性,学习的社会性和情景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中学习者是主体,认知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而且主体的认知结构处于不断之中。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语言教学系统与传统语言教学模式存在着显著不同,促进了多媒体语言教学模式的发展,促进并形成了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内容等各要素间能动交互的稳定的结构形式,为实施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取得显著效果。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是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教学思想强调学习的建构性,学习的社会性和情景性。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学习中学习者是主体,学习者通过将自己的经历、体验、原有的知识重新“构建”来获取新知识,认知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主体的认知结构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主体的认知结构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学习的社会性是指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间的相互作用,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深远影响。维果茨基指出:“概念首先是出在社会层面上的,只是后来才出现在个人层面上。发生在‘最近发展区’中的学习,是靠师生合作而进行的,因此,必定是社会建构性质的。认识活动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辨证统一,认识的主体并非各个单独的个人,而是由各个个体所组成的共同体,各个个体在共同的认识活动中分工合作,即‘分配认知’。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离开相应的情境则失去灵魂,徒具形式。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在“做”中“学”会的,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下,重新组织内部的认知结构,主动建构起自己对内容、意义的理解而实现的。学习并非是将包装好的、现成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而是一个情景活动、思维活动的过程。
  2.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语言教学系统的教学特点
    随着化的不断发展,为了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素质教育的体系,语言教学借助语言教学系统将文本、图象和音频等媒体信息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个既有利于学生触景生情和情感交融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又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建立了教师、学生和媒体信息间的合作与交互、形象与语言、资源与内容等多种互动关系,培养了学生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有效整合了学与教的资源配置及其运用过程,合理优化了教学情境、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促进并形成了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内容等各要素间能动交互的结构形式。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教学系统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开始普及,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语言教学系统与传统语言教学模式存在着显著不同,促进了多媒体语言教学模式的发展,从而使语言教学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并重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环节,使之有效衔接、实施。由于语言教学系统配备了一个完整的资料库,可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及课外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用相应的教学资料。此外,教师在激发学习者学习热情的同时,促进学习者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确保教学主体向学习主体转变。
  2. 2.学习者的自主性与师生互动性相结合
    建构主义极其重视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与他人的协作交互,也极力主张教师在协作交互的过程中与学生的能动交互。语言教学系统提供了语言交流与语言实践相互补充的理想环境,教师利用语言教学系统“人手一机”的条件进行分组练习,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进行模拟语言环境训练,诸如演讲对话、故事、幽默笑话等,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死板的授课方式,使所有学生都有了进行课堂语言实践的机会,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热情。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维能力的主体,也是合作交流的积极参与者。学生只有在语言实践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彼此协调统一的基础上,才能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判断,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最终实现对知识的建构。
  2. 3.情景性教学促进学习者的主动性
    语言教学系统作为语言教学的平台,将教学情景作为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的主要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情景创设的要求,虚拟了接近的真实语言学习情境,较好地创建了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受其感染和启迪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用相应的教学资料,这些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于一体的教学资料能够模拟实景,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平均时间内的信息量,充分调动视觉、听觉两种功能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直观、互动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了学习者参与课堂实践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