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舆论财务监督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越冬 干胜道 时间:2013-02-15
    二、舆论财务监怪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一)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保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
    信息不对称主要存在于企业的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由于大股东控制了企业的管理层,因此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资本市场上的信息披露不真实,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以及大股东可以进行内部人控制,在经营决策中较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较少地考虑中小股东的利益;可以进行内幕文易和关联交易,转移公司财产,操纵利润,影响股票价格,谋求自身利益; 可以进行内部人欺诈,甚至作出虚假或误导性陈述,制造或散布不真实信息,影响股票价格,从中获取利益。现在有很多上市公司对中小股东的咨询采取的是搪塞敷衍的态度,这就使得中小股东通过上市公司直接获取信息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舆论财务监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小股东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增强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在获取信息方面的公平性,成为中小投资者获取信息最有效、最及时、最主要的渠道之一。例如在中小股东自身缺乏足够动力参与股东大会的情况下,新闻媒体的介入,对会议进行报道,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还会诱发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指的是为谋求自身利益的一系列狡诈行为,包括说谎、偷窃、欺骗等,通常更多地采取欺骗方法使自己获益。证券市场上只有关于股价的历史数据在投资者之间是合理分配的,而公司一些重大事件等的公布是不对称的,只被极少数掌握信息、优势的投资者利用,以获取超额利润,而中小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中处于劣势,其知情权往往难以得到保障。
    (二)发挥“燎望塔”功能,规避企业风险
    现代新闻的先驱美国人约瑟夫·普利策创造了报业奇迹,在短短的4年时间内,把发行量只有1.5万份的《纽约世界报》发展成为当时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他总结自己的报业实践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瞪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普利策的这段名言点明了新闻舆论监督的一种社会功能,即“燎望塔”功能。《财经》杂志是报道财经新闻,分析评价宏观、微观经济动态的先锋,它在揭露、批评上市公司财务及经营危机、违规违法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表1统计出了《财经》杂志在1999年—2004年间刊出的揭露公司内幕的文章数目及占比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2002年和2003年((财经》揭露公司内幕的文章数目较多,分别占6年揭露公司内幕的文章总数的比例为20.9%,32.6%,22.1%,这3年揭露公司内幕的文章占6年总数的比例为75.8%。其原因是在这段时间我国证券市场公司舞弊事件是最多的,说明《财经》在揭黑披假方面起到了“睐望塔”功能。舆论财务监督起到“燎望塔”功能的另一个典型案例是银广夏事件。银广夏是在2000年曾是中国股市升幅第二大的股票。2001年3月《证券市场周刊》和《财经时报》先后登出联办分析师蒲萝平对银广夏高速增长及丰厚利润提出的9点质疑,而后8月2日,《财经》杂志刊登封面文章《银广厦陷阱》,指出银广厦股价过去两年暴涨的背后,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引发中国证券市场的轩然大波。该文刊出后六天也就是8月8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就发布风险提示性公告,对有关媒体日前披露其造假行为作出回应,称其全资子公司天津广厦(集团)有限公司的确存在产品产量、出口数量、结汇金额及财务数据不实等问题。
    (三)激发管理者的自律意识,完善内部蓝事、监事、高管信誉机制
    利用舆论对弄虚作假、损人利己的行为进行尖锐的批判、否定和谴责,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任何个人或组织都难以承担这种社会舆论压力以及被完全孤立的风险。因此,这种压力是对有关责任人的一种精神制裁和约束。这种压力一方面可以唤醒官员本身具有的道德和法治意识,从而产生自我约束行为;另一方面也促使他们形成道德和法治意识,从而产生自律意识。闰邹先&尚秋芬(2008)以我国2003年—2005年受处理的78家上市公司及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媒体监督、上市公司性质与上市公司合谋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媒体监督可以有效地防范上市公司的合谋行为,媒体监督等法律监管对于防范上市公司合谋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媒体监督等监督的力度越强,越能有效地抑制合谋行为的发生。Monks和Minow(1995)研究表明公司股东可通过广告迫使董事会采纳其建议。Dyck和Zingales( 2002)研究发现在一家重要报纸上发表文章,列举过去3年表现最差的上市大公司及其董事的姓名,两个月后这家公司的CEO在未说明任何原因的情况下突然提出辞职。Diamond ( 1989 )管理者被分为好和坏两类。在污染问题上,好的管理者不会导致污染问题,但坏的管理者则相反。如果社会规范认为,管理者应该关心环保,那么不关心环保的管理者必然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从而被迫收敛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样,坏的管理者也会被迫“关心”环保.并把自己伪装成具有环保意识的优秀管理者。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