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高校“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理性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建坡 时间:2010-08-16
  [摘 要]当前“双肩挑”辅导员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如:难以破解学习、教学科研任务重,思想压力大,不能全面履行辅导员职责的难题;人员流动性大,学生的思想和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完善,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规范化、化等。克服上述弊端的出路在于:在坚持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以及辅导员负责制的前提下,选拔高年级优秀大学生(或研究生)兼做低年级大学生辅导员助理。这是对“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双肩挑”;辅导员助理;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考证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在高校中率先提出并在清华大学建立了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办法是选拔学习成绩优良、政治觉悟高的党、团员担任辅导员,“半脱产”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这种政治辅导员制度被形象地称为“双肩挑”,即两个肩膀挑担子,一肩挑专业学习和工作,一肩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了完善和政治辅导员制度,清华大学先后制定了《关于政治辅导员制度的若干规定》《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工作暂行条例》等。清华大学这一做法很快对全国高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院校也先后采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它不仅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符合清华大学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而且有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作保证。文化大革命中,各个高校的政治辅导员制度受到了强烈冲击。20世纪70年代后期,各个高校又相继恢复了辅导员制度。到了20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双肩挑”辅导员制度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以青年教师为骨干,以研究生为主体,以本科生为补充,并进一步明确了分配原则,辅导员队伍中高年级大学生不得多于1/4。但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许多辅导员转岗,辅导员队伍人数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高校大面积地实行了“双肩挑”辅导员制度。
  
  二、“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必要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是“以兼职为主,配备少量专职人员”的辅导员制度。兼职辅导员又分两种模式:一种是由优秀研究生和高年级优秀大学生担任,实行以专业学习为主,兼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另一种是业务教师兼职,以业务工作为主,兼作学生思想工作。“双肩挑”辅导员制度存在的意义在于:首先,它解决了辅导员队伍人数严重不足的问题。近些年来,由于对辅导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辅导员的责任较大、任务繁重,而职业声望低、待遇又较差,许多辅导员转岗或考研深造,造成辅导员流失严重。随着高校的快速扩招,辅导员队伍人数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但“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实施,迅速解决了辅导员队伍严重不足的问题。其次,资金投入少,并可以摆脱今后如果专职辅导员不断增多而带来的出路难的困局。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大约有2000万,按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就需要配备10万名专职辅导员,加之辅导员队伍职称问题没有得到落实,这必然会使高校辅导员的出路成为一个难题。“双肩挑”辅导员由于是兼职性质,不仅不存在编制的问题,更不存在解决将来的出路问题,从而化解了这对矛盾。第三,有利于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业务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双肩挑”辅导员通过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可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驾驭全局的能力。实践证明,担任过兼职辅导员的教师和学生,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上都表现突出,绝大多数成为单位里的骨干力量。第四,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增强了学生工作的针对性、深入性和实效性。业务教师通过做兼职辅导员,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增加与学生交往的亲和力,在专业学习上也可以给学生更多、更直接和更有效的指导。而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担任兼职辅导员,更能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帮带方式,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榜样的示范作用。同时,对高年级学生的快速成长也起到了督促和激励作用。
  
  三、当前“双肩挑”辅导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实施,已取得了很大成绩,有许多经验值得认真,但也有许多弊端值得注意。
  第一,学习任务重,教学和科研压力大,难以全身心投入学生工作,无法全面履行辅导员的职责。调查数据显示,60%以上的“双肩挑”辅导员认为,“业务学习与教学科研工作任务重”是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难题。辅导员最基本的两项工作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但当前辅导员工作非常烦琐,消耗时间较多。作为专业教师的“双肩挑”辅导员,业务的提高需要很多精力,角色和时间的冲突难以调和。而作为“双肩挑”辅导员的研究生、高年级大学生压力更大,他们面临着专业课的学习、毕业的撰写、考研的准备以及寻找工作等任务。在难以两全的情况下,往往只有应付差事,以“放羊”的方式对待“双肩挑”,难以履行辅导员整体职责。第二,政治理论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单一,使许多“双肩挑”辅导员难以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原则、任务和方法,它要求从业者不仅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工作责任感、良好的政治素质、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以及教育学、心、管理学、等社会科学的系统知识。目前,不管是业务教师“双肩挑”辅导员,还是研究生、高年级大学生“双肩挑”辅导员,绝大多数没有接受相应的业务培训,仅凭着学生时代的经验积累和过去辅导员的传帮带而开展工作。许多“双肩挑”辅导员由于所学专业的限制,大多数社会科学知识不够系统,难以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无法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也难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第三,“双肩挑”辅导员制度造成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有一支思想稳定的专业化队伍,并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从目前来看,教师担任“双肩挑”辅导员时间最多为两年,而研究生或高年级大学生“双肩挑”的时间更短。第四。“双肩挑”辅导员大多数缺乏工作经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题性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落实。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在当前的形势下,辅导员工作的确头绪繁杂。当前,一个辅导员负责的年级少则两百人,多的达到四百余人。随着高校机构改革的进行,几乎所有的行政后勤机构部署的事务,最终都是通过辅导员来实施和完成的。诸如办理户口、学生证、图书证、注册、助学贷款、各类报名手续等,发放学习资料、教材等;二是由于“双肩挑”辅导员缺乏应有的工作经验,并缺少应有的培训,因此,不能抓住工作中的主要方面,不能在繁杂的事务中快速有效处理各种问题。   四、完善“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对策
  
  在新的形势下,“双肩挑”辅导员制度仍然是一种有效的制度,但“双肩挑”辅导员制度面临着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从高年级大学生(或研究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独自承担一个年级上百人的思想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改革的精神,赋予“双肩挑”辅导员制度在形式、内容、作用等方面新的内涵和形式。为了进一步发挥“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优势,克服“双肩挑”辅导员存在的缺陷,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并实施聘请高年级优秀大学生(或研究生)兼任低年级大学生辅导员助理的办法,不失为实践中的两条较为顺畅的途径。
  一是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专职辅导员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学生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是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所谓辅导员的职业化,就是把辅导员岗位作为一项可以终生从事的职业来对待;所谓辅导员专业化就是把辅导员工作看作是一项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管、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的专门技能。当前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管理体制、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群体演化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对辅导员队伍的功能任务、模式结构、工作内容和方法、培养和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教育管理任务异常繁重,诸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安全稳定、班级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宿舍文化建设和宿舍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就业指导、学生社团建设、贫困生工作、考研指导、学生发展指导、学风建设、班风建设等。完成上述职责,需要辅导员有专业化的水平和素养。因此,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势在必行。高校要从根本上稳定辅导员队伍,应该从制度上为广大辅导员搭建一个专业平台,进行专业化的建设和职业化的培养。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并不意味着辅导员应该完全由专职人员组成,也并不意味着就不能有“双肩挑”辅导员。坚持辅导员队伍专兼职相结合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并不矛盾。专兼职相结合在当前的条件下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但应该以专职辅导员为骨干,以兼职辅导员为补充,这是目前专兼职相结合模式应坚持的原则。
  二是选拔高年级优秀大学生(或研究生)兼做低年级大学生辅导员助理,是新形势下“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一个新的补充形式。实行“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辅导员助理(高年级大学生或研究生)”的辅导员工作模式,不仅能发挥高年级优秀大学生(或研究生)做“双肩挑”辅导员的优势,也克服了其存在的弊端,而且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其一,可以使辅导员集中精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题。辅导员助理可以帮助辅导员完成一部分事务性工作,如进行学生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宿舍管理,办理有关证件,发放有关物品等。从而减轻了辅导员的许多工作压力,这可以使辅导员从事务性工作中抽出身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二,辅导员助理可以做到工作与学习双丰收。辅导员助理是协助辅导员开展工作,只完成一部分工作任务,而且工作任务具体,目标明确,管理的学生人数有限,一般是一个班,工作时间一般也在课余时间,不会造成工作与学习的冲突,完全可以做到学生工作与专业学习的双丰收。辅导员助理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帮助辅导员完成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任务,而且自身也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如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等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其三,辅导员助理都是本专业的优秀分子,能给低年级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由于在学习、生活上有同样的经历,他们更了解学生的需要,更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再加上年龄上相差不大,容易沟通,给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指导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很好地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其四,克服了辅导员助理工作经验不足的弊端,并增强了学生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辅导员助理是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的,辅导员助理直接向辅导员负责,工作方案、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重点等,都是在辅导员的领导下制定和确立的,不会因自身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不足等原因,给工作造成损失。辅导员助理的存在,也不会因辅导员助理毕业离职而出现不稳定,可以保持大学四年学生工作的连续性。
  
  [】
  [1]范绪锋.永葆生机“双肩挑”——写在清华大学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走过52年之际[N].教育报,2003-11-16.
  [2]赵厚均,刘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道路探析[EB/OL].上海海事大学学生处网,2006-11-23.
  [5]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建立一支什么样的高校辅导员队伍(EB/OL].中国教育在线,2005-07-26.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中国教育在线,2006-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