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9

一、和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构建体现在情感维的和谐,认识维的和谐,维的和谐上,情感维的和谐是指师生共系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认知维的和谐是指教师目标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和谐,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水平的和谐,教学手段与教法、学法之间的和谐,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发展维的和谐和是指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差异和谐。学生各项素质发展水平的和谐、的社会需要与学生自身需要的和谐,课堂上的三维和谐,有利于增进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新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消除彼此是的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和意义障碍,有利于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全体学生从实际两性,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较为全面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二、改革中的中学课堂教学需要和谐

1、英语是语言,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用来交际的。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中学的英语教学要么着眼于部分能进入高层次教育的学生,偏重单项语言知识的分析讲解和机械操练,轻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课堂模式单一,使学生在运用语言时不是听不懂,开不了口,就是读不快,不会写,这种"费时低效"的基础外语教学一方面极大影响了大学的英语教学,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走向社会,达不到用单位对人才的外语素质的基本要求,与社会发展的步伐很不和谐,改革基础英语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基础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2、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是初中英语教学编写的指导思想具有双重性,首先素质教育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有一定外语基础的人才,同时要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学生,因此新教材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的调整,教材的教学目的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他们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不难看出新的中学英语大纲不仅仅包括语言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加入了文化素质教育及非智力因素的挖掘目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达到教学目的主渠道。所以,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三维和谐,才能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实现英语"教学过程交际化",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三、如何营造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和谐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和谐主要体现在: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手段、学法与学生自身特点及发展水平的和谐;教学活动的和谐。

1、师生间和谐关系的建立

师生关系具有能动性,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确立师生间平等对话的关系。   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让学生消除各种心理障碍,降低他们的情感过滤,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细心考察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往往是师生交流不畅通,学生发言不积极,语言的操练不足量,课堂的气氛不活跃。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害怕发言,不敢活动,    生怕出错,遭同学耻笑,受老师责骂,被搭档责怪。所以,大多数同学采取默不作声,不动神色,缄默不言的态度在课堂上应对,而不少同学在老师提问的刹那间,焦虑不安,神色慌张,低头回避,生怕老师叫到自己的名字。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安全感,更无民主、平等、愉悦的感觉而言。可以想象,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收效会大打折扣,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受到严重压抑。李岚清同志对这种英语教学作了这样的:"费时较多、收效较少"。                     这种沉闷、不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成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已习惯了老师的満堂灌的教授  方式,他们认为,课堂就应该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然而,仅仅讲解语言不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好方法,语言教师的任务应该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情景,组织学生足量地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创造力。二是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有过很深刻的失败经历,这使得他们犹如惊弓之鸟,不敢动弹,害怕再出差错,让师生笑话。三是老师在英语课堂上要求过高,提出的问题已超出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学生无法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产生畏难情绪。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民主、平等、愉悦的英语课堂,追求宽松、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时刻充满信心,让课堂始终充满乐趣,激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我们英语老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① 淡化教师权威 激活学生创新的灵感

尊敬教师是我国传统美德,教师是知识的象征,传统的教师是知识权威的化身,课堂是学生生活生命的一部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生命状态。后主义的课程观讲究开放,追求"乱",加强干扰,而不是讲求秩序。正是因为紊乱,才会有新的东西出现,才会有智慧火花的迸发,才有创新思维的闪现,才有创新精神的增长。廿一世纪的优秀老师应该倡导现代学习方式: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教学模式。愉快教育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思维的快乐,引导学生在问题中享受思维的快乐,那是生命的美感。老师特别须注意不要顽强地表现自我,学生有犯错误的权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犯错,表扬学生错得有思想,有道理,有典型意义,并因势利导就错改错。一定要强调让学生选择性地学习,要给学生留有空间。先进的课程文化特别讲究课堂的对话文化,这是民主性的体现。不是过去教师在课堂上独白,一言堂,有民主才有对话,对话是相互的沟通、交流,是积极的互动。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该采取语言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赞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氛围和愉悦的情绪中,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得到积极的调动,创新空间才能得到大额的开拓。

② 淡化教材权威 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新课改前的教材是教师必须执行的文本,建构主义的课程观讲究自主自动性,师生互动性,教材挖掘的独特性,它要求老师用教材教学,依教材作为范本去创新,从执行教材走向开发创造,从刚性任务走向弹性任务。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思考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说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因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何为问题意识?它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尽责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③ 注重角色切换 营造有利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动、多说、多问、多表现、多思考,让他们自己"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发挥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机会。学以致用,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引用到现实生活,让他们在新问题中再实际问题,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问题和情境。

 

(2)教师调整自己的情绪,注重外在、内在形象。

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如果教师将某些不良情绪迁至课堂,责骂学生、发泄不满,将会诱发学生长时间的情绪抵触,既影响当堂课的教学,又会涉及学生以后长时间的认知活动,因此教师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和谐。

(3)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当一名称职的导演

教师应做到基本功扎实;用组织教学,进行交际的能力要强;具备相当的跨国文化知识及学、心和英语教学法理论并运用于教学中,这样才能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难点、重点、把复杂内容条理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困难句子浅显化,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加入到课堂活动中,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师生间地形成和谐和的心理环境。

2、学生间和谐关系的建立

英语课堂上除了师生间需要和谐,融洽的关系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不可忽视,教师要善于掌握和正确处理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倡和鼓励积极的有利于外语学习的人际关系,摒弃消极的人际关系。

3、教学目标、内容、教法、手段、学法指导与学习主体及社会需要的和谐。

"教无定法",外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及所授课的内容选择各种各样适合自己的教学,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确立教学目标要具备准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可测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4、运用激励和谐的有效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反馈,也是促进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水平以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以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持续展开。

 ①激励性评价,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对过去经历过而且获得成功的事情容易发生兴趣。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使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发挥达80%至90%,而缺乏激励则只能发挥其潜力的20%至30% 。

心理学家还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如让他们准确拼读出单词,背诵一篇课文,会做一个课外阅读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愉快得学习知识。因为"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股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语)

 ②形成性评价,培养能力

形成性评价,不把评价的结果作为学生发展的终结,而是作为新的开始,更作为学生发展的依据。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在教七年级年级英语《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中,把学生分成八组,每小组学生团团围坐,教师在教学日常交际用语Can I help you ?What colour ?How much is it ?之后,师生,生生间经过多次模拟购物演练,最后八个小组分别拿出准备好的服装,文具等,布置成一个mini-shop,一半学生留下当营业员,另一半学生出去买东西,活动三到五分钟后,交换角色。在一连串的模拟购物活动中,学生不但学会了本课的英语知识,还锻炼了应用知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十分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协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在表演后的评价中,教师没有过分地挑剔学生所犯的语言性错误,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了成就感。

 ③综合性评价,树立自信

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气里才能尽情地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和谐课堂是充满民主的课堂,是活课堂,是动态的课堂。

和谐课堂是笑声琅琅的课堂,它以学生学会学习为追求,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境界。一个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老师都是一种美的享受。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催生和谐课堂。和谐课堂,我们在深情呼唤;和谐课堂,我们将全力打造。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着赞赏和尊重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乐观、开朗、活泼、和谐的发展。愿一切有志于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同仁和朋友,并肩携手,为构建和谐课堂倾洒你的热情付出你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