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消费主体差异性的信息势差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鑫 时间:2013-02-15
  论文摘要:通过运用个体差异分析理论对信息势差产生与存在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信息消费主体条件差异性对信息势差形成的影响与作用,探讨了信息势差存在的消费主体差异必然性。
  论文关键词:个体差异性 信息化水平 信息势差
  信息消费主体条件差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代社会的信息主体之间,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总存在着某些信息活动条件之间的差异,而这些信息活动条件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不同信息活动主体之间的信息分化,不仅包括群体层面的信息分化,也包括区域层面的信息分化。
  1信息消费主体的条件结构
  信息消费主体的条件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从一般的哲学而言,信息消费主体的信息条件包括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所谓主观条件是指信息消费主体主观上具备的各种条件,如知识程度、信息能力、信息意识等;所谓客观条件是指信息消费主体在客观上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如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以及影响信息消费主体活动效果的信息环境条件等。信息消费主体的信息条件也可以区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信息消费主体从内部自行控制和运用的条件就是内部条件,如信息消费主体的信息能力条件、信息投资条件、信息技术条件等;信息消费主体从外部获得的条件称为外部条件,如信息环境条件。为研究方便,这里我们概括为三种:物质技术条件、个体资质条件、信息环境条件。
  1.1外在物质技术条件物质技术条件是指信息消费主体所具有的从事信息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质的、经济的、技术的条件。信息消费主体的物质技术条件多种多样,在信息势差研究中,比较注重信息投资条件和信息技术条件。
  信息投资条件是一种经济条件,它是指信息消费主体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具备的各种可用于信息活动投资的经济基础的总和,通常以货币的形式出现。信息投资条件是信息主体从事信息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它在信息消费主体的诸多信息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乃至一个组织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或者信息技术开发、研制、推广中,或在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中,没有一定的信息投资条件都只能是画饼充饥。所以,信息投资条件是信息主体从事信息活动最基本的条件之一,这一条件对信息消费主体的信息活动效果、信息分化程度有着决定性作用。
  信息技术条件是指信息主体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具有的各种信息技术设备或手段的总和,现主要指信息基础设施。对于国家、地区、行业、组织而言是指通信网络、互联网、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建设等;对于家庭而言是指电视机、电话机、移动电话、家用电脑等。一个信息主题,如果不具备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即使能够从事基本的信息活动,其水平和效率也难以保障。
  信息物质条件是信息消费的基础和保障,信息技术条件是信息消费的途径和手段。拥有信息消费物质条件并不一定是信息消费者,拥有信息消费的技术条件并非一定是一个具有发展性的信息消费者。信息物质条件为未来信息消费奠定基础,信息技术条件为现实信息消费提供保障。拥有且适当运用信息消费的物质技术条件,信息消费的目前与未来才有更有力的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实性的信息消费,因为信息消费的物质技术条件毕竟是事物发展的外因。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即信息消费者个体的内部消费资质。
  1.2内在个人资质条件个人资质条件是指信息消费主体所具有的与信息活动相关的知识、能力、身份、地位等内在条件的总和。信息消费个人资质条件分为信息知能条件和身份地位条件。
  信息消费知能条件是指信息消费主体所具有的与信息消费活动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的总和。信息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也是一个能力社会。人们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就要有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储备在信息消费主体的多种条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信息消费主体的知能条件。不同信息主体之间的信息分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知识分化、能力分化、技术分化。
  身份地位条件是构成信息消费主体资质条件的重要内容。这里所说的身份地位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所拥有的职业身份地位和阶层身份地位的统称。在不同信息主体的信息消费活动中,由于信息主体所具有的身份地位的不同,信息主体所获得的信息活动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拥有较高身份地位的信息活动主体能够顺利地开展各种信息活动,信息活动效果也较好;反之,身份地位较低的信息活动主体则难以开展信息活动,且信息活动效果也不容乐观。所以信息消费主体个人资质条件并不是信息消费的决定因素,但绝对是影响信息消费效率与质量的重要因素。信息消费主体的身份地位差异意味着信息消费主体活动范围和活动领域的差异拥有社会资本的差异、知能水平的差异、物质技术条件的差异、信息环境的差异等。

  1.3综合信息消费环境条件信息消费环境条件是指信息消费主体从事信息活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条件。所谓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是指自然界影响信息消费的一切自然物质和能量。土壤气候光热、水、电、温等,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信息消费。所以信息消费的自然环境概括地说是包含自然界的一切物质、能量信息时问空间等的客观存在。列宁指出:“世界上除了运动中的物质。什么也不存在。唯物主义既然承认客观实在即运动着的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也就必然承认时问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的运动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问的变化才能度量。时间和空问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所谓社会环境条件。就是与人类信息活动有关的一切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总和。其中。以信息媒介为结构框架形成的信息世界是信息环境的客观基础。人、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政策之间的相互联系方式与相互作用水平则反映了信息环境的运动方式与发展水平。这种信息消费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总和。也就是说,信息消费主体在信息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一切过程和行为的综合反映即为信息消费的社会环境。信息主体消费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信息主体从事信息活动的一定范围内的信息基础设施状况;软环境则是指信息主体从事信息活动的一定范围内的信息意识、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等。信息消费环境虽然不是某一信息消费主体所拥有的,但是信息消费主体必须利用一定的信息环境提供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来开展信息活动,所以它是信息消费主体必须拥有的一种信息条件,而且这种条件对信息活动主体所从事的信息消费活动效果影响很大。可以说,信息消费环境是信息消费活动本身的组成因素,是信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