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农业发展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丽莎 时间:2013-02-14

 摘要:由于工业与农业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工业与农业发展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一直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问题。工业与农业发展在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表现为生产总值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工业与农业的生产总值增长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工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水平;劳动生产率;生产总值

  一、提出问题
  一般认为,工业发展的拉力和农业发展推力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城镇化是在二者的双重作用下完成的。拉力来自工业发展,从比较利益驱动的作用机制来看,随着工业的持续发展,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镇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不断增长,相对农村落后状况,对农村劳动力就形成了巨大吸引力。推力来自农业发展,农村劳动力日益增长,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农业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造成众多劳动力失业,导致有一定经济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因此,工业与农业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城镇化一直是三农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研究工业与农业发展对城镇化影响的文章很多。夏春萍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指出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并加速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发展能够推动城镇化进程。姜太碧在博士论文《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农业不可持续发展则阻碍城镇化进程。已有的研究基本都承认了工业与农业发展对城镇化的重要影响,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选择合适的经济变量,把工业与农业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进行量化,定量分析工业与农业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
  二、实证研究
  城镇化的程度通常用人口城镇化水平来表示,用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反映了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因此,本文选择人口城镇化水平为因变量。工业与农业发展在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表现为生产总值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工业与农业的生产总值与劳动生产率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工业与农业生产总值增长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第二,工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
  (一)样本数据
  本文使用的样本数据为年度数据,样本期间为1987—2008年,样本容量为32。
  (二)基本研究变量
  
  (三)工业与农业发展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
  1.工业与农业生产总值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本文选用工业与农业生产总值代表工业与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由于工业与农业生产总值的单位为亿元,人口城镇化水平为百分比。为了减小单位不统一的影响以及消除异方差,本文对因变量与自变量都取自然对数。根据双对数模型的性质,自变量的系数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弹性系数。
  lnulet = -1.1864lnagdpt + 1.0374lnigdpt(方程1)
  (-22.0197) (19.9868)
  R2=0.9095 R2=0.9050 DW=1.2156 AIC=-2.5944 SC=-2.4952
  方程1的拟合优度为0.9095,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良好。自变量都通过了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为因变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估计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大于工业生产总值。由方程1可知,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工业生产总值单独增加1个单位,那么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1.0374%;如果农业生产总值单独增加1个单位,那么人口城镇化水平降低1.1864 %。
  2.工农业总产值之比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来自工业的拉力与农业的推力,因此研究城镇化的动力不能单独地考虑工业总产值或者农业总产值,而是要考虑两者的比例关系。因此,本文分析工农业生产总值之比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
  ulet = 0.1033 + 0.1594riat(方程2)
  (9.6047)(22.8544)
  R2=0.9631R2=0.9613DW=0.9788AIC=-5.6311SC=-5.5319
  方程2的拟合优度为0.9631,说明自变量很好地解释了因变量的变动。根据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工农业总产值之比是人口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方程2可知,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如果riat增加1%,那么ulet增加0.1594%。
  (四)工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
  劳动生产率直接反映了生产水平,决定了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需求。如果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减少,即城镇就业机会减少,从而减小工业发展对城镇化的拉力;如果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减少,从而增大农业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力。因此,工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人口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价值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本文取单位时间为一年。同时,本文假设农业与工业为两个生产部门,城镇人口从事工业生产,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工业劳动生产率用城镇人口平均工业产值代表;农业劳动生产率用农村人口平均农林牧渔产值代表。由于工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单位为元/人,人口城镇化水平为百分比。为了减小单位不统一的影响以及消除异方差,本文对因变量与自变量都取自然对数。
  lnulet = 2.1879lnpat - 2.0553lnpit (方程3)
  (9.5221) (-10.1250)
  R2=0.6270R2=0.6083DW=1.0188 AIC=-1.1776 SC=-1.0785
  方程3的拟合优度为0.6270,说明自变量解释了因变量变动的62.7%。自变量都通过了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为因变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T检验值,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大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由方程可知,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农业劳动生产率单独增加1个单位,那么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2.1879%;如果工业劳动生产率单独增加1个单位,那么人口城镇化水平降低2.0553 %。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