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在高校组织工作中的缺失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董晓璐 时间:2010-08-16
  [摘要]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高校党组织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克服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组织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统一全党的思想,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党的建设的重要标准”。高校组织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发挥高校党组织的作用,使党的建设与学校的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组织工作,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
  
  一、高校组织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要使科学发展观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首先要使科学发展观进学校领导、党员、干部的头脑。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同志对科学发展观学习不深,认识不清,没有真正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有的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不甚了解,干工作凭感觉往科学发展观上靠;有的把科学发展观庸俗化,口头上、文件上时时不离科学发展观,实际工作中却依旧我行我素,不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办事,“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片面理解科学发展观,不能把工作放到学校全局中去考虑,只在本部门或本职工作的范围内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的甚至潜意识里抵制科学发展观,认为讲了科学发展观就会减缓工作效率,影响自己的政绩。
  
  2.没能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和终极价值。围绕发展选贤任能,是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深刻内涵,折射出怎样选人、选什么样的人的根本要求。高校在组织工作中有时没能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尊严和价值,习惯于就人论人、就组织建设抓组织建设的思维定势,缺乏对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关照,忽视对广大党员、教师、学生正当需求的尊重、引导和保护,忽视根据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和专业学科建设的要求来强化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存在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的思想观念,存在片面强调学历、职称、资历、身份来选人用人的现象,使干部难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没能达到人尽其才和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效果。同时,组织工作的神秘感强、透明度弱,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难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有力的保障。
  
  3.干部考核的客观性和群众性不够。以发展论功过,凭实绩选干部,真正把那些发展意识强、发展思路广、发展潜力大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是干部考核任用的基本要求。但在干部考核过程中,重定性、轻定量,重经验印象、轻科学测评,重对工作情况、轻对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全方位的考察,重任期内工作的发展情况、轻为长远发展所做的基础性工作的考核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时,对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等不同岗位和职责要求的干部采取千篇一律的考核标准,评价体系不够客观科学。此外,个别干部受社会不正之风影响,以为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考核任用不是放在学校建设发展的主战场中去审视和考验的,而是放在人际关系、利益关系、领导关系中考察的,因而想当然地不把精力放在工作上,使作风不实、溜须拍马、做表面文章、要官僚作风等不良风气不同程度地存在,奋发向上、干净干事的正气和“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没有得到全面形成。
  
  4.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缺乏影响力和开拓性。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但在高校中,教师、学生、机关、后勤产业等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不够明确,操作上过于趋同。党组织设置没能与时俱进,常常滞后于学科建设和大学生党员队伍发展的需要,使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渗透性和战斗力不足,没能很好地带领广大师生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标准掌握不严,片面强调发展数量,忽视发展质量,没能很好地起到“发展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作用。许多高校在组织工作中墨守陈规的印迹明显,对新出现的党建问题,如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毕业班党支部的教育活动和作用发挥问题、暂缓就业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等等,重视和研究不够,干预措施更显乏力,使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二、高校党组织工作在落实观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组织工作体制的局限。目前,高校虽然陆续出台了许多组织工作制度,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制度是多年以前制定的,适应性不强;有的制度比较笼统,不够具体;有的制度理论味浓,却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制度“从上而下”的思维定势突出,缺乏群众认同。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在体制上解决党建工作缺经费、缺人员、缺场所的问题,任人唯贤、五湖四海、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体制还没真正实现,公正平等、良性竞争、能上能下的体制还没完全建立。
  
  2.组织工作定位的缺失。组织工作经过多次改革,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定位不清、职责不明的情况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还没能从人为操作、大包大揽完全走向公开透明,接受大家的监督,也没有从习惯于权力傲慢转到服务基层上来,公仆意识、群众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确立,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人、分好忧的意识不够强,还没真正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热情服务、人性化服务的转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限制了组织工作的发展。
  
  3.对基层党组织管理的不足。基层党组织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然而,由于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都是兼职的,有些负责人不能正确处理好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与党务工作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好党性要求与工作热情的关系,因而不同程度存在工作不重视、不到位、不落实、不严肃的现象。组织部门对基层党组织的差异性研究和思考不够,工作部署和要求缺乏针对性,应付工作、完成任务式的管理模式明显,使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创新与活力。
  
  4.组工干部素质的缺陷。高校的组工干部大都有着较好的文化涵养和素质,经得起考验。但是,在少数组工干部身上,自由主义、小团体主义、政治利己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组工干部由于忙于事务性工作,投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少,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工作部署和要求多,个人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少,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缺乏思考和研究,对待工作有时墨守陈规,创新意识不强,争先创优意识不浓,导致工作中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组织工作全局
  
  1.不断加强对广大师生的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首先,要坚定不移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去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学校特色发展、规模发展和协调发展。其次,要对全体师生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行一次系统的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切实增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最后,要通过“两课”教育等渠道,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使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2.牢固确立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组织工作新理念。使传统思维模式有所突破。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视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确立党员、干部、人才在组织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把教育与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使广大党员和教职员工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和得到社会尊重的荣誉感。其次,树立统筹协调的理念,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确保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和人才观落到实处;大力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维护学校稳定上的作用;大力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使组织工作的成果在学校各方面的建设发展上得以体现。最后,树立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谓全面,就是要做到干部工作、党建工作、人才工作三个轮子一起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四大建设一起抓,使各项工作都能既突出重点又力求全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着眼当前,立足长远,主动分析和把握发展的总体趋势,增强组织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
  
  3.不断研究和探索组织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使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有保障。高校的党组织必须珍惜长期以来在党建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取得的新经验和新进展,针对党建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组织基层工作者、党建专家和机关干部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的党员干部学习机制、党员干部教育机制、党员干部管理机制、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党内民主参与机制、反腐倡廉机制等等,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来巩固和扩大组织工作的成果,使党建工作与大学发展相得益彰。
  
  4.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各个领域,使组织工作与时俱进。首先,树立和坚持客观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用政治的观点、群众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干部的政绩,把那些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发展上有成效的干部,及时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其次,着力营造支持人才创新的浓厚氛围,想知识分子之所想,急知识分子之所急,帮知识分子之所需,真正把组织部门建成知识分子之家。再次,大力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水平,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干部大规模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在党员干部中形成自觉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共识,努力把各级班子建设成为统领发展的坚强团队,把各级干部打造成为发展一线的领军人物。最后,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基层努力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创造一个干事业、上水平的环境氛围;尊重、引导和保护好党员、群众的正当需求,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他们的合法利益;积极探索党组织建设的新经验、新方法,不断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积极吸收优秀大学生和教师尤其是青年骨干教师入党,改善和优化党员队伍的结构。
  
  5.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使组工干部树立公道正派形象。首先,加强组工干部的思想建设。组工干部要培养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使自己在思想上多些灵气,行动上多些朝气,工作上多些锐气,政治上清醒坚定,思想上坦荡磊落,作风上清正廉洁,保持组工干部的浩然正气;其次,加强组工干部的作风建设。组工干部要带头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为党员服务、为干部服务、为知识分子服务,把心思用在事业上,精益求精地完成每一项任务,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的精神状态,推进组织工作不断上新台阶;最后,加强组工干部的形象建设。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对组工干部“树公道正派形象”教育,要求他们用人格魅力取信人,用精湛业务服务人,用宽广胸怀容纳人,把“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的要求落到实处,真正把组织部门建成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出色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