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英语高考与教材的把握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9
2007年是广东省实施高中课程标准以来的第一次高考。高考题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考题型的改变凸现了学生在英语方面所应该驾驭的能力。广东省考试院对07高考英语试题时提出:试题体现了新考纲所渗透的课标新理念:1)在语篇中考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2)在应用中考查语言的综合能力;3)提供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4)注重语言与情感文化等因素的融和。
新课标理念的命题原则具体在试卷上体现在:1)在形式上,把“单项选择”改为“语法填空”,在“阅读理解”里增加“信息匹配”,取消了“短文改错”,新增加了“基础写作”和“读写任务型写作”。这些改动使考试从单纯机械地考语法转变到在语法和语篇相结合情况下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2)在内容上,从阅读理解题所涉及的古董钟的收藏、幸福观和非洲的疟疾问题到写作题所包含的偶像崇拜和对父亲感恩的话题,充分体现了高考不仅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底蕴,使学生在考场上不仅能比拼心智而且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综合人文素养方面一试高低。3)在能力要求上,所有题目都在语篇中呈现而且要求明确。如阅读理解重点考查学生的一般阅读技能,信息匹配则侧重考查学生略读和跳读能力等等。
因此,针对高考的这些变革和要求,回顾我们使用了三年的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我们不难看出该教材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它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极大的上升空间。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我们就是利用了北师大这套教材的强项提前进行了强化训练。而正是对这套教材比较准确到位的把握,让我们的考生提前做好了准备,面对07年高考题型最终确定后所剩备考时间短暂的情况下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在过去三年的教材的使用中,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了功夫。
一、 运用课文所分的话题,充分进行内容拓展,帮助学生熟悉各类话题的讨论。
北师大教材的单元是话题为组织的中心,这些话题的选择都贴近生活,具有人文具体指导内容同时又包含着开放性的内容。作为教师如果把每个单元都进行深挖,那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进步将是极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在处理Module 3 Unit 7 Lesson 28 Sea Stories时不仅仅完成课文的阅读任务,而且最后增加了深化主题的教学任务,就是在Voice your opinion环节播放了3分钟的电影“Titanic” 的视频,情节是男主角Jack 把生存的机会留给了女主角Rose,然后根据他们间的对话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1. What do you think of Jack? 2. If you were Rose, would you choose to die with Jack or choose to continue living? 3. 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the following words:* You must promise me, let you survive.* You won’t give up, no matter what happens, no matter how hopeless.* I will never let go. I promise.学生不仅仅在语言上得到训练,而且拓展了他们的人文思维。又如在Module 8 Unit 23 Lesson 3 War Memories的总结环节选取了John F. Kennedy 的一段话“Mankind must put an end to war or war will put an end to mankind.”,揭示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使学生反战的情绪达到高潮。正是通过三年来对北师大教材每一课人文教育渗透不断的积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不断进步,知识面在不断扩大,他们在完成人文内容较重的高考中就占了先机。笔者除了在上课时进行渗透外,还及时布置相关话题的开放作文,如Module 8 Unit 2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的Warm-up一课的作业之一就是让学生在给出语言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笔头作文:人类该如何保护濒临灭绝动物。这些日常的训练为完成高考考题中的任务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 着重课文内容理解,从单纯教授语言角度提升到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探掌握各类有效的阅读技巧。
北师大版课本的阅读教材编排上有两个长处:一是根据不同的文体设定适合的阅读技巧,而且每课所要培养的阅读能力明确;另一是选材内容有深度,文章句子隐藏意思丰富,易于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如在Module 8 Unit 23 Lesson 3 War Memories一课明确设定了两项阅读技能的培养。该课选取了四篇有关战争的文章节选,一节课时阅读量较大,文章设置了为这四篇文章配对合适的标题,实质上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泛读和速读的能力。该课所设置的第二项任务是让学生从提供的句子里选出能合适地填入文章空格的句子。这实际上要培养学生对文章的跳读能力。在这样目的明确的阅读训练课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就十分清晰。以第二项任务为例,作为教师就不仅仅该为学生指出所填答案的对错,而且应该详细指导学生在阅读时的思维过程。教师应该告诉他们:不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读到什么单词知道什么意思,而应该积极思维,有所侧重,要关注上下文的关键信息,并对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从逻辑角度找出所缺的信息。教师特别应该在具体例子中点出哪些是关键信息,把它们视为关键信息的依据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较深刻的体会,从模仿思维逐渐向自主思维转变,学生在高考的信息匹配题中就可得心应手。又如Module 8 Unit23 Lesson 1所设置的Inference: 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部分,实际就是要培养学生推断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还随时可以在其他课文中找到很好的素材。如Module 8 Unit 23 Lesson 3 War Memories一课课文的最后一句是“That evening we were replaced by another battalion.”,教师可乘势提出问题:“Why were they replaced by another battalion?”引导学生猜测这个情节与反战主题有什么关系。我们就是在这些反复强调的阅读技巧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水平,帮助他们渡过高考阅读难关。
三 利用课后练习提供的word bank载体,教会学生词汇方面的素材的积累,抓好有效的知识的形成。
北师大的教材提供了很好的词汇网络形成途径。它以话题为索引,把单词从意义上上进行分类归纳,特别是key words、key word bank和Word power等形式不仅让学生对新的词汇和旧的同类词汇形成知识联系,不断反复,而且给我们极大的提示,可以运用这些形式帮助我们的学生构建有效的记忆体系。笔者在上Module 6 Unit 17 Laughter Lesson 1 Funny Stories就借助这种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笔者以laugh为中心,让学生列举laugh 的种类及其表达方式,学生纷纷回答,举出smile,smile bitterly,laugh with coldness,cackle,chuckle,giggle,grin,fall about laughing,burst out laughing等等。平时,笔者还借助这种归类方法对所学的生词进行举一反三,让学生从语法方面进行归类记忆。比如在教单词“marriage”时具体列出例句,让学生掌握其形容词形式“married”的用法、动词形式“marry”的用法、同时把能与这些单词进行配搭的介词,以及与该单词的用法相同的其他单词进行归纳,让学生形成单词“marriage”的word bank。通过这种单词的积累方法,学生不仅学会一个单词,同时记住了几个单词;不仅清楚了一种用法,同时归纳了几种用法。学生在词与词之间,用法与用法间促类旁通,形成一个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学生们经过这样的训练后在面对07广东高考题中语法结构题型时把握就比较大了。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的北师大教材与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广东高考试题变革是不谋而合的。北师大教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语言载体,让教师和学生在英语高考新题改革的契机下取得教与学双赢的基础。一方面,教师通过日常的授课,探索了新课改的新精神的具体运用,更新了自己的观念,提高了自己的理论运用水平,促进教师成熟的过程;另一个面,学生通过对新颖的课文题材的学习,增强了兴趣,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学习方法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过程,较大地提升了未来再学习的潜力,同时这些潜能又促使学生在高考中突破自己,取得成功。
这套教材的具体实施中的成功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提示:如果教师能善于挖掘,善于利用,那么将极大地促进自身的水平。
书目:
《2007年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科会讲稿》 广东省院
《广东新高考英语:注重实际强调应用》《教育报》2007年9月25日第10版
上一篇:高中英语阅读策略的对立统一
下一篇: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词汇习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