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总部经济模式推动我国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对策建议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弘 时间:2013-02-15

    二、推动我国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理念,立足现实,提高对总部经济推动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认识

    要将总部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城市群或经济区的层面提高对总部经济推动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分工合作的重视。各城市要树立共建、共利、共享、共赢的理念,提高对总部经济推动城市间分工合作发展的认识,立足各个城市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在各城市间进行科学的分工,增强合作意识,积极推进城市群或区域内部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总部—制造基地”合作链条的形成。

   (二)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创新城市间分工合作协调机制

    首先,构建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合理的利益协调与分配机制。不断创新区域特别是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合作机制,建立城市之间高效务实、多层面的组织协调机制,协调做好各城市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为区域总部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制度保证,促进区域“总部—制造基地”分工合作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和区域共赢发展。

    其次,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促进城市间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努力建立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跨区域市场体系格局,共同培育、建设统一开放的产品、技术、产权、资本、人力资源等各类市场,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构建经济、金融信息共享平台,清理和修订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法规和政策,逐步统一企业创业和经营的地方性法规,使区域内各种经济资源充分转动起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增强区域资源整体布局的合理性,不断降低企业总部与制造基地功能分离后出现的协调成本。

    第三,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创新城市合作机制。建立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跨区域合作组织或联盟,如建立多层次的诸如城市开发联盟、城际公共物品生产与运营联盟等,不断创新推动城市群合作发展的协调机制,为城市间的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衔接布局和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整体性规划,既能鼓励企业在城市群内部采取“总部—制造基地”分离布局模式,又能协调好各城市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为城市群总部经济的正常运行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三)统筹考虑,规划引导,构建合理的城市群、经济区总部经济发展层级格局

    首先,从全局、战略的角度加强对区域总部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与统筹协调。一方面,在编制区域发展规划时,把总部经济理念和模式作为重点指导思想纳入到规划之中,通过实施协同战略来促进各经济主体的融合,提升区域总部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另一方面,在发展条件允许的区域,可以考虑结合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产业特点和发展阶段,编制区域总部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使各城市能够明晰自身在区域总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和要求,保证各城市的优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最充分的利用,实现区域总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各城市要在统筹区域总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力争共同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群、经济区总部经济发展层级格局。核心城市要充分发挥企业总部聚集优势,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企业全国总部为发展重点,成为区域“总部中心”;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可凭借各自的产业和资源优势,发展国内外企业的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等职能总部,建设成为次一级的总部中心,或某些优势产业的区域总部中心;城市群内的一些特色中小城市,可依托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尝试发展特色总部经济和区域性职能总部,如结算中心、研发中心等;其他一些小城市则应充分依托制造业加工及劳动力方面的成本优势,重点发展制造业生产加工环节,成为为区域总部企业提供配套的制造业腹地。

   (四)大城市要不断完善总部发展环境,强化总部聚集功能,增强辐射带动效应

    大城市要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强化总部聚集功能。一是通过建设高档次现代化的商务楼宇、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优美的生态环境、数字化的城市信息环境、现代化的专业服务体系等,不断提升为总部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保障能力,吸引总部企业入驻。二是有关政府部门要不断创新政府服务理念,适当放宽总部聚集区的行政权限,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如可考虑成立专门办理总部型企业相关事宜的专门的管理机构,为总部企业提供全面化、专业化、高效化的服务。三是提高对外埠迁入的总部的重视和扶持,从人才引进、政治诉求、政策支持、文化融合等方面为其创造一个相对满意的发展空间,尤其在政治边缘化问题上,要增加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参政议政名额,避免出现政治权利缺失和政治资源匮乏,提高总部发展环境的融合性和开放性。

   (五)中小城市要积极争取制造基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一些条件好、实力强的中小城市可探索发展特色产业总部经济

    中小城市在承接大城市制造业转移的过程中,要积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特别要加快生产基地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避免对中小城市产生新的资源环境压力。同时,中小城市应积极创新合作体制,大力推进政产学研联合,加快新技术和新成果的研究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利用大城市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以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协作,在总部生产基地建立研究实验室和研发中心。

    研究表明,某一特色产业发展突出的城市,其产业链的完整性,以及对于该产业的各种配套和服务的完善性,往往高于一般性的综合大城市,对该特色产业企业总部的吸引力也较强。对于那些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小城市来说,应充分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尝试通过建设特色产业总部基地的方式发展总部经济,如家电制造的顺德、服装制造的泉州、陶瓷制造的佛山、五金名城的永康等城市都在发展特色总部基地。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