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彭常青 时间:2010-08-19

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作为英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英语阅读是学习语言知识和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人们获取外部信息,了解世界的主要手段。然而,我国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阅读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阅读教学中对生词和歧义词处理不当、阅读教学中偏重对阅读材料的教学,忽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偏重对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生阅读心理的了解等特点。根据阅读理论,阅读效率的提高受到词汇量,语言能力,阅读策略,情感因素,学习动机,母语对外语的迁移,文化背景知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就影响英语阅读教学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如词汇量的多少,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阅读心理因素,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阅读学习策略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等。并对解决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的对策进行探讨,主要有:注重阅读量的积累,重视文化因素,阅读技巧的训练,阅读教学的心理激励,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 对策

Along with the Chinese further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English is demonstrating more and more its importanc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glish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learn the knowledge of English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nglish language . It is also a good method for people to gain the extraneous information and understand the world . Howev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in English reading is unoptimistic, such as the unitary of reading educational model, the method to deal with the new words and different meaning words. As it is said in the theory of reading, the result of reading is effected by many different reasons, such as the quantity of English word, the ability to manage the language, the strategy of reading, the emoti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y, the migration from mother tongue to foreign language, the culture of cultural context and so on. In the content, I will analyze several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such as the quantity of vocabulary, the relative knowledge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factors of reading psychology, the difference of learning ability, the learning strategy of learning, bad learning habits of students. Then I will discuss several ways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which is the accumulation in the quantity of reading vocabulary, focusing on the factors of culture, the training of reading skills, the encouragement of psychology in reading teaching, the good habits of reading behaviors should be taught by the teachers.

一、我国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科书,较少结合实际充实一些和时事挂钩的教学内容,必要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等,使教学失去弹性,因而也就失去了许多功能性和时效性。同时,课程内容对学习者学习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学习者觉得某种教材过于枯燥,他们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那么阅读课就完全失去了训练学习者阅读技能的功能。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阅读课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没能形成一个互动合作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能得到发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埃利斯说过:“没能给学习者提然交际机会的教学活动,将会使学习者失去接触语言资料的主要来源,进而阻碍的进行。”[1](P28)

(三)、阅读教学中对生词和歧义词处理不当

如何处理阅读材料中出现的生词和歧义词使许多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往往有些教师片面追求阅读全文的“整体理解”,舍弃了对词汇的教学,只是在阅读前将有关词汇的词义给出,而且只是涉及关键词的一般含义,忽视了词汇在语篇中的特定含义。语篇以词汇为基本构成单位,词汇又依托于语篇产生特定的语境意义。有时对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理解有误就会导致对一个段落甚至对整篇文章理解的偏离。特别是很多关键的多义高频词,如果不向学生阐明各种意思以及出现的语言环境,学生是很难真正掌握的,以至于读新的文章时,遇见新的语言环境,老师教过的词对学生来说仍然是新词。

(四)、阅读教学中偏重对阅读材料的教学,忽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的同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训练和形成学生的阅读技能。实践证明,的阅读方法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少走弯路、迅速掌握文章中心、逐步使学生形成阅读技能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才能独立而又准确地阅读,进而不断提高自己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

 (五)、教师片面强调教学,严重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

教师片面强调教学,严重忽视与学习活动及创造潜能相关的心理因素。这种教学导致学生的被动与盲从,导致认知和情感的分离。英语教学中表现为授课成为语言知识的机械传授,知识成为师生交流的惟一纽带。教师和学生之间这种畸形的“独木桥式”的关系(即单一通过知识发生联系)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情感的交流,导致学生上课参与意识不强,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等现象。   

二、影响阅读教学的几个重要因素

(一)、词汇量的多少

语言学家维尔金斯(D·A·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很多东西无法传递;没有词汇,则任何东西都无法传递。”[2](P109)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大小直接影响阅读,词汇量小是制约部分学生阅读提高的根本原因。词汇量对于阅读非常重要,如果将英语阅读比作一座大厦,那么词汇就是垒起大厦的块块方砖。目前学生词汇记忆中存在误区,学生往往拿来一本英语词汇手册,然后照着背,对于词汇的用法很少去追究,有的词汇手册甚至连单词音标都未标注。这样记住的势必是一些死的单词符号,对于阅读帮助不大。学生记住的必须是词意灵活、具有相当的语意张力和理解张力的单词。

(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背景框架理论(Bartlett,1932;Rnmetlhart&Ortony,1977;Rumetlhat,1980)认为,任何文本本身并意义,它只为读者提供指令,使其从自己旧有的知识中调出意义,这个旧有的知识称为背景知识,而整个旧有知识体系则叫做“背景知识框架”。[3](P239所以,阅读理解即读者在M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语言的底座或环境,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学习语言就必须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不了解文章相关场合,便无法理解语篇。学生在阅读与文化紧密相连的文学作品时,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常用本民族文化知识去理解,往往找不出上下文的关系,体会不到文章的内涵,严重影响对文章的准确理解。有时即使句中没有一个生词,也会令人感到费解。因此,在阅读课中教师要重视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

(三)、阅读心理因素

1、情感因素:美国人本主义心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4](P132)而只有用真实,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思维定势:思维是认识事物一般和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基本过程,其基本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当心理过程形成思维定势,很容易定型成一种模式,影响其学习。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容易形成以下思维定势:混用字典,不良的阅读习惯,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四)、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学习的能力有高、中、低之分,越是智商水平较高的个体,越能自发获得有效的学习策略。从学习外语来看,一般是思维发展水平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悟性高,学习策略也较正确。一些思维发展中等水平、学习能力较弱、比较懒散的学生,学习的基础差,自觉性不高,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在学生中大约占35%左右。成就动机最早的研究者阿特金森和迈克勒伦认为,人类的成就就是追求成功和害怕失败之间情绪冲突的结果。力求成功者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更加注重于学习活动的内在卷入。德威克等人的研究揭示,力求成功者持有“能力发展观”,认为在主体的努力下,能力是可以不断增长的。[5](P109)因此,在成就追求中,他们为自己树立的学习目标或者说是掌握目标,就是为了使自己为学会或掌握知识而努力;他们把失败视为学习进程中的反馈,认为失败是学习和掌握过程之中不可避免的现一定没有进步,要增强他们对学习英语内在的乐趣感受;同时要强化这类学生的人际亲和感,他们学会悦纳自己,认识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重在通过失败进一步了解自己和进行自我调控。而对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应注意引导他们学会自学,学会整理知识,反思和自己的思路,学会灵活对待教师的教学方法,敢于提出问题并主动探讨。

(五)、阅读学习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阅读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5](P107)学习策略影响着英语阅读学习的效果。学生由于没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具有盲目性,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实践证明:使用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不仅可以大面积地改进英语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

(六)、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

1.心译。心译就是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先将译成母语,然后再通过母语去理解所读内容。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按英文的思维模式去全面审视文章的有效阅读,这也是引起英语阅读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6](P56)

 

2、视幅小,脑反应慢。视幅指一次定睛接受的视觉信息范围,也可称为视觉辨认幅。视幅小常常表现为逐词阅读,脑反应常表现为视脑分离,即大脑对信息的辨认和理解需较长的时间。视幅小,脑反应慢的读者常会出现如下情况:一是读者只记住了阅读材料的一些细节,而不能从整体、宏观上把握材料;二是读者读完材料后感觉十分疲劳。造成视幅小,脑反应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读者还不具备相应的阅读水平,可能对材料的某些词法、表达方式和句法等不熟悉,不能理清句子结构;二是读者长期养成了这种不良的习惯,造成了脑对视觉文字信息反应的一种定势。另外,出声阅读、手指阅读及摇头阅读也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及对全文的理解。

3、依赖词典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惯于逐词理解,而不是逐句、整段、整篇的理解。当句子中出现生词或理解不了的词时,他们就毫无办法,只能依靠词典进行逐词翻译以求理解,结果跟不上作者的思路,抓不住文章的中心,更不能根据文章的体裁、脉络与结构分析语篇大意,这就是速度慢、理解不准确的原因之一。其实,有时即便是查了字典,如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语意判断其词义,仍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如“It is hazy outside”中的“hazy”一词许多学生不认识,但通过上下文即可猜到和理解这一句的意思。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三、须采取的具体对策

 

(一)、阅读词汇量的积累,采取有效的词汇的记忆技巧

1、联想记忆。每个单词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词汇会保持多种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同一范畴词汇系等。在学习中注意到词汇间的关系,大量运用联想记忆,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忆树”就是许多学习者常用复习方法,如在学习know这个单词时,学习者尽可能brainstorm以往学过的单词,无限地联想,这样一来,不仅习了旧单词,又训练了发散思维,可谓一举两得。

2、情境记忆。词汇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被用于具体的语篇之中,与其他词语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与语言环境相关联。由此可见,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是必须。通过语境和上下文,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掌握词汇,词汇也才被真正地在我们的头脑中被激活。,所以只有通过语境,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单词在句中的确切含义,才能掌握单词的外延意义。

3、通过阅读记忆词汇。如“I am so tired that I want to sleep badly”.一般我们都知道“badly”是“bad”的副词,但是不知道它还有一个“急切”的意思。根据语篇我们可以很快的记住它的意思。

(二)、重视文化背景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因为不同语言中某些词语的概念虽然基本相同,但其表达意义和社会文化含义却往往独具浓郁的民族特色。[7](P31)作为阅读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并尽可能多地介绍和传授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努力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了解生活在不同社会背景中的人们的语言特征和文化习惯。教师也可以选择学生对其背景熟悉的材料或专业词汇出现率高的材料,如从China Daily, Beijing Review,《英语学习》,上海报等材料选一些介绍的情况以及热门话题的文章让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知道,在英语阅读中,即使语言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如果对其文化特征缺乏认识和了解,忽视了母语和目的语两种文化上的差异,也经常导致理解错误。因此,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尤其要重视对英语词汇内涵和外延中文化涵养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熟识当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典型现象,预测阅读材料的内容,并能正确评价阅读材料的主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等。

(三)、阅读技巧的训练

1、略读。略读是一种快速浏览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了解文章大意义,读者可有选择跳跃式地阅读。其要求速度很高,通常要求读者每分钟400个单词的阅读量,但理解的精确度比较低,至少理解全文50%。可以采取三个步骤:通读文章的起始段和结尾段;细读其他段落的主题句;浏览与主要内容相关的句子。

2、寻读。寻读是另外一种快速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从特定的文字资料查找特定的细节内容。寻读要求既快又准地找到目标,可以利用几个方面的信息:主题句或关键词;标题或图表;专有名词。[8](P84)

3、猜测生词意思。在阅读过程中猜测生词意思是扩大词汇量的有效方法之一。通常,我们通过上下文以及词汇结构的一些知识来推断词性和词义。.通过阅读材料注重词汇的学习,词汇能力在基础阶段最为重要,它是阅读训练的前提条件。同时阅读又是提高词汇能力、扩充词汇量最有效的途径。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例如,根据构词法知识推断词义。如:Can I take a look at your minibus?在这个句子中minibus是个新单词,但学生可以根据构词法知识大体推断出它的词义,bus是熟知的单词,表示“汽车或公共汽车”,mini是一个表示“小或微型的”前缀,组合在一起则表示“小汽车或微型车”。除此之外,还要学生根据上下文处理一词多义、熟词生义等语言现象。

(四)、阅读教学的心理激励

英国心理语言学家K.S.Goodman认为:“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是思想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9](P132)所以,教学要善于顺应阅读的心理,采取适当的心理激励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克服种种心理障碍,心情轻松地进行阅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是搞好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用目标来刺激、激励学生;在课堂中尽量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把英语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生命活动、精神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设计有趣的活动,采用多样的形式来吸引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学生,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成就感、自信心等。

2、协作学习与自我调节方法的训练。学生学习能力及其它因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用同样的学习进度要求能力各异的学生,必定会使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不能满足需要,在学习活动中会减弱或丧失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从而大大降低学习的成效,通过协作学习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便能弥补这一不足。不仅如此,协作学习还能改变学习较差学生的心理状况,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并充分地完善他们的人格;此外,交流、协商和合作还是促进学习者自主性的重要因素。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一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进而在同学之间开展一对一或小组活动,通过协商、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调动,不但丰富与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与此同时,学生的辩证思维、发散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等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主要是眼睛和大脑协同动作,对文章中有用的信息进行搜索——文章中心思想、作者寓意等,然后通过事实进行推理,通过上下文猜测词意。学生在泛读时应用默读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泛读时兼顾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在阅读学习中要坚持限时阅读训练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2、 养成用英语思维来处理信息的习惯。阅读中通过对材料按意群、句子、语段的理解,找出所需信息,并且直接用英语进行处理。如果翻译成母语,既浪费时间又由于翻译水平有限而使文章更难理解。正确的方法是:首先明确阅读本文的目的,带着任务去阅读;对重点章节、字句重点理解,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判断个别问句的含义;阅读时必附设理解性考查题,避免随意性。 

3、养成限时阅读的习惯。阅读要有时间的限制,限时阅读可以改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朗读或翻译的坏习惯。《大纲》要求高三年级学生应“以每分钟60个词的速度,阅读有关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内容的材料,生词率不超过3%,能够把握主要事实和中心思想,正确率达7%。”  

4、注重阅读量的积累。学生要扩大阅读量。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培养出快速阅读和准确理解的能力。没有足够的输入,也不可能有高效的输出。同时,不能盲目地扩大阅读量,要在学生清楚了解高考命题主导思想---“兼顾基础,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实际”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训练。要坚持天天读,最后每天读一篇短文。从趣味故事入手,向科普、应用文等广泛实用,尤其是要重视阅读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和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扩大阅读量,并非意味着扩大学生做阅读理解题的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力和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之后,可读一些简易英语读物、英文报纸、杂志等。在阅读这些读物的过程中,学生可增强语感,丰富英语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逐渐摆脱汉语思维习惯并学会用英语思维。[10](P31)

四、结论

 

只有立足于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认清影响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对策,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才可以得到稳固的发展。


[1]韩银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策略的调整.中小学教育, 2004年(第5期):P28。

[2]高志怀陈瑛.试论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05年,第7卷,(第2期):P109。

[3]魏洲平.心理语言学背景知识框架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卷(第3期): P239。

[4]吴霞.由阅读理解失分引发的思考—关注中学英语词汇量.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4卷:P217。

[5]龙秀苇龙晓辉.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0卷:P107。

[6]益文杰王海东.影响英语阅读的因素及对策研究.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P56。

[7]唐敏.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研究,2004年,(第7期):P31。

[8]刘爽.英语学习中的阅读策略与阅读教学.辽宁教育研究, 2005年,第4期:P84。

[9]孙琼.陈立夏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7卷(第2期): P132。

[10]唐敏.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贵州教育,2004年,(第7期):P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