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探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6
关键词:学生干部 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选拔与培养机制
一、引言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知识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和造就适应21 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已成为当代高等改革的主旋律。高校学生干部应当成为这种人才中的先锋队,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不良的思想和风气开始在学生干部中蔓延,成为影响他们飞得更高、更远的障碍,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存在问题探究
1、缺乏学习意识
青年人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过程。由于自身素质的差异,许多青年人在进入大学后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学习上的不适应。一方面是没有把专业学习放在首位。他们认为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而忽视了业务素质特别是思维素质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另一方面不能正确处理专业学习和社会工作的关系。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他们想到的首先是专业学习为社会工作让路,从而拉下了步子。
2、缺乏表率意识
在实践中,许多学生干部特别是非主要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思想上不求上进,行动上不求先进,学习上不求优秀。有的学生当了干部,就觉得高人一等,在同学面前摆架子、指手划脚;在工作面前,说得多、做得少,缺乏脚踏实地干工作的精神;在荣誉面前,存在“非我莫属”的思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搞特殊化,让广大同学很反感。
3、服务学生的观念不强
主观上有为学生服务的想法,但客观上围绕上级精神和自己主观想法转得多,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活动少,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的更少。
4、缺乏机遇意识
有许多同学当不上干部千方百计想办法争,当上了但不是把它看作锻炼自己的舞台,而是出入于各种应景场合,陶醉于学生干部的头衔。还有一些不能正确对待配角。只想当主要学生干部,不甘心唱配角。
三、问题根源分析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认识偏差
就学生而言,大家更多地关注的是干部的头衔。学生们普遍认为,“学生干部”是能力和水平的标志,他们将当“学生干部”看作是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形式,看作是权力大小的标志,看作将来找工作的资本,而不是把它当作锻炼自己工作与生活能力的实践岗位。许多学生干部过分看重这一岗位的育人功能,而忽略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
2、机制滞后
机制上的滞后是认识误区的集中体现。当前 ,我国高校“学生干部”的选任和管理方法基本上坚持的还是老办法。一种是任命制。一般是在档案考察、短期观察的基础上,在第一学期确定人选。也有采用直选式的办法,但都是在确定临时负责人一段时期后进行,在客观上形成了“先入为主”的现象。另一种是终身制。学生干部人选一旦确定后,无论合格不合格都要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才能知道是否胜任,但是在我们目前大多数高校中,低年级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所以除了学生会干部外,班级学生干部到高年级后就“清闲”了下来,组织管理工作相对地少多了。
3、管理误区
(1)补偿误区。学校认为学生干部承担了大量的学生工作,牺牲了学习时间,在综合奖学金评比中应按岗位主次加不同数量的“学生干部”分,以求得评优的公平,孰不知又形成了新的不公平。实际上,学生干部除了能争取综合奖学金外,还可争取“优秀学生干部”等层次的先进,机会本来就比普通学生多。因此,这种补偿本身就是一种不该补偿的补偿。
(2)关系误区。这一方面主要是指学生干部只对组织、对学校负责,而不对广大学生负责,客观上形成了与我们育人目的极不相称的关系误区。
(3)怂恿误区。由于对学生干部重使用、轻管理,再加上有补偿心理,实践中对学生干部在学习、生活上要求不严,对一些不良习气采取得过且过的做法,甚至对他们提出的某些不合理要求,能满足就满足,客观上形成了不该鼓励的怂恿误区。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
要解决高校学生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高校中的作用,本文认为需要从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训、考核等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对学生干部的选拔过程中,要坚持民主原则,尽量做到不埋没一个人才。首先是在活动中发现学生干部。管理工作者要抓住青年学生的特点,既重视那些慷慨陈词者,也不能轻视那些沉默寡言者。其次是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干部。学生干部的组织才能、领导,只有在实践工作中才能表现得最为明显,我们给所有的学生一次同等的机会,这样我们才会发现谁是最优秀的。最后要坚持民主推荐。教育者应充分听取基层组织的意见,重视系、班提出的意见,使基层能够把优秀的学生干部推荐到干部岗位上来。
为学生干部创造展示自己才华的条件和外部环境。学生干部是学生的带头人,要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学生干部就必须是德才兼备,文武全才。因此,应下大力气为学生干部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和条件,对有突出贡献的学生干部要加强宣传的力度,使广大学生干部能够理直气壮地工作,从而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着重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首先,当今科技一方面是高度细化,另一方面又是高度综合,从而出现大量的综合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中间学科、横向学科等,这就特别要求加强对学生干部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作为学生干部,除学好文化课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水平、组织能力,因而要注重对他们进行管理、领导科学及人文科学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着重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精神,激发其创造力。人类的创造力和其他各种能力一样,也是逐步形成、不断的,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必须依靠创造性教育。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将“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造力”作为重点,是创造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切实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学生干部在高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要求学校在教育管理上要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学生干部培训班、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和素质,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帮助他们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使用上要注意因人而宜,合理分工,尽可能让学生干部发挥其兴趣和特长;在把握大局的前提下,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放手鼓励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在遇到困难和阻力时,要为他们补台撑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工作有失误时,要引导他们做好。
第三,在工作指导上,要放手让他们干,但不是甩手让他们自己干,该过问的要过问,该鼓励的要鼓励,该阻止的要阻止;在管理领导上,可以给他们出主意,指导他们定计划,检查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效果,但不应该事无巨细,越俎代庖, 管的过多、过细,就限制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最后要对学生干部有严格的要求,工作上有计划,学习上有目标,生活中树形象;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考核机制,并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他们本人,该肯定的要肯定,该批评的要批评,该调整的要调整,违反校规校纪该处理就处理,要让学生干部时时处处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五、结论
随着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为社会输送大批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领导和管理才能的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教育,探讨和解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新问题,认真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做好学生干部的考核工作,努力为社会主义化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
[1] 丁孝林.高校优秀学生干部培养教育研究.新西部,2007.12;
[2] 谭长福.高校培养学生干部探析.河南大学学报,2005.3;
[3] 胡文华、刘金凌.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教育之浅见.辽宁师专学报,2005.2;
[4] 刘晓光、周威.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产业与科技,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