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资源价值初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霞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人文资源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人们广泛地利用。人文资源中既有已经凝固并物化了的物质成份,又有仍活跃并流传着的精神成份,因而其价值就不只是表现在已经消逝的方面,更重要的是还表现在正在着的人类文明的现实活动方面。 

关键词:人文资源  价值 

美国学者M·P·托达罗在他的《第三世界经济发展》中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它的物质资源情况(它的国土、矿藏和其他原材料)和人力资源情况(包括人口数量和他们的技术水平)影响。在人力资源方面,不仅人口的绝对数目及其技术水平是重要的,他们的文化素养、对工作的态度、上进心都很重要。这里涉及文化、传统、宗教、种族、部落的分裂或团结与相互关系的一系列复杂问题。” 人文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很难用准确的数字来表达,但至少可以肯定一点,发现人文资源的价值,正确的开发利用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人文资源内涵 

人文资源同社会资源、资源一样是经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人们广泛地利用,几乎所有从事人文社会和有关科学的研究工作者、宣传工作者都在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利用这一资源。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人文资源的研究是异彩纷呈。在看了大量的这方面的论述之后,笔者认为下面这一定义比较全面:人文资源是指那些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以人的知识、精神和行为为内容,本身不直接表现为实物形态,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对象、能源的要素组合。人文资源是以人的智慧和行为为核心的资源,并且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充。人文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资源形态:知识资源、信息资源、形象资源、关系资源、观念资源、体制资源等等。人文资源是由历史上的人们所创造和积累的遗产,是以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种形态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其他任何资源都无法替代的资源。 

二、人文资源价值意义 

1、人文资源重要地位 

其一,对历史的展示和揭示功能。大量的以史籍形式出现的精神文化遗产,不仅实录了有关文物、建筑群、遗址产生的来龙去脉,而且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为生存发展而从事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及其成果。正是从这些人文资源中,我们才更多地了解了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活动发展的轨迹,才揭开了许多未解之谜。如果没有这些人文资源,那些以物质形态表现出的文化遗产,我们就只能见其形而不能察其神,只能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 

其二,对现实的昭示和启迪功能。以不同形态出现的文化遗产,都是历史上人类为改造自然和社会所创造的文明,都是人类进行理性思维所创造出的智慧结晶,它既给世人以启示或警戒,也给后人以启迪和借鉴。人类文明正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这种接力活动才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发展来的。人文资源这种极强的历史连续性和时空渗透性,决定了它对“现实”的昭示和启迪功能,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也存在于今天。正确认识人文资源的这一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三,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在环境污染、精神危机日趋严重,已成为困扰人们的突出社会问题的今天,对人文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失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且,它将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资源。文物、建筑群、遗址等物质形态出现的文化遗产,虽然挖掘整理时需要较多的投入,可是它们一经面世,即毋须再行加工生产,就会有丰厚的回报。一些地方以此而兴起的产业,其财政收入的大量增加,已充分显露出人文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不仅如此,人们在欣赏这些景物,感官上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还会从它们身上接收到不少历史信息,从而增长了历史知识,受到精神文化的熏陶,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一定的净化,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从而激发起对祖国的热爱,以新的姿态迎接未来。许多地方,把当地有纪念意义的精神遗址以及英雄模范人物的重要活动场所,开辟为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就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 

2、认识人文资源价值意义 

人文资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所创造的辉煌文明的载体,也是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可汲取的营养资源。人们从它身上不但可以了解前人活动的信息与,而且还能够从中发现和出历史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并以此为借鉴,促进人类文明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同时,由于人文资源中既有已经凝固并物化了的物质成份,又有仍活跃并流传着的精神成份,因而其价值就不只是表现在已经消逝的历史方面,更重要的是还表现在正在发展着的人类文明的现实活动方面。正因为如此,人文资源比起其他资源来,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更具价值,更有意义。但是,并非所有的人对于人文资源的价值具有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推动下,旅游经济兴起并呈蓬勃发展势头的今天,不少的人往往对于可供观瞻旅游的那些物质文化形式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予以高度重视,不惜投入巨资,大兴土木,配以高档次的相应服务设施。而对精神文化遗产这部分人文资源,则或是不知其价值所在或是受急功近利思想支配,而表现出了一定的轻视。如有不少颇有价值的古籍和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并不需要多大的投入,可是有些人却因其无甚经济效益,而不乐意为之。因此,在充分认识人文资源价值的同时,很有必要对人文资源加以更好的研究开发。三、价值理论 

我国理论界对价值论有着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的“效用价值论”的对立。  

⒈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是从物品满足人的欲望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角度来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理论。马歇尔认为,价值是由“生产费用”论和“边际效用”两个原理共同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商品的边际效用可以用买主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量即价格加以衡量。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并引用“需求弹性”概念来衡量价格的变化引起需求的变化。他研究了生产费用是如何转化为供给价格的,即商品的供给价格等于它的生产要素的价格,认为供给的数量随着价格的提高而增多,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利润就是商品的边际费用。当供求均衡时,一个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量可以叫均衡产量,它的售价叫均衡价格。均衡价格就是供给和需求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如图 

      S                    D’ 

  

价 

H                A 

格 

O    D      供给数量                S’ 

       图1 均衡价格示意图  

DD’为需求曲线,SS’为供给曲线,A为均衡点,AH为均衡价格即价值。运用效用价值理论很容易得出人文资源具有价值的结论。因为人文资源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经济资源,无疑对人类具有巨大的效用。但是效用价值论存在以下的缺陷:效用价值论决定价值的尺度是效用,效用本身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无法从数量上精确地加以计量,效用价值论后来分为效用基数论和效用序数论证明了这一点。效用序数论企图避开效用的计量这一关键问题。实际上,解决价值大小的量化问题,必须对效用大小或高低进行计量,这是不能回避的关键。此外,该理论将商品价值这个客观的社会范畴划分到主观的个人心理范畴,完全割裂了商品的价值同劳动之间的关系,削弱了价值本身所固有的物质内容。尽管效用价值理论得出人文资源具有价值的结论,由于该理论存在着上述各种缺陷,建立在有缺陷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人文资源价值论是不完善的。 

2.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的价值理论。他论述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间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首创了劳动二重性理论,指出价值与使用价值共处于同一商品体内,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使用价值,价值就不存了。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属性,它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价值“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价值是“抽象人类劳动的体现或物化”。“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他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即商品的价值”。 

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考察人文资源的价值,关键在于人文资源是否凝集着人类的劳动。人文资源表现为一种人所用的精神和智慧,人与人交往而形成的观念、关系、形象以及体现着人的要求的体制等等。显然,它是世世代代的人类在精神产品上的精神劳动的凝结。同时所产生的人文资源是具有使用价值的。除了间接表现为实物形态的人文资源如文化资源外,处于无形状态的人文资源同样具有实用价值,如人运用自身的知识、智慧等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和更长时间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文资源是最具有活力的资源。  

  

: 

[1] 王子平,徐静珍.论人文资源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河北学刊.1999年06期 

[2] 苗丽静.人文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经济师.2000年01期 

[3] 金冬梅.对环境资源价值的看法.环境保护.1996年07期 

[4] 刘治兰.关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再认识.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