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叶灯洲 时间:2010-08-16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为高校思想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创新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在深刻剖析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网络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带来了剧烈冲击,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创新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在网络条件下焕发活力,成为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网络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大学生是上网一族的主体,网络的自由性、开放性、虚拟性和平等性等对大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网络成为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又一新因素。正因为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有着如此大的影响力,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一)网络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为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多层面(特别是技术层面)的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前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千载难逢的。
  1.网络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特点,能为人们带来颇具真实感的感官刺激,使人身临其境。心研究表明,人们接受外来信息的83%是通过视觉感官来实现的。在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为形象、生动和直观,可以创造出轻松、愉悦的受教环境,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接受心理。而且,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匿名性和平等性,使大学生能够抛弃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顾忌,敢于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缩短了人际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要求提供了便利,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2.网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广泛性。网络打破了教育时空的限制,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地点在网络上得到了无限延伸,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向老师提问、与同学进行思想交流等行为也可以轻松地依赖网络来实现。同时,学校与家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连成一体,通过网络,高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可以更为紧密,实现“家校结合”,共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网络的发展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网络对其他媒体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合,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媒的结合与互补,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网络技术的运用也打破了形式略显单调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其更受当代大学生的欢迎。
  
  (二)网络的发展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固然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巨大冲击,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1.网络的自由性有可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负面影响。在网络上,思想的碰撞异常活跃,不同国家之间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西方的腐朽文化思想及色情、凶杀、犯罪等不健康的思想利用网络悄悄潜进了我们的生活。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又恰逢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思想取向多元化的网络面前,很多人有可能作出错误的选择,使原有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政治信仰等发生畸变。
  2.在网络虚拟化条件下,容易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和道德缺失。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很容易沉溺于网络中所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逃避现实世界里的人际交往。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网络中的主体行为是在“虚拟实在”情形下进行的,间接的“人机交往”催生了新的人际障碍,导致人际距离疏远、人际关系淡漠,当人们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时,下意识地将虚拟的网络当成了避风港,关闭了现实交流的大门。另外,由于网络具有隐匿性,传统的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被“匿名”行为大大削弱,某些自律意识比较薄弱的人开始在网络中放纵自己,发布虚假信息、恶意造谣中伤、攻击他人数据库……这些行为实质上是其破坏欲望的一种发泄。而正是由于这些行为很难被追究责任,道德责任感被削弱了,这种思想上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导致了自我道德约束的放松,形成了恶性循环。
  3.网络的发展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适应时代的要求,要兼顾“德育专家”和“网络专家”的双重身份。在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网络知识不丰富、网络技术水平低、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不强、观念更新不快等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熟悉网络、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成为其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在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那么,如何在网络条件下进一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观念的创新
  在网络发展的巨大冲击之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就必须创新教育观念。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树立网络教育的阵地意识,积极、主动地有效利用网络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去占领网络阵地,树立“网络育人”的理念,摒弃将网络视为单纯的展示台、宣传栏的错误思想。以人为本、平等尊重的理念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得更为突出,在网络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没有从属关系,两者处于平等互动的状态,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姿态,营造轻松、自由、和谐的教育氛围。对于网络的负面影响,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思想上重视它,但是不必视其为洪水猛兽,而是要积极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手段,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被动型到主动型、封闭型到开放型、灌输型到引导型、服从型到选择型、单向型到交互型的转变。只有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才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适应形势的发展。   (二)内容的创新
  在条件下,高校思想教育内容的创新要着力于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感、实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将重点从传播道德知识和形成结论等方面转移到引导、启发、释疑解惑上来。大学生充满着热情与激情,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尤其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感兴趣。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来进行,从思想上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提高其辨明是非的能力。网民对信息的选择是不具备强制性的,因此,为了吸引大学生的眼球,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集趣味性、教育性、动态性、丰富性于一体,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要宣传集体主义精神,仅仅单纯将理论性文章置于网上一定收效甚微,不如邀请国内外知名家就集体主义、团体精神在企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评论并配以相关的新闻报道,这样的方式较能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增加服务性的内容,通过网络这个载体,设置心理健康咨询、学生社会实践、时事政策答疑等服务性质的信息板块,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教育形式的创新
  网络的发展催生了新的教育手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网络时代,传统的集中学习、作报告、面对面思想指导等教育方式的效果被弱化,教育形式的创新势在必行。教育形式创新的重心在于构建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网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不是单纯的信息库和资料展示平台,它应该成为思想教育的阵地,是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一个成功的思想教育网站,必须精心设置其网络板块,应该设有翔实的理论知识数据库、动态的新闻报道栏目、针对时事的评论栏目,同时还具有活动组织功能和互助交流功能。在这类网站上,大学生可以轻松搜索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参与社会问题的交流讨论,接受教育工作者的心理指导,参加高校组织的各类主题活动(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就是一个流动的、自助式的教室,它能够打破教育时空的限制,营造一个新的、受大学生青睐的教育环境。同时,网络也打破了“一对多”、“一对一”的传统教育模式,在网络上,教育者可以通过掌控舆论方向达到教育的目的,形成“多对一”的有利局面。
  
  (四)教育者队伍建设的创新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状况要求,高校必须迅速组建一支拥有深厚的德育理论功底、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在网络上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队伍。在现阶段,坚定的政治立场、远大的理想信念和丰富的德育理论知识不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全部,还要大力培养教育者的网络技术和信息素质,使其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熟练筛选、鉴别、使用网络信息。其中,重点要培育教育者使用和驾驭网络的能力。目前,对网络的监管机制并不完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自动自觉担负起引导舆论导向、监控网络思想问题动向的重任,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收集、分析网上信息,及时发现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迅速抓住思想问题的关键,并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三、结语
  
  总之,目前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网络的发展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转变观念、因势利导,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