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教学是否能跟上我国高教的速度?现在的教学队伍、教学模式及教学质量要求与学生总量的增长能否相协调?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为此,在上海市委员会的指导下,上海市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对本市27所高校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非英专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涉及本科院校的二级高职学院6所、独立设置高职高专院校13所、民办院校8所。
一、调查形式与内容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参加了多次座谈会;听取了广泛的意见,其中有教育管理部门的,也有教师和学生的;阅读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国内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及多年来的教学积累,综合设计了调查项目。
本调查采取的形式有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调查内容为教学情况、评估手段、师资情况。
问卷内容包含:(1)教学情况,即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课时数及班级规模、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教材使用、教学评估手段、教学评估等。(2)师资情况,即教师的编制数、学历、职称、年龄、科研及进修等情况。
二、结果分析
1.教学情况
上海市高职高专的学生相对全国其他地区,语言基础好些。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生源设定的教学目标各不相同。总体而言,本科院校高职学院生源相对好些,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及民办高校相对差些。高中毕业生的基础比中职、中专、技校毕业生的基础相对好些。
(1)教学评估考试
表1显示,85%的学校以高校英语能力考为教学评估考试,其中39%的学校还设有更高要求,即通过能力考试后,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7.5%的学校以大学英语四级为教学评估考试,另有7.5%的学校参加其他类型的考试,如剑桥商务英语(中级),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外语考试。
从表2得知,63%的学校在第四个学期进行考试,30%的学校于第三个学期进行考试,3.5%学校在第五个学期。从进行考试时间安排上说明,大部分学校把高校英语能力考试作为教学评估手段。
表3显示,大部分学校认为高校英语能力考试的难易度适中的,只有15%的学校认为较难,后者多为新成立的民办高校或3+3中高职相通生占很大比例的学校。上海地区近二年的高校英语能力考试亦显示,通过率有所下降,但总平均分无明显下降,标准差则从11.28上升至14.77;而试卷的难易系数稳定在12.06左右。
(2)困难项目
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源与本科生源相比要复杂得多,有高中毕业生和中职、中专、技校毕业生。由于中职、中专、技校的教学目标定位有很大的差异,给高职高专阶段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困难。众所周知,英语教学的连贯性很强,是中等教育的延续。一个班中有那么几类学生组成,其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英语,笔者认为有必要了解其学习的困难所在。统计数字显示,41%的学校认为听说最困难,认为词汇困难的学校占39%,与最困难的项目只相差2%,远远超过语法结构。
事实上,在高校英语能力考试中也反映了学生的词汇问题。若是选择题,考生答题正确率尚高;若是主观性较强的非选择题,尤其是写作,学生的弱点就清晰可见。
高职高专生源不象本科生那样划一,有的在人大学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训练,有的既听不懂又讲不出,词汇量严重不足,能积极使用的词汇则更少。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若要达到高校英语能力考B级,入学词汇要求为 1000个,A级为1600个,可是,不少学生入学时还远没达到此标准。词汇量的匮乏,影响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影响了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提高,成为英语学习的瓶颈。
(3)教材的选择
41%的学校用高职高专类的教材,比起前几年已增加了许多。26%高职高专类与本科类混合作用。其中大多数为高校英语能力考试通过后即改用本科类教材,目的是为了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也有的学校是因专业而异,有的专业用高职类教材,有的则用本科类教材。
选用本科类教材的原因有多种。原因一,生源较好的学校和专业选择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教学评估考试,为此选用本科类的教材。原因二,高职高专类的有些教材编写上有质量问题。此类教材根据《基本要求》培养目标而编写。但有的教材虽实用性较强,注重了“交际原则”,但忽略了“系统原则”,没有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或“阶段性原则”。不少学校使用后觉得其连贯性差、跳跃度大,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不得不中断使用。
幸亏近几年的高职高专的教材建设发展很快,单英语教材就有好几套可供选择。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已使越来越多的学校使用高职高专类教材,这也是高职高专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4)教学手段
85%的学校希望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技能的培训。体现了教育手段改革的迫切性,也反映了现行教育手段存在的不足。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十分强调语言的应用性。网络资源能为学生提供课文学习所需要的教学资料,如背景知识等。学生可根据个人需要,多时间、多地点地学习,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模块或级别的材料。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能使教学形象化、立体化,更为生动。人机对话能有效地在课外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些手段不但自跟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性学习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语言能力。
根据对本市27所高校高职高专类英语教师队伍的调查,教师的缺额达40%,教师数量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调查中发现周课时30余节的大有人在。不少教师兼课太多,疲于奔命,根本没有提高进修的时间,更没有精力去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所需的技能。这大大地阻碍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使教学一直处于粉笔加录音机的传统模式中。
(5)教学方式
接受调查的46%的学校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绝大多数学校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78%的学校设置自主学习的目标,74%的学校有自主学习的检测手段,85%的学校布置自习内容。尽管绝大多数学校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当问及该层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否可行时,只有62%的学校认为可行或基本可行。由此可见,学生的情感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仍是教学上不可忽视的方面。
从调查得知,27所高校平均班人数为46人,每班人数最多的60人左右,最少的30人左右;平均总课时数为316,周课时4.4。大多数学校总课时数为288,每周4课时。总课时最低数为190,最高为450左右,多为中外合作,国际贸易等专业。
2.师资情况
随着上海国际化城市进程的加快,外语越显重要。这一层次的外语教学关系到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能力。所以,尽快构建一支合格的符合需要的教师队伍是事关高职高专教育事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大事。近年来,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历和职称结构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尽管如此,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高职高专的(非英语)师资队伍状况并不乐观。
27所高等院校专职英语教师(非专业)比例为60%,兼职占40%。40.74%的学校缺编率为50%以上。有的(民办)高校至今还没有专职教师。
建立和不断完善兼职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能弥补自身教师队伍的不足,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兼职教师队伍过于庞大,缺乏相对的稳定性,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尤其是教学时间较长的大学英语类课程,需要教学上有延续性。而兼职教师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再者,过于庞大的兼职教师队伍往往由于缺乏考核机制,增加了教学管理难度,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表7显示,绝大部分教师为本历,占78%;研究生学历占22%。高级职称者仅为14%,大部分为中级职称,占57%。近年来,虽然各个学校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从各地各行业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且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但仍跟不上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规模与速度。民办高校之间外语师资相差较为悬殊。接受调查的民办高校中,37%的学校英语教师缺编率达90%1)2上,只有12%的学校英语专职教师达77%。
此次调查反映了专职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英语教师队伍年轻化。35以下的占48%,近一半。但男女比例显示了“阴盛阳衰”,女性占70%。兼职教师队伍的年龄则相反,退休教师受聘于教学第一线,参与教学管理的大有人在。
本调查还显示,27所学校中有33%的学校科研工作为空白点,34%的学校教师的进修没有得到重视。同时还显示,大部分大学英语的教师缺少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影响到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深入发展与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
三、几点建议
1.提倡新旧教学模式有机结合
新形势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必须重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并以适当更新、合理继承为原则。为此,首先要解决教材、设备、培训这三个问题。
(1)加大力体化教材建设的力度。所谓立体化教材是指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多媒介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立体化教材不仅要有主教材,还应有辅助出版物;不但有低介质教材,还要有音像制品、与出版物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材。
(2)加大教学投入,改善硬件设备。设备的购置更新需要大笔资金,需要学校的重视,也需要教育领导部门的扶植。可要求学校分期到位,将此列为一种办学评估指标。有条件的地方可考虑优化教学资源,鼓励校际交流,资源共享。
(3)建立相关的培训体系。更新教学模式需建立相关的培训体系。本次调查发现,85%的学校希望能得到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技能培训。各校可以证书形式对教师进行轮训,并逐步将考核指标过渡为岗位要求。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调整教师知识结构。随着高职高专改革的深入发展,两年制的高职高专培养模式实行在即。随着学生在校时间的缩短,英语课时将大大压缩。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教学目标,公共英语教师需要拓宽知识结构,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的普及可分大类进行,教育部的培训机构可率先考虑提供这方面的培训。教师的相关方向可以自选与学校调配相结合。
(2)设立专项基金培育科研队伍。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教师从事相关教学研究是高职高专教育改革深入的需要。学校可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作为一种岗位要求,对于市级以上项目,可设配套奖励与资助,为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培育一支科研队伍创造条件。
(3)加强兼职教师管理。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建立外聘信息网;保持兼职队伍相对的稳定性,缩短教学磨合期。
3.实行分类指导
为使《高职高专教育英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能有效实施,必须进行分类指导、分级教学,以免由于差异太大而影响教学质量。
4.建立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建立外语自主学习中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语言学习中心的人机对话及各种真实的语言材料能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弥补缺少语言环境的不足。同时,中心的自主学习也可作为课内学习的补充。
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可配有图书杂志、音带像带光盘等多媒体资料、网络资源库(学生可在线浏览教学内容)、网络助学系统(教师通过网络知道学生学习和解答学生问题)。
外语自主学习中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独立学习英语。中心可配备指导员,由教师或经培训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评估学习效果等。
[1]Benson P & Lor W.Making Sense of Autonomous Language Learning: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And Readiness for Auttonomy.
[2]Hlec,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Warschauer M and Kern R. 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Concepts and Practice.
[3]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高等教育.2002.(8).
[4]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
[5]胡壮麟. 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眉外外语教学.2002.(4).
[6]董卫,付黎旭.对建构主义指导下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课堂的调查.外语界.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