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价值理论三题——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论、剩余价值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许有伦 时间:2013-02-15
  商品价值:  
    从这里可以看出: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这个物质就是商品的数量和质量。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没有质量(如食品腐烂变质),数量再多也不顶用,等于零。商品交换价值与价格、数量成正比。商品价格与质量成正比(优质优价),与数量成反比例方向变化(薄利多销)。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商品产量,与交换价值成正比;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与.价格成反比。消费者购买商品考虑的因素是:买什么(品种),买多少(数量),好不好(质量),贵不贵(价格),这是经济生活的基本常识。经济学不能脱离实际,违背经济生活的基本常识。
    商品价格就是货币与商品相交换的比例关系,即单位商品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亦称单价)。这是我给价格下的新定义,用公式表示:                    
      商品价格=                    
    这个公式不仅包括各种商品的各种价格,而且反映了价格变化规律,即供求规律。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个别商品的市场价格是由生产成本和供求关系决定的。生产成本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内因,市场价格只有高于成本价格,生产者有利可图,才会继续生产,否则就会停产或转产。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外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供求平衡,价格稳定,市场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即生产价格。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是市场经济的价格规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定价的基本依据是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这个定义是符合实际的。整个社会的商品价格水平是由货币发行量决定的。国家制定货币政策,控制货币的发行总量,可以保持商品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防止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三、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社会两极分化,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必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代替。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对于批判资本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公有制一统天下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都要参与市场竞争,追求经济效益。盈利赚钱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投资回报率是考核企业的标准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同时又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等。按劳分配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按资分配可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新形势下,怎样认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和剥削问题,是经济学的一大难题。理论界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产生了很多意见分歧,至今没有形成共识。
    剩余价值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剥削使用的概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使用这个的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用这个概念,都使用利润概念。“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求利润是市场经济的普遍现象。但是,企业利润从何而来?归谁所有?有无剥削?这些都是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需要深人探索研究,不能轻易下结论。在此,谈几点初步意见。
    首先,企业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等。不同的企业经营方针有区别。私营企业的经营方针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就是“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唯利是图。”但是在市场竞争中,私营企业有的盈利、有的亏损,有的破产,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一定能实现。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方针应该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即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良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能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否则,与私营企业就没有什么区别。集体企业应该追求集体福利最大化,就是实现共同富裕。
    其次,企业利润有平均利润、垄断利润、非法暴利,等等。不同性质的利润来源是不同的。平均利润是市场公平竞争的结果,企业应该获得的利润。没有平均利润,企业就不能发展。垄断利润是凭借垄断地位、制定垄断价格获得的。国有企业的垄断利润应该上交国家财政,由国家统一分配。企业内部不能瓜分垄断利润,否则就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非法暴利是企业采取非法的手段,获得的暴利。例如,非法集资、非法经营、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官商勾结、瓜分国有资产等等。国家要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企业的非法活动,没收非法企业的暴利,保护国家财产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再次,企业利润来源于自然资源和人的劳动。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水、动植物、能源和矿产资源等)是财富之母,人的劳动(包括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的劳动等)是财富之父。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例如,私营煤矿大老板,一年获利几百万,一个个成为千万、亿万富翁。煤矿老板的利润从何而来?来源于国家的煤炭资源和矿工的辛苦劳动。煤炭资源是天然财富,经过矿工的劳动变成社会财富。煤矿投人的资本不是利润来源,而是获利的手段。老板管理企业是管理劳动,应该获得劳动报酬。但是劳动报酬与企业利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资本市场投机获利,是利润分配,不是利润来源。股票市场上投资炒股,有获利者必有亏损者。
    最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有分配自主权。不同企业工资水平高低不同,收人差距很大。以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为标准,工人(包括农民工)的工资是高于、等于还是低于劳动力价值,企业利润是高于、等于还是低于平均利润,这是判断工人、农民工是否受剥削和剥削程度的参考标准。例如,国有煤矿工人工资水平一般高于劳动力价值,企业利润一般等于平均利润,工人没有受剥削。私营煤矿雇用农民工,工资水平一般低于劳动力价值,企业利润一般高于平均利润,农民工肯定受剥削。中国的农民工有一亿多人,他们干的都是最脏最累的活,拿的是最低工资。有些私营企业甚至无故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损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这就是对农民工的剥削。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讲的是生产效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讲的是分配公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由此可见,生产发展和分配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合理的收人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人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七大报告对完善收人分配政策具有指导意义。国家收人政策应该是:保护合法收人,取缔非法收人;调节过高收人,保障最低收人;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