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价值论新解释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何晓光 高岩冰  时间:2013-02-15
   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第一种含义与第二种含义都是指静态的关系。没有考虑时间的因素,只有在劳动价值论中加人动态的理解。按照假设“就全社会而言,劳动生产率提高与价值量呈正比”,或“劳动量二劳动时间x劳动生产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境内的本国居民与外国居民一年内所创造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其生产的使用价值量才能保持同比例,劳动价值量的两种含义才能保持逻辑的一致。
    三、模型验证
    下面通过马克思的生产函数与索罗的技术进步模型,证明在我们劳动的新定义下,分别考虑厂商商品量的生产及价值量的生产,最终证明:“无论是单部门还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都与价值量呈正比”,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将保持一致。
    方程组一:考虑厂商在不同时期(即离散)的生产行为,假设厂商在t期生产商品量满足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厂商的实物生产与价值生产的关系,方程组一采用索罗模型的离散形式,方程中变量为:在t期时厂商生产的产量Y(t),投人资本K(t),劳动投人L(t),和“知识”或“科学技术”或“劳动的有效性”A(t),需要强调的是Y(t) ,K(t) , L(t)和A(t)的单位是不同的。生产函数的形式为:Y(t)= K(t)α[ A(t)* L(t)] 1-α,产量分为消费和投资两部分,S表示产量中用于投资的比例,是外生给定不变的。用于投资的一单位产品产生一单位新资本。另外,现存资本的折旧率为d,因此有方程(2)。方程(3),(4)分别表示劳动和知识以不变的速度n和g增长,即劳动力的增长与知识的增长是指数增长,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可以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证明劳动力增长模型是指数形式,证明略),方程(5)表示资本、劳动、技术的初始值分别为KO,LO,AO。

    据(6)式分析可知,不管出发点如何,经济向一平衡增长路径收敛,在平衡增长路径上,该模型中的每个变量的增长率都是常数,即假设劳动和知识分别以速率n和g增长,资本存量为K=ALk;则资本和有效劳动二者均以n+g增长,每工人平均资本K/L和每工人平均产量Y/L以比例g增长。
    方程组二:采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模型,结合定义“劳动量=劳动时间x劳动生产率”,同时考虑厂商在t期生产商品Y(t)的价值量W(t)。模型中Y(t),K(t), L(t) ,A(t)与上面定义相同。注意价值模型中资本是劳动的产品,它不创造价值,而是转移自身所存在的价值,资本投人K(t)、劳动投人L(t)的价值采取相同的单位。为了与方程组一的实物生产保持一致,假设单位资本的价值量为q(t),资本的折旧率为d,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p(t),剩余价值率为二,假设单位资本的价值量初始值为q0。因此方程(7)表示在t期生产商品Y(t)的价值量W(t)为本期资本折旧所转移的劳动价值加上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方程(8)表示在t +1期生产中资本投人的价值量q(t+1)*K(t+1)为t期资本量扣除折旧后的价值,再加上t期生产的产品用于生产储蓄部分的价值量。


    据此,由方程组一的(6)式,经济向一平衡增长路径收敛,y(t)趋向于一常数;由方程组二的(巧)式,当t很大时(从长期看,正常的社会生产是连续的,因此,可以看作模型里的t期可以很大),q(t+1)* k(t+1)的极限为一常数。因此,由(16)式显然可得:p(t)= W(t)/Y(t)= [d *q(t)* k(t)+ (1+π)}lY(t)有一稳态值,即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p(t)为一常数,这就是本模型重要的结论。
    结论暗含的重要意义是,劳动价值论经过新的解释,即在“就全社会而言,劳动生产率提高与价值量呈正比”,或“劳动量二劳动时间x劳动生产率”的假设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可以保持常数。商品生产的使用价值与价值量之间可以保持增长的同比例。因此由西方生产函数所决定的商品实物生产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所决定的价值生产是一致的。
    总之,任何理论都不是真理的终结,劳动价值论也一样,它也需要创新与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的原理或规律,本质上并没有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是对劳动价值论更准确全面的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地保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体系的完整性,才能保持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关系、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的逻辑一致性,才能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研究人与人的关系及人与物的关系的同时、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都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