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鲍健波 时间:2010-08-18

  【摘 要】本文基于目前高校学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培养相脱节的现象,分析了现在正在流行的各种经济学课程教学手段的弊端,提出了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进而得出了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学 教学 改革 对策
  
  一、经济学教学现状
  
  1.现阶段常被使用的教学手段
  我国高校目前关于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手段。教师以“填鸭式”的教学手段,结合黑板等工具尽量在一次课中做到可能多的信息量的传授,并全力地解释所授课程。虽然教师也被要求与学生互动,但有限的课时量和大量的课程内容使教师们最多也就是选择课堂提问或课后留作业等方式来完成与学生互动的工作任务。学生似乎也习惯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每天都在按部就班的按要求保证出勤、听课、学习。
  当然,有许多一线教师正在进行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过去教师在讲课时更多采用的是纸质的教案,而今更多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手段可以更生动、形象的展示课程的重点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再如,有的教师开设了案例教学,希望通过这种改革能够丰富学生的实际经验、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只是目前的案例教材等资料几乎千篇一律,经典的几个案例被四处转引,而且有些国外翻译过来的例子由于与我国国情、民俗不符,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2.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
  传统的这些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到些理论知识,但对于与实际的结合、应用则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首先,讲授这一传统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更好的消化吸收;教师在该模式下授课要照顾全体学生的平均水平,这压制了学习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仍然感觉跟不上;学生通过单纯的听课及少量的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等安排,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很难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由于学生在这种教学中比较轻松,想听就听不听也无大碍,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多媒体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对一些图形、公式的推导虽然可以演示,但是不如教师在黑板上边做边讲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而且,多媒体经常被称为“将教案搬到机里并演示”,其运行速度较之于黑板快的多,不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集中注意力。
  最后,所谓的案例教学,由于上文提到的与学生生活并不直接相关、翻译过来的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千篇一律的少有的经典案例等原因,使学生难于理解案例的初衷,更难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问题
  通过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意义是解决理论与实际的脱节问题。经济学作为人们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学科之一,本该解释许多现实中的经济现象。但实际上很多理论知识并没有与实践结合,因此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可以将理论实践于现实。
  2.为经济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本文提出一种适合我国学生使用的教学软件的开发思路,为经济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操作的平台。我国的教育一直被评价为过于注重书本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利用设想的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
  3.拓展传统教学辅助软件的功能范围
  通过改革,开发的教学辅助软件除了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外,最重要的是将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在软件中学生尝试成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模型模拟出的经济运行结果比枯燥的书本文字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也可通过软件在工作前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前体验到具体工作的方式和流程,这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增添了砝码。
  4.提高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化要求员工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而刚从校园走出的大学生经常缺乏交际能力与合作精神,这与我们的高等教育多年来一直缺少有关团队合作方面的实践机会分不开。本文提出的模拟公司的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1.开发适合本科生使用的实际演练软件
  本文建议在进行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时,首先应尝试开发适合本科生使用的演练软件。这一软件包括三部分:
  (1)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软件中配套出一些题目,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链接到更高级的经济学资料中,结合学生的特点让有能力的学生深入学习。通过这些练习,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明确该掌握的知识低线,同时,有更高要求的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样,既夯实了基础,又突出了个性,满足了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2)为学生提供实际案例。在设计的软件中,提出适应学生生活环境的、易于学生理解的案例,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分析案例。通过这一环节,为学生走向模拟实际环节做准备。
  (3)模拟实际中的经济问题,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软件结合热点经济问题分国际及国内两方面出题,让学生作为社会经济的参与者,对一系列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解决方案。这一环节无对错之分,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2.尝试搭建实际操作平台——建立模拟咨询公司
  依据实际经济咨询公司的建立和运作,筹建一模拟经济咨询公司。在公司中同样设立总经理、各层主管及具体的工作员工。总经理可以由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或各方面知识掌握较为扎实并经过实际软件演练获得最高收获(成绩)的学生来担任,负责日常工作的管理;各层次主管由专业知识扎实有责任感的学生担任,负责具体工作的任务分配、进度检查等;职能部门如财务科等可以让本专业的学生担任负责人,进行专项管理;所有经济学专业学生均可在公司中“谋职”完成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经过这样设计的模拟经济咨询公司可以与实际中的咨询公司建立长期联系,从公司中寻求项目并获得指导。
  3.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环境
  经过一系列训练、学习的学生,成绩优秀的可以推荐到一些与高校有联系的中进行实习,真正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当前,有很多企业愿意与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高校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建立实训基地,在确保不影响学生学习并不影响单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源源不断地向企业输送部分优秀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联系。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在实习之后推荐到公司工作。
  我们期待这些措施能成为学生的实践助手,让他们在面对现实经济问题之前,已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那么就达到了教改的目的了。
  
  :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
  [2]陈四辉,杨习虹.传承与超越——“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成都大学学报(版),2007,3.
  [3]金雪军.西方经济学案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潘琰,黄志刚.经济管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