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比较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农 时间:2013-02-15
   1、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己经同能源、原材料一样成为现代社会的战略资源.如何高效利用信息资源,降低对其它资源的依赖程度.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己成为衡量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2000年东部地区中信息资源指数最高的是99. 91(上海),最低的是29- 86 (山东),平均水平为69.2;2000年西部地区中该指数最高的是73. 18(内蒙),最低的是2. 16(贵州),平均水平为35. 1工,西部比东部低39. 09个百分点。青海省该项指数为95. 66,虽高出西部平均水平10. 55,但只是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66%.在全国居第17位,在西部居第9位。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础.是信息资源流动的高速公路。2000年东部地区中信息基础设施指数最高的是318. 82(北京),最低的是37. 03(江苏),平均水平为99.57;2000年西部地区中最高的是217- 2(重庆),最低的是0. 2西藏),平均水平为56. 32,西部比东部低93. 25个百分点。青海省为2- 25 ,是西部平均水平的3. 9,是东部平均水平的2. 9,在全国居第30位.在西部居第11位。
    3、信息技术应用。2000年东部地区中信息技术应用指数最高的是179. 97(北京),最低的是51. 97海南),平均水平为109.36;2000年西部地区中最高的是99. 43(新疆),最低的是1. 67(西藏),平均水平为55. 87,西部比东部低98. 99个百分点。青海省为61. 1 ,高出西部平均水平5. 23,是东部平均水平的59,在全国居第20位,在西部居第5位.
    4、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信息化腾飞的翅膀,能否提供优良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信息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2000年东部地区中信息产业发展指数最高的是112. 68(北京),最低的是25.26(山东),平均水平为57. 2 ; 2000年西部地区中信息产业发展指数最高的是87, 72新疆),最低的是S. 62贵州),平均水平为93. 82,西部比东部低13. 38个百分点。青海省为99. 16,高出西部平均水平5. 34.是东部平均水平的86,在全国居第9位.在西部居第3位。
    5,洁息化人才。人才是信息化的成功之本,人才培养和信息技术知识普及程度,成为制约中国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2000年东部地区中信息化人才指数最高的是112. 15(北京),最低的是6. 87(福建),平均水平为32. 89 ; 2000年西部地区中信息化人才指数最高的是19, 69(陕西).最低的是3, 13(西藏),平均水平为9, 96.西部比东部低22, 93个百分点。青海省为10, 99,高出西部平均水平0. 98,是东部平均水平的32%,在全国居第19位.在西部居第7位。
    6,信息化发展环境,2000年东部地区中信息化发展环境指数最高的是90. 77(福建),最低的是7. 99(海南).平均水平为36,.11;2000年西部地区中信.息化发展环境指数最高的是9 6. 6 (陕西).最低的是6, 13(西藏),平均水平为23, 03.西部比东部低13. 38个百分点。青海省为13. 92,是西部平均水平的58.是东部平均水平的37% .在全国居第26位.在西部居第10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东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差距是明显的,构成信息化水平的6大要素中,最小差距是信息产业指数和信息化发展环境指数的13. 38,最大差距是信息技术应用指数的98. 99 e其中青海省的信息化水平近几年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速度较慢、规模较小,明显滞后于东部地区以及西部经济强省,而且发展不平衡。其中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要素分别居西部前列,而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人才、信息化发展环境要素名列西部第11位、第7位、第10,这说明青海省在信息化建设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人才的教育培养和引进、信息化发展环境的重视程度,都需下大力气,以缩小与发达省份之间的差距,真正走上一条健康的、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加快青海省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在青海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是其中的关键。青海省可多方筹措资金并加大对信息化项目的扶持力度。对现存的网络传输慢、使用费用高等缺陷,应加大改造力度,大力提高带宽和接人速度,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应本着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实现各种网络和系统最大效率的发挥。同时,大力推进科技数据库和社会需求信息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开放的科技协作和社会服务信息网络。要鼓励和支持软件企业的发展,组建有先进技术、良好信誉、有生产管理经验的行业性信息化软件公司,使之能更好地为青海信息化建设服务。
    2、改善信息化建设环境。应加快与青海省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法规、政策和软环境的完善,重点要解决信息化建设中技术规范、数据标准、配套政策、法规完善等问题。要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尽快组建信息化管理机构,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赋予其相应的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组织协调、规范市场和保障安全等行政管理职能。另外要改革政府投入方式,要在实践中探索具体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引人市场机制,吸引民间资金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3、培养信息化所需要的专门人才。青海省的信息化人才和人口素质指数位居西部第了位,这表明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目前普遍存在着懂专业的人几乎不懂计算机,懂计算机的人又不懂专业的现象,使得在信息化过程中,计算机人员和各种专业人员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青海省各高校主要是为青海省培养各种人才,所以在大学阶段,每一专业的学生都要具备应用先进的软件技术熟练编写程序的能力和相关的网络技术,用于解决本学科学习和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应逐步形成并建立技术、管理、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和股份期权制的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同时,应建立社会化的信息技术职业培养体系,对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其他社会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职业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进而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