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经济全球化到文化全球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任华  时间:2013-02-15
  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比较,文化艺术的发展更具特殊性。随着20世纪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四轮马车和蒸汽机早已皺送进历史博物馆,但是在四轮马车和蒸汽机时代产生的优秀文化艺术,并没有随着那个时代的过去而被人们遗忘,相反,它们以自己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独特的艺术魅力,仍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同我们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继续给我们以享受和启迪。这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各种文明、文化既相互区分、冲突,又相互沟通、融合,同时保持自身的特点,由此推动世界文明的不断发展。虽然世界文化存在着多样性和差异性,但又具有共同性和趋同性的一面。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以微电子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体,以全球信息互联网络的形成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已使全球联结成一个紧密联系、彼此依存和相互联动的信息整体。 
  所以,“全球化”首先是经济全球化,表成为生产力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等。但是,全球化的内涵决不限于经济层面,它必然以某种方式渗透到政治和文化领域,必然包含深刻的文化内涵。 
  经济全球化为文化带来的变化更直接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经济活动的频繁交往。信息获取的便捷和丰富,各种强势文化因素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弥漫开来。相对于传统的人类文化格局而言,这种文化交流融合的新趋势是一种文化创新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中,最直接的同化感受更多地来自文化,各种文化表象,如报刊、娱乐、资讯、广告等等的同化趋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最明显地表现在消费领域中,人们所消费的文化产品以及消费行为中的文化品位大都已经同化与发达国家的水准。文化本身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要素,文化已经商品化了,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产物和有效组成部分的文化的全球化也已经实现。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 
  文化全球化是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自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后,一直就存在着“西化论”和“国粹论”两种极不相同的思潮。但是,改革开放后面对着全球化的冲击,西方的流行歌曲、新潮服装、畅销书籍、时髦学说和价值观念纷纷在中国安家落户,文化的全球化事实上也或多或少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无情的现实使传统的国粹者失去了辩护之力。国内学者所说的文化全球化主要是指超越本土文化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或者说倡导一种所谓的“全球文化”。有的学者这样来论证这种建立在全球社会化过程之上的全球价值或全球认同的必然性和现实性:人的社会化过程总是在某种文化环境中完成的,今天,人们赖以成长的文化环境已经超出了民族的和国家的界限。一个地球人从他诞生的那天起,就处在来自全球的文化信息的包围中,在享受和接受着属于整个地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个全球的社会化过程,使得一个人首先成为一个地球人,然后才是中国人、美国人、法国人等等。虽然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依然在相当程度上保持了其各自的特性,伹它们又进行了部分的融合,全球文化正是这种融合的产物。全球文化的产生意味着一种超越国界、超越社会制度和超越意识形态的普遍价值已经作为一种现实存在于世。 
  正如许多学者清醒地看到的那样,中国政府积极奉行对外开放政策,表明中国政府正在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全球化进程,也正是绝大多数中国学者的共同呼声。参与全球化过程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怎样选择时机和方式参与的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学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实际上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趋势的严重效应,即机遇与挑战并存”。所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小心地、审慎地参与全球化进程,强调选择参与的时机和方式。 
   
  参考文献: 
  [1]谭君久:关于全球化的思考与讨论.全球化的悖论 
  [2]王朝才柳剑平: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安全.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安全战备的选择.全球化与中国1998 
  [3]黄卫平:全球化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全球化的悖论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