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战略视野下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申小林 时间:2013-02-14
  三、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开放战略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对内对外开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长远之策,为了平衡区域发展,缩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我们应该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制定深入、广泛的开放政策,以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发挥区域优势,加强区内、区际以及国际间贸易。对于欠发达地区,既要实时合理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更要加快培养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深度加工自己优势产业,延长自己的产业链,提升贸易增值链,提高出口竞争力。发达地区应该积极主动与欠发达地区加强贸易往来,互通有无,贸易互补。推进市场贸易多元化,优化贸易结构,促进欠发达地区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在利用外资上,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即“优化结构、丰富方式、拓宽渠道、提高质量”。欠发达地区应该注重完善自己的投资软环境建设,切实保障本区内、区际以及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智力开发、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工作,鼓励发达地区以及国外投资机构在欠发达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借鉴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制度、经验,不断促进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拓宽服务领域开放范围,扩大金融投资,加强物流服务,稳步推进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开放开发,引进优势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开放战略不只是“引进来”,更是要“走出去”。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原则,欠发达地区要认真研究区外环境,强化投资项目的评估,鼓励各类企业向外拓展业务或到区外乃至国外投资,抢占区外市场份额,积极参与外部竞争。欠发达地区应发挥自己资源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在区外发展工程项目承包,以“捆绑式”将劳动力一并转移,工程既能获利,也能提高输出地人民收入。积极主动与发达地区资源、能源合作,拓宽自己增收渠道。四是加强区域经济治理和合作。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经济区域合作,共同治理区域问题。推进区域之间贸易机制改革,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贸易体制,破除地方行政贸易壁垒,打破贸易保护主义,使区域贸易自由化。区域之间加强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制定合理补偿措施,使大江大河上游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得到合理、有效补偿。加强中国西部边境口岸建设,丰富边境贸易方式,拓宽贸易范围,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丰富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方式,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更好发展。定期开展区域协调发展论坛,形成协调发展机制,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帮助,从而更好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正确处理区域协调发展中改革与开放的关系
  改革开放是中国过去经济社会得到显著发展的重要经验,在这一政策之中,我们实际工作是先改革后开放。从20世纪80年代实行的特区政策开始,我们先是改革税收、体制、机制等,实施优惠政策,逐步对外实施开放战略,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理念。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实施区域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政策强调改革开放,虽然改革、开放力度都不足,相对来说,还是改革优先,而开放滞后。在实际工作之中,如果都想把改革开放政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目前的把握政策和扭转乾坤的能力还不足,这样会使工作效率低下。
  经过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和洗礼,当今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世界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再也不是一超独强或几个主体把握世界命脉,而是由世界多极化、一体化和全球化主导世界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不仅要以国家层次参与世界,而更多是要以区域性层次从中观和微观层次来参与世界,分享世界资源和利益。这就使我们的区域发展一开始就要步入世界竞争行列,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接纳世界,加强区际之间以及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更加务实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加强区际之间、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开放为先,以开促改,使改革开放真正充分发挥它的动力。从而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服务,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服务,为中国的伟大复兴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0.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