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业如何适应新贸易保护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6-25
重新评估“自身优势”
  什么是农产品的优势?夏友富教授认为,在很多人脑子里,我们地大物博、劳动力成本低,但是这些只是静态的优势,不是真正的竞争力。
  他举了两个实例。我国是猕猴桃产量最大的国家,但是每年出口才200多吨,而猕猴桃小国新西兰的出口量高达1.6万吨。不仅如此,我们去年还进口了1.6万吨洋猕猴桃,自己的猕猴桃价钱贱得像土豆还卖不掉。另一个例子是鸡肉。中国人对鸡肉的喜好跟美国人正相反,我们喜欢的内脏、鸡爪他们不要,我们不喜欢的鸡胸他们最需要。本来我们的鸡肉出口是最有比较利益的。可是情况又出乎预料了,去年我们的鸡肉不但没有能出口美国,反而进口了50万吨美国鸡杂。
  夏友富表示,在贸易保护盛行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认识外界。
  中国食品业是TBT的“重灾区”
  近来,中国食品业频频遭遇TBT(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农产品和食品应有的优势正在消失。
  夏友富教授提供了一组数字:2002年,欧盟对我国100多种动物性产品实施禁令,令我们损失1亿多美元;2003年,日本对我国各种蔬菜实行多种限制,多是以农药残留超标、抗生素问题为借口,造成了惨重损失;美国禁止河北鸭梨进口,直接损失5000万美元。去年1月到11月,美国拒绝中国产品共计1283批次,其中,食品、农产品就占一半多。
  “TBT有一定合理性”
  非关税贸易壁垒目前经常表现为TBT。TBT的概念是以保证国家或区域安全、保障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自愿性技术性措施。TBT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夏友富认为,TBT表面上限制进口,但是一旦达到标准,又可以提高出口竞争力。他介绍说,TBT有如下目标:保障国家安全和人类动植物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知识产权等。它的积极影响表现为调节进出口,规范进口渠道,提高出口竞争力。
  “必须适应TBT”
  与以往的关税壁垒不同,TBT同时具有合理性、科技性、复杂性、差异性、隐蔽性、歧视性、扩散性和争议性等特点,牵涉面大(可达到多重目的),形式多样(各种法规、标准、认证程序)。因为这些特点,在世界范围TBT越来越成为新的贸易保护手段,中国食品业必须适应它带来的变化。
  夏友富说,我们向国内了解它的产品被人家退回或者销毁的情况,企业常常不愿意承认。不仅仅是企业界,就连有的政府部门在处理TBT争端时也显得拘谨,放不开。
  目前TBT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高级形式,想绕过它是不现实的,必须坦然地接受它。如果我们自己的产品确实有问题,我们可以在TBT争端中改进、提高。如果不是我们的问题,就要在WTO的原则下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另外,我们要建立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着手了解我们的一些行业是不是受到了进口产品的冲击,欢迎企业界提供情况和线索。
  七条建议
  如何应对步步进逼的TBT,夏友富提出了7点建议。
一是更新观念。一方面,企业要认清竞争手段发生根本变化的现实,积极参与各种标准的制定———制定标准就是技术开发,就是产业化,谁制定标准谁有先发优势;另一方面政府提高对农产品、食品出口意义的认识,要看到它是解决“三农”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加大对食品、农产品出口的资金、政策扶植。
  二是调整生产结构。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建议制定促进优势农产品和食品出口的战略规划,制定农产品出口行动计划。
  三是建立我国自己的技术性TBT体系。围绕农产品出口遇到的TBT课题搞技术攻关。
  四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现在我国组建行业组织的行政审批挺困难,应该放宽。按照世贸规定,政府不能告别国产品倾销,必须培育一批在国际贸易中能够代表我们行业和企业利益的主体。否则,打官司都不好打。
  五是加强与世贸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每年3次的洽商机会,利用好争端解决机制,而不是恐惧贸易战或过多顾虑输赢。
  六是密切跟踪、及时发布国际最新形势。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和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用好TBT通报、评议、咨询及宽限期机制。
  七是规范进口。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规范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坚决禁止不合格农产品的进口,坚决禁止不合格食品的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