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房亚 时间:2010-08-14
  关键词:信息技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能力 学习方式
  论文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迅猛,促使人们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从辅助地位提升到基础地位。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习者知识创新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全面创新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出发,探讨羊重个性、激发潜能、掌握终身学习本领、提高信息素养的学习能力培养。
  以化、数字化、多媒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影响着现代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给教育带来了多样性与灵活性,是当前最主要的学习环境之一。学会学习,是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所必需的,也是实现终身教育必备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尊重个性、激发潜能、掌握终身学习本领、提高信息素养,这不仅是学习者知识创新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全面创新的重要环节。
    一、学习的现代教学理论基础
    现代学习理论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机模拟人类学习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就开始影响教学的各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持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发展起来,它强调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给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为互动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迅速发展成为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现代教学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同时也是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的过程,是在社会、、学校的共同作用下不断获取知识与发展的过程。
    二、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技术支持
    现代信息技术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者学习提供了多种媒体课程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学习者为中心提供了多种学习支持服务。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和课程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交互性和对话性,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传递知识,而且具有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意义。学习是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可能是什么,这样才能去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与教学模式中最突出的特征,学习者能够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中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校和教师通过面授辅导、网络教学、网上辅导答疑,vBVir信息、电话、邮件、直播课堂等手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学会了学习,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习过程中,就能进行个性化学习,制定出符合个人实际需要的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有效地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会学习
    (一)互动式学习
    有史以来,教育一直是以单向传播式的学习指导模式为导向的广播式学习,是教师以专家身份将所知传送或广播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它是几个世纪以来由上而下的权威式、师权中心的教育方式的基础。20世纪后期,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取而代之,以学习者为中的教学结构逐渐发展起来。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者完全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者。网络学习的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学习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成为一种新型学习者。
    (二)互动式学习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产生了一种新的学习规范,即互动式学习的新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创造出一种学习文化,让学习者享受到人与人之间更好地互动联系。学生们不再只聆听某些教授一再重复事实与理论,而可以彼此讨论和学习,老师也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他们以自己的经验来论述。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包括了练习课程,使用者可以先学习,再接受计算机测验,或完成相关的操作。计算机指导不但更为细心,也能涵盖更大范围的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适当的游戏,可以提供学习者更富弹性、更有创意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兴趣更大,学到更多东西。不同的数字,有助于智力激发、辩论,并接受他人的影响,实际也就是社会学习。MUD ( Multi User Domain多种角色领域)是数字化多媒体环境的一项重要进展,它是一个网络上的虚拟社会现状,让学生们更为真实、身临其境地体会所学知识。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特点
    1.能动性:在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上,由面向结果向面向过程转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面向结果,是指教师把引导学生寻找现成的说明、现成的结论、现成的答案等视为教学教程的首要任务,教学效果的衡量也是以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为标准的。所谓面向过程,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其产生的基础以及它与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等二面向过程的教学方式使得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由转播者转变为协助者。这种方式的转变,使得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弃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接受更新的知识、观点与思想。
    2.趣味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际是一种“娱乐性教学”,学生会完全沉浸在兴奋的学习体验中,各种文本、声音、图形、动画、视频图像、数据和其他信息所表征的知识,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参与性,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学生可以随时休课和复课,对不懂的内容可以进行重复学习,对感兴趣的问题加量学习,使个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它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发现自己的学习途径。
    3.自主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各自角色的变化,在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上,由因材施教向因材择学转变;在教和学的方式上,由单向输导向多向交流转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传统行为模式,可以帮助学习者发现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由“一体通用”转变为“量身定做”。现代信息技术使学习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各取所需的过程,允许不同的学生沿着自己的途径,按自己的学习速度接受与学习,学生们将有机会享受最佳教育的机会。在多媒体资源库或局域网中,每位学习者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自由地通过机在库中或网上调用自己所需要的软件,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4、探究性: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方式也由单向学习转变为建设性、发现学习。互动式学习要求师与生、生与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想相互磨擦、碰撞、共振;同时在这种互动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兼具了主体和主导双重身份。
    5。协作性:现代信息协作化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都是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导者,学生之间很难进行合作化的协作学习;在网络远距离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各个学习者提供了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个学生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学生不但可以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得知识,还可以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在小组间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努力为自己所在的组做贡献,学生之间更多的相互帮助与协作对学生集体观念的形成和视野的开阔打下良好的基础。
    6.终身性:从学校到终身学习。在一个每过儿年就变得陈旧的持续变化的复杂世界中,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教育不再终止于学校,教育必须重点培养人们终身继续学习的能力,掌握学生方法与技能比学会知识内容更重要。信息高速公路的各种成果使任何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学到几乎所有知识(这种情形被称为“即刻学习法”)。
    (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数字媒体,教育者和学生都能很快地融入更新、更有力、更有效果的学习模式中,这种互动式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有很大的进步
    1.网上交互是网络课程交互的主要形式,是学习者、网络课程资源、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及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的多互动;学习者(主体)通过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情景”、“协作”、“会话”条件完成知识建构,实现个体化学习;教师(主导)主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挥主导作用,设计和构建学习环境。在完成知识建构的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2.网络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行利用网络媒体,主动地运用、调控自己的元认知、动机和行为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要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事先计划和安排,制定学习汁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过程中,网络课件会引导、启发学习者选择学习目标和内容,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进行监察、记录、反馈、评价、调节、修正和控制,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传统学习方式相比,网络自主学习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要求更高。
  四、结论
    当代教育的变革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从一种捕助地位提升到一种基础地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新思维理论和自组织理论为基础,追求信息化的教育过程,是当前教育改革重要的突破方向。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所具有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放性特点,将更利于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只要学习者想学,就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调控学习过程,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思维更开放,自由创新的辛间更广阔.学习的效果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