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结构及形成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9
    [摘要]教师信念与课堂教学代写实践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教师信念包括对教学过程的信念、教师角色的信念、学科与自我学习的信念、学习环境与教学模式的信念,多种信念构成教师的教学信念体系,如果在不同的程度上扩展和更新教师的信念系统,那么可用这种信念来推动教师决定个人的目标,引导教师选择并运用教学策略以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师信念 教师培养 教师角色 教学目标
  
  一、教学信念及外语教学信念的内涵
  
  对教师的教学信念的关注源起于20世纪70年代,教师的教学信念作为“教师思维”的组成部分逐渐出现在各类教育研究的课题中,“教师的理论”(teacher theories and beliefs)、“教师的视角”(teacher perspective)、“教师头脑中的形象”(teacher images)等诸多概念都用于表示教师的教学信念。到了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有关教师的教学信念的专门研究,“教师教学信念”(teacher beliefs)这一概念为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可并采用。90年代末21世纪初,随着国内外的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把“教师自主”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象征和标志,客观上相应地要求对“教师个体的对教育的认识和观点在教育实践中的独特作用”加以肯定与探讨,“教师个人教学信念”的概念应运而生,这一概念及其所拓展的内涵与意义正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认同。然而,由于研究者出发的角度不同,对教师教学信念本质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看法。考尔德海德(Calderhead,J.1991)把“教师的信念”作为专家型教师的“个人专业因素”核心要素之一。他认为,教师的“信念系统”包括对教学过程的信念、教师角色的信念、学科与自我学习的信念、学习环境与教学模式的信念。Pajaers(1992)认为,教师信念也可分为教学效能感、认知类信念、教学活动信念、自我感知与评价观和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坦巴奇尼克(Tabaehnick)以“教师知觉”(teachers’Perspectives)表示之,其观点包括教师对工作(目标、儿童的概念、课程)的信念,以及教师在教室中表现和其信念一致的行为。汤仁燕将其界定为“教师在教学历程中,对历程中的相关因素所持有且信以为真的观点”。教学信念是教师依据其本身具有的知识观、逻辑观、经验观、社会观或情绪等,对其教学相关问题的看法进行评价,形成对教学相关问题的基本看法。多种信念构成教师的教学信念体系,这个信念体系可用来推动教师决定个人的目标,引导教师选择并运用教学策略以达成教学目标。纵观这些定义,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由于研究者出发角度不同,对教学信念内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理解都把对教学的认识作为信念的核心。
  在外语教育领域,Richards(2000)认为,外语教师的教学信念包括:对的认识(地位与作用、难易程度、最难学习部分、学美式或英式还是其他英语、学习方式等)、对学习的认识、对教学的认识、对项目和课程的地认识、对语言教学职业的认识等。也有人将之解释为内隐理论,即根植于个人经验,尤其是学校经验的内在框架,教师的课堂行为受此指导,并建立在对此经验的诊释上。关于教师信念的研究方面,应该讨论了对学习者的认识、对教学的认识和对教师自己的认识等问题。一些进行的学习者语言学习理念的调查主要包括:对语言学习潜能的看法、对语言学习难点的看法、对语言学习本质的看法、对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认识和对学习动机的认识。学科的亚文化、教师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教学经理、专业教育经理、教学法知识水平以及导致自我反思的同事之间的交往经历也是信念形成的因素。该理解主要从教学信念的来源角度分析了教学信念的含义。教学信念也代表了教师潜在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它有认知的和情感的结构,是动态的和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产物。
  
  二、对信念发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教学信念来源的研究显示出了较为一致的看法,研究者大都认为教学信念来源主要包括个人经验与社会建构两个方面。Richards(2001)指出,教师信念和态度的主要源泉有三个方面:个人经验,学校教育和教学的体验,正式知识的经验(包括学校科目和教育学知识)。辛涛、申继亮(1998)也指出,教师教育观念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自我建构,即产生于个人的直接经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人建构过程”。二是文化脚本,即教师教育是经由文化适应、教育、学校教育等三种文化传递途径形成的。具体说来,主要包括:自己的学习经验、教学成败的经验教训、环境的影响、自己的个性特征、理论学习、自我反思等。对教学信念的发展过程,多数研究指出,它主要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一是无意识阶段;二是信念的具体化和准反思阶段;三是信念的个体化阶段。信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个体的理解和感觉,它们构成了个体建构和参与具体实践的行为方式。他同时提出了信念形成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信念主要是无意识的,一般性的和模糊的,取决于情感成份。这一阶段关注的是一般民众。第二阶段,信念变得集中而具体,取决于量的和理性的成份。它们通常是无意识的,但是主体能够通过推断、描述和举例使它们显性化,从而使得它们成为有意识的。教师的观念主要指的是这一阶段。第三阶段,个体的信念具备了哲学结构。个体信念的形成经历了这样两个阶段:一是当个体第一次看到或理解了一种观念,他们会清楚地把它接受为真的。二是在与其它命题或新的情境相冲突时,我们会质疑它并且可能会有意识地改变它。这表明了信念植根于它所起作用的社会背景,它们是由个体所生活和工作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关于教学信念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五个:(1)先前的信念与认知冲突;(2)情感是信念的重要基础;(3)信念强度的影响;(4)学校文化;(5)学校同事等。
  
  三、外语教育领域里对教师信念的探究思路
  
  1.教学信念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需要具备的知识有两种,一种与其专业知识有关,涉及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及教学技巧。另一种就是教师关于教学在主观上的信念。由于每个人的文化背景和受教育程度不一样,这种信念体系建立在他们对教学内容、过程、目标、自身的作用的理解之上,也称谓他们大多数课堂教学决策和行动的依据。对这些能够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信念进行理论探讨,能让教师明白教学的含义以及如何获得教学的能力。因此,这些信念的本质、地位和使用在师资教育、教师自身专业发展(teacher’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中必须得到培养。国内外学者对教师的角色认定有很多种,其中多数都接受教师是引导者、管理者、研究者、学习者和模范榜样的说法。Richards等人发现,英语教师信念,如对英语课程的性质、英语的社会作用、英汉差别理论对实践的相关性、教材的作用、教师在课堂的角色等方面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教师信念的中心问题是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以及教与学的观念、内容与方法。Richards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课堂教学的种种客观条件限制了教师对于教学手段的选择,这样会导致教师往往不能按照他们所信奉的理念进行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教师信念所传递出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认为教师因素,如课堂管理、讲授、提问技巧、声音质量和肢体语言,行为等是关键。而以课程为中心的观点注重一堂课的教学环节,如课堂目的、规划、过渡、教材、任务种类和教学内容的流动与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注重教学课堂对学习者产生的效果,考虑学生的需要、参与、兴趣和学习互动。

 2.新手教师和有经验教师在信念方面的差异
  在教师信念形成方面,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之间存在着信念体系的来源差异。新教师在上岗之前进行的培训以及在其为职业生涯做准备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形成了一定的教师信念,其自身作为语言学习者的经验,对课堂教学还处在观察见习、逐步累计的阶段。他们比较难以改变在此之前的十几年的所受的经历积累的观念和对教育的理解。但是在之后的教学经历中,效果甚好的教学策略和经验会沉积下来进入教师信念体系,指导他们日后教学。另外,已经形成的由老教师使用的惯例做法也会进入年轻教师的新年体系。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受欢迎的教学风格和体系,很多年轻教师会遵循被肯定的做法。就个性因素而言,年轻的或者有经验的教师对某种教学模式、安排或活动有自己的个人倾向,甚至教师的性格也会在信念体系中有所体现,比如,年轻教师的热情,紧跟时代以及语言的新潮化,有经验教师的平淡,严谨和耐心等。作为教师,理论上都会把从心、第二语言习得或教育理论中吸收有关学习的原则运用在课堂上,会使用比较新颖的课改成果以及国内外比较流行的教学法,例如: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任务型学习,交际法等。教师总是通过某种途径有效地在课堂中使用并进行改进,对于效果比较明显的有的方法,该教师会坚持不断的使用并摸索探讨。
  四、教师信念体系存在的问题
  教师信念体系存在某些问题,例如和学习者信念之间的冲突,和实践教学不一致的冲突等。这些冲突会造成教学各个方面的误解,影响教学效果。例如,教师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为学习者提供获取语言资料的途径,从而帮助学习者达到自主学习,而学习者认为教师的作用是通过解释、书写和举例,练习等方法传授语言知识。教师按照自己的信念体系进行课堂训练、教学经验以及学习经验的传授和讲解,而学生则通过所经历的课堂学习、教师教学以及自己已经形成的信念体系来建构自己的学习模式。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的差异尤其巨大,中西方的教师和学生信念是很有差异的。西方教师更注重教学自主和学习自主的信念,提倡在实践中学:包含由体验而获得的(语言)组织规则,而且认为教师的角色是学习实践所需的语言输入的提供者,管理者,指导者,其作用是使学习者能够自主学习,通过积极聆听、角色扮演和与本族人交流等活动为他们提供获得语言材料的途径。我国的教学更注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是通过解释、写作和举例向学习者传授这套知识,学习者在既定的规划中完成学业,自主性和创造性被限制了。教师对课堂和教材的处理,与学生的角色关系等方面的信念和认识并没有达成一致,是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调节课堂实践以适合学生的期望,才能达到师生学习信念一致和合理的学习期望的目标。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的不一致使教学理念无法实施进而影响教师信念体系的合理构建。虽然很多教师意识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很重要,但采取的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掌握书本内容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信念与实践教学不一致的体现。所以调整教师信念体系就是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的重要任务。
  
  五、结束语
  
  教师作为教育者要根据新的知识不断重新评估自己关于语言、关于语言学习或教育的信念,首先就要理解和表述自己的理论观点和信念。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表述和反思自己的教师信念,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信念并鼓励他们表述和反思信念。就我所在的学院而言,由于规模的扩大速度比较快,很多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大学英语教师,而且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语言教学的宏观理念和思路框架,急需教学技能、教学理论、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果按照他们的现实需求和可接受性给予他们指导,就能使他们尽快地形成正确的教学信念,避免传统的外语教师的培养以及学习者的培养模式,就是大多以知识为中心。我们英语教师应该在多年以来对教学教法进行过许多探讨的基础上,以语言本身为基础,对学习者进行教学技能,语言运用以及综合技能的培养。综合技能的培养实际就是涵盖了教师的教学信念的培养,如果能够对教师的教学信念的形成、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就可以使教师有意识地去改善自己的信念,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
  
  :
  
  [1]Calderhead, J, & Robson, M.Images of teaching:Student teachers early conceptions of classroom practice.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1.1-8.
  [2]Johnson K.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 d Research Press,2002.
  [3] Pajaers, P. R.Teachers' belief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Cleaningupam essy construct. Review of Educational R esearch,1992,62 (3 ):307-332.
  [4]Richards J C. Beyond Training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5]Richards J C,Lockhart C.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6]Richards J C,Platt J,Platt 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pplied Linguistics[M].Ber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7]Tabaehnick, B.G., and Fidell, L.S.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s,2d ed.New York:Harper and Row, 1989.
  [8]陈坚林.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9]李瑾瑜,柳德玉,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人事出版社,2002.
  [10]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11]汤仁燕.多元智慧的教学实践。中等教育,1998,49(6):3-5.
  [12]申继亮,辛涛.论教师教学的监控能力.北师大学报,1995.
  [13]朱华章.大学ESL教师的教学法知识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