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微内核技术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模式构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5

    【论文摘要】知识产权管理已成为现今科研研发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知识产权管理流程作为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阐明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知识产权管理流程模式进行概述,并将其与专利研发的技术创新过程一一对应结合。最后初步构建基于微内核技术思想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模式。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微内核
  一、研究背景
  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的成果,只有在得到高效、正确的保护情况下才能真正创造出市场竞争中的绝对优势。知识产权管理流程的建立可以避免科研的重复研究和侵权,从而保护相关人员的权益,并节约资本投入。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流程的研究和构建,探索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互动机理,一方面可以丰富知识产权管理的理论,另一方面对于促进技术研发、技术创新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研究知识产权管理就不得不谈到知识产权管理流程的构建.如何制定流程的各项指标、各种情况下的可行性以及效益分配的公平合理性,结合现实情况进一步完善流程、优化管理成为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研究的重点。张平等(2004)从各种相关角度对技术标准进行论述,深刻地揭示了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之问的关系。罗晓霞、戴湘波(2006)从利益平衡的角度评析现行知识产权国际制度,以TRIPS协议为中心,以利益为导向,指出构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首先应该从匡f际公约本身的完善着手,并且描绘了一个有待于诠释和拓展的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的动态框架。张平、马骁(2003)对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做了值得借鉴的研究。
  总的来说,要建立一系列可行且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就必须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模式、应用转化模式、评价体系有深刻的理解。在这方面,卢海君在《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比较研究》中指出,知识产权制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具有不同特征,这些不同特征的有机结合形成某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范式和模型,这些范式和模型我们称之为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该文从不同方面对知识产权制度的特征进行归纳和考察,并总结出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一系列适用环境。李名家、杨俊等(2oo5)比较分析美、日两国不同机构在知识产权转化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二、知识产权管理流程模式的建立
  在当今大科学时代,一项技术创新(专利研发)往往是各方通力协作、内外配合支持的结果,于是就涉及到创新成果权益的归属和分享问题。由于科技成果权益归属问题环节多、单位多,经常出现成果权益不清的扯皮现象和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如一项科研成果在实验室里完成,研究人员为进一步得到生产实践证明而暂未申请专利,但实施后,实施单位就会以自己也参加了发明创造过程,并提供了人、财、物的条件为由,而要求理所当然地成为专利共有者.研究单位则认为,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完全在实验室里完成,与实施单位无关等等。
  因此,对于从研发初期的审核到知识产权生成、保护直至权力清除的一整套流程必须完全清晰,再与之对应的各个资本投入与利润输出的环节上一一对应,从而使研发合作中可能出现的纠纷达到最小化。图l显示了专利研发过程及与之一一对应的中知识产权管理流程。

  三、基于微内核模式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模式
  (一)微内核技术简介
  微内核即微核(英文中常译作microkeme1),是操作系统内核的一种。微内核结构是由一个非常简单的硬件抽象层以及一组较为关键的原语或系统调用组成,这些原语仅仅包括了建立一个系统必需的几个部分,如线程管理、地址空间和进程间通信等。
  简单地说,微内核技术是指一种把操作系统中更多的成分和功能放到更高的层次(即用户模式)中去运行,而留下一个尽量小的内核,用它来完成操作系统最基本的核心功能的技术。微内核的结构一般主要围绕三个层面构建,分别是引擎内核处理层,即引擎真正的“核心”,在这一层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流程的调度和执行;引擎执行服务层,这一层主要为引擎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和资源处理;扩展实现层,这是微内核最为繁琐地方,有各种扩展点供外围扩展。微内核模式是一种把最小功能核心同扩展功能和特定客户部分分离开来的模式。它的目标是将系统服务的实现和系统的基本操作规则分离开来。这是一种系统的、可移植的、持续性的、可扩展的活动。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