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物流业的比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江波 时间:2010-06-25
摘 要 物流业近些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起来,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过大,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运输、保管成本比重较高等,本文就我国物流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物流 比较

1 中国物流产业面临的障碍
1.1 物流产业发展所必须的信用条件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契约”是信用的基本形式与特征,企业之间的联结方式以永久性契约和一系列的短期契约为主要形式。一个信用制度健全的社会能有效防止独立的当事人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来解释契约的模糊之处的可能性,即使有分歧,也能以最低的成本予以解决。但在信用制度不健全的社会,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以及考核具体契约绩效的高成本,要求契约必须对各种意外的供给关系做出详尽无遗的规定,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详尽无遗的规定是可行的话,它的代价是相当昂贵的。在目前我国信用制度很不健全的条件下,“契约性”物流企业成长受到明显的制度瓶颈制约。
1.2 物流市场管理不统一,法规不健全
  物流管理部门,行使的不是综合性的管理,而是行业性的管理。一是在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上,缺少整体上的合理规划、引导和协调,造成布局不尽合理、资源浪费、管理不顺、物流运行效率不高,难以形成统一的物流市场的局面;二是在立法上,由于尚未彻底打破行业、地区界限,不管是宏观上的市场准入规定,还是规范服务主体行为的规定均无统一的法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规定,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外商可以依法投资设立外资企业经营国际海运货物仓储业务,而《外商投资道路运输管理规定》却只允许外商以中外合资、合作的形式投资经营道路货物仓储业务,而以独资形式投资经营道路货物仓储业务的对外开放时间尚未确定。这就使物流供应链中的仓储在条块分割的背景下通过立法而分划为海运货物仓储、空运货物仓储、道路货物仓储等,而实践中有时候是很难截然地将海运货物与道路货物或其他运输下的货物区分开来的,尤其在多式联运、集疏运的时候更是如此。
1.3 物流业发展所需的政策不完善
  一是缺少打破物流领域尤其是运输服务领域部门垄断和地区市场分割的政策。二是缺少支持新技术在物流产业中应用和推广具体有效的政策。三是现行税收政策不合理,制约了物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我国现行增值税采用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对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专有技术等长期资本所承担的税金不予抵扣。这种税收政策将制约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物流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投资需求。四是物流标准化程度低,全社会物流服务需求水平不高。我国目前物流业不管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标准化程度都不高,无法同国际接轨。五是物流专业人才匾乏。物流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物流装备和先进的信息化,而物流的现代化和信息化都不能没有专业的物流人才。目前,有关物流的研究机构很少,研究成果不多,研究质量不高,应用性不强。在人才培养方面,学历起步晚,全国高校中开设物流专业的学校屈指可数。
2 加快物流业转型的对策
  根据中国物流产业现状,借鉴欧美经验,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必须以现代物流产业的形成为目标,从推进传统物流企业的整合入手,以企业诚信建设为重点,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物流业管理体制,促进物流市场的发育与完善。当前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推进现代物流企业的形成与发展,提高企业诚信度。要加快传统物流企业治理结构的改造步伐,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为现代物流企业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基础。要通过企业上市、企业间相互持股等手段,鼓励传统物流企业的兼并、融合,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进程,拓展物流企业的业务和功能,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化。要打破产权方面的体制性壁垒,引入多元化投资,鼓励民间资本、外资等进入物流领域,增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要以现代企业的构建为契机,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和机制建设,推进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形成以义取利、恪守信用的企业文化。这里,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营造一个以个人信用为基础、企业守信为核心、政府守信为保障,融观念、制度、机构等为一体的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为现代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信用生态环境。
(2)加强管理,推进法规建设,构建统一的物流大市场。首先要设置统一的物流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研究、制定、规划和协调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其次要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不同运输方式的管理职能纳入到统一的部门,避免多头管理,以提高政府的规划预测功能、协调效率,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要加快立法,以统一的立法规范构建起全国统一、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物流市场,提高国民整体运行的效率。
(3)制订优惠政策,推动物流市场的发展。可借鉴欧美国家的做法,将税收优惠作为政府推动物流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通过制定形式多样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物流企业技术创新的税负,促进物流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物流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实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并允许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加快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制定鼓励、引导多元化市场主体投资物流基础设施的政策,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的形成与完善。
  (4)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进程。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政府应指定国家技术标准管理机构针对物流基础设施、装备制定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如统一的计量标准等;对物流安全和环境保护制定强制性标准,如清洁空气法、环境保护责任法等,以保证物流业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进行。同时,支持并敦促行业协会制定物流作业和服务的标准,统一物流用语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标准;加快、强化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以物流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
(5)加大对物流教育与研究的投入,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构建起现代物流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体系。
3 加强对仓储业的认识
  仓储行业正面临大的变革,这一变革不在于质量方面,而在于其价值方面,仓储业者为客户提供的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经过处理的有意义的信息。人们正着力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分拣及仓储形式,力图将运输业者、配送业者,甚至市场营销和广告业者联合起来,这种新型的“增值”分拣流程,由各方面组成联合体共同完成。
  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使仓储业人士对客户有了新的认识,仓储力争保持竞争力的同时也应想到其所服务的客户是否保持相当的竞争力。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对仓储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千方百计让客户满意,还需确保是在为一个有生命力、有前途的客户提供服务,这样,仓储企业的服务才能得到回报。
  仓储行业革新的内容还包括:①仓库的职能要从单纯的储存扩大到资产经营管理。越来越多的产品“增值程序”已在仓库里完成了,仓库已成为大规模的生产厂与最终用户间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仓储的工作中,加工生产和市场营销的比重越来越大。仓储和运输的界限也不很严格了,已被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休来考虑,它们的进度和日程安排是统一进行的,许多物流界人士一致认为,客户的购买力和购买数量还将持续增加,对仓储物流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仓库逐渐向大型、适合产品流动型,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库内卸货平台式库门的增多,甚至在库门设置多个卸货平台,以适应货物快速流转的需要。高成本的分拣、包装系统对仓库来说并不适合,因为仓库面对的是形形色色、要求千变万化的客户,在操作机械上大做文章就会得不偿失。有效的办法是在信息技术以及软件和信息管理上提高水平。②仓库的经营战略关键在于“灵活”二字,仓库必须能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要求。目前,仓储业正向综合物流服务业的方向发展,物流行业的经营正以努力建立世界范围内的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取得竞争的主动权。物流组织者需要将那些在资源上、业务基础方面各占优势且相互补充的个别经营者结合起来,以形成整体实力,这被称为“一体化”。
4 仓库的管理
  加快仓库的货物流转,提高服务质量并非一定要增加投入,还需在节省上作文章。仓储业要想突破夹缝,在竞争中取胜,发展自动化不失为明智之举。库内的货物流转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从操作设施、系统布局和操作方法等方面人手,就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1)货物的码放方面,可将粗大笨重的东西放到较为靠里、靠上的位置,将日常用品、周转量较大的小件物品放在较外、较低的位置。作为配送中心来说,可以将经常配货进、出的物品就近存放,以节约查找的时间。
(2)研究物品流转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对于在特定时间大量有流入(出)的物品,可以划定专门服务区域,并配备高效率的专门用途的传送设备。
(3)仓库无论大小,最好指定专门人员对仓库的可用空间进行合理化安排。将整座仓库划为面积不同的区域,并编上代码。
(4)条形码及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的应用将大大方便库内的物品管理,只要仓库的经营者不断地做自我检查,“在哪些方面还能做得更好”,他们就能获得更大的效益。
(5)操作过程中根据送货卡车的日程表,提前做好接货准备;事先了解即将到库物品的包装状况,准备适合的接转设备;保持库内清洁,特别是货架死角的库内通道;货到之前就应设计好存货布局,不要等货物入库后再临时调来调去。
(6)最大化利用库内空间。向高层发展,对于形状规整、稳定性好的物品就要尽可能码放起来,以节省空间。或选用标准尺寸规格托盘0或货架存放,并配合使用占地省、托举功能好的叉车,将体积相当的物品放在一起。
(7)使用得力的人手和工具。对仓库工人进行培训,使其对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能独立处理,并减少工作失误。改善库内工作环境,提供顺手的工具。
(8)使用条形码。条形码可用于收集数据、核查资产、装卸卡车及分拣工作中。

1 方仲民.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 北京:机械出版社,2003
2 谢如鹤, 罗荣武, 张得志等.物流系统规划原理与方法[M]. 北京:物资出版社,2004
3 张福荣.物流管理 [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