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向印度学习什么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宋向清 时间:2010-06-25

《印度:向致敬》一文发表后,我陆续接到一些陌生朋友的来信或来电。他们多数认为,中国和印度不是谁向谁致敬的问题,而是应该互相学习的问题。而且,这些朋友对于印度在上的民主化进程、科技人才和科技机构的培养和提高进程、军事上的战略取向和强硬政策等多持肯定意见。一个新加坡的朋友强烈要求我近日另写一篇作为补充,现在结合对印度和文化的进一步了解,草撰此文,望能抛砖引玉。


今年四月中旬,温家宝总理在印度德里大学,以他贯有的豪情说,“有人把中国和印度说成竞争对手,我不赞同,我想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也都不赞同”。他引述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印度学者阿马蒂亚•森教授的话说,“人们应该问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相互可以学到什么,而不是谁将会超越谁”。

然而,就在温家宝访印前夕,国际上仍有个别别 有用心者制造事端。美国《华盛顿时报》发表文章称印度中国战略选择南辕北辙,宣扬两国不可避免地将走向竞争与冲突。事实上,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和印度,上曾留下许多中印友好关系的佳话。1954年毛泽东与来访的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话别时,吟诵了屈原的二行诗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周恩来总理1956年11月下旬访问印度,会见印度各阶层人士和群众,到处都可以听到他们“兴地秦尼巴伊巴伊”(印地语:印度中国是兄弟)的口号声。《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社论《十万万人民的伟大友谊》。温家宝总理此次出访前更是反复强调。“两国关系99.99%的时期是友好的。”

随着中印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两国又都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比如印度软件业比较发达,而中国硬件则世界领先;印度农业是热带农业,而中国主要是温带农业;中国的制造很发达,而印度银行系统则较为完备;中国电视媒体发展速度较快,而印度电影则享誉世界。印度作为大国,中国的邻国在许多领域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蓬勃发展的印度经济


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政府称其领土为328.78万平方公里。印度面积居世界第七位。人口10.4亿。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占46.3%。首都新德里(New Delhi),连同老德里人口共1280万。货币名称是印度卢比(Rupee)。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独立后首任总理贾瓦拉哈拉尔•尼赫鲁对印度的未来说了一句非常意味深长的预言,他在对印度共和国历史有广泛影响的《印度的发现》一书中说:“india, constituted as she is , cannot play a secondary part in the world. she will either count for.”即“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

印度历届政府把维护和平和发展经济作为政府要务。印度政府于1991年7月开始进行全面经济改革,放松对工业、外贸和部门的管制,1992至1996年经济年均增长率为6.2%。九•五计划(1997至2002年)期间经济年均增长率有所下降,为5.4%。2001年,印出台十•五计划,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年均8%。2001/2002年度,政府继续深化第二阶段经济改革,加速国有私有化,实行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销售自由化,改善投资环境,精简政府机构,削减财政赤字。由于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印经济增长率达到5.6%,较上年提高了1.6%。2001/2002年度,国内生产总值:209400亿卢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6% ;汇率:1美元=48.83卢比;年均通货膨胀率:4.3%。2004至2005财年,印度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8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70%。上一财年,印度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为46.8亿美元。印度商业和工业部工业政策和促进局负责人杰哈在新德里举行的“2005印度贸易与投资”上说,2004至2005财年,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通讯、耐用消费品、产品和汽车等领域。

据《环球时报》报道,印度中央统计组织公布最新统计,2004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创记录的8.4%。这意味着印度已经跻身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列。海外媒体评价,又一个经济强国正在亚洲崛起,“印度经济在同中国赛跑”。

印度经济领域接连刷新历史纪录:钢铁出口增长65%,服装出口增长22.6%,银行消费贷款上升30%……难怪印度财政部长辛格日前欣喜地表示,种种指标表明,印度经济正处在56年来的最佳时期。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作为全球第二大发展中国家,印度经历了连续7年的稳步增长,现在已开始“高速驶出车站”,有望与中国共同成为引领亚洲经济前进的火车头,成为外商投资新目标。

勇于创新的印度农业


印度人口约占全国的72%。全国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人均0.17公顷。2003/2004年度印度农业及相关产业增长率5.7%,产值30205亿卢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7%。由于全年降水的时间和地区分配均匀,粮食产量增长6.3%,为2.12亿吨。粮食储备目前已达5000万吨,实现了自给有余,但应付灾荒的能力尚显不足。

在印度,听不到当地经济学家们谈论“三农问题”,也许他们没这个概念。但深入到乡村,你会发现:印度的“三农问题”其实不但存在,而且甚至比中国还严重。2001/2002年度印度人均收入为378美元。据印度官方公布资料,2001/2002年度印度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为2.6亿,占印总人口的26.1%,其中7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人数1.93亿。印度历届政府将消除贫困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十•五计划中制定了减少贫困人口的目标,2007年要将贫困人口数量减少到2.2亿,占总人口的19.3%。

尽管印度农村依然落后,但印度政府高度重视依靠科技使农民脱贫致富。为此,他们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加速农业的科技化和化进程。以植物组织培养的商业应用为例,便可窥视一二。

印度的植物组织培养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但印度政府认定植物组织培养可以作为一项农业现代化产业并制定政策加以扶持,并相应的在降低进口税,豁免关税,对出口导向型企业及为组培服务的机场辅助设备免进口税,对组培物的空运给予补贴并简化审查手续等方面给以政策倾斜。根据该国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和出口加工贸易区政策,对从事花卉栽培的企业即使其产品出口工贸易区政策,对从事花卉栽培企业即使其产品出口50%,余下的50%供应国内市场,仍然可以免征进口税。活树木、鳞茎、根、切花和观花观叶植物的进口税从55%降低到10%。用于种子培育的器具如播前耕作机械、温室和预冷设施以冷藏运输设备的进口税减少到25%。对切花和组培苗的空运补贴最高可达25%。种子、鳞茎、块茎及播种、修剪、收割器具的关税全免。组培物在6小时内即可取得检疫通行证。所以,尽管印度植物组织培养起步虽比西方晚了近10年,产量却从1998年的500万株跃升到1996年1.9亿株,企业数量相应地从4家发展到75家。印度生产设备的先进程度能与世界领先的荷兰和美国媲美。印度的成功得益于该国有多种多样的农业气候区、丰富的种质遗产、优秀的科技人才、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再如近日,印度政府允许与美国孟山都公司共享50%股份的“马哈拉什特拉杂交种子有限公司”(Mahyco)基因改良棉花种子批准投产和上市。基因改良棉花的商业化生产,意味着其后将会有更多的转基因作物获得准允。作为世界第三大棉花生产国,准许转基因棉花的商业化生产曾经遭遇批评家们的反对,他们担心,农民们可能会更加依赖大的种子生产商。但印度政府认为,从长远来看,这是一项“前瞻性的决定”,将有助于棉农们抵抗棉铃虫,这对提高农业产量和农民的收入,加速解决占70%多的农民生活问题是有益的。印度到目前为止只准许很少几个公司和研究团体从事转基因作物的田间试验。去年10月份,联邦政府下令销毁了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非法种植的转基因棉花,并且禁止这些农民再进行非法种植。地方当局购买了绝大部分农民非法生产的种子以阻止其流入市场。

寻求突破的印度


摩根士丹利首席学家史蒂芬•罗奇?StephenRoach?撰文指出,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从1990年的41.6%,增加到了2003年的52.3%。在这13年间的GDP累计增加值中,工业产值占了整整54%。但对于印度来说恰好相反,尽管与最近两年每年都有530亿美元外资涌入的中国相比,印度2003年仅为40亿美元,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能力相形见绌,但服务业对印度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服务业在印度GDP中的比重从1990年的40.6%,上升到了2003年的50.8%,占到了同期印度GDP累计增加值的62%。

换句话说,印度的工业相对于服务业而言,确实是小巫见大巫。印度的工业2001/2002年度,工矿业比上年度增长2.7%,产值33680亿卢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4%,是过去10年以来增长最慢的一年。其中制造业2.4%,电力工业2.7%,矿业1.1%,初级、中间产品和消费品的增长都较上年有大幅减少。近年来,印度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虽然迅速,但其规模和效益仍不理想。

为什么印度工业滞后于服务业呢?“长期以来,印度的低国民储蓄率、基础设施落后以及缺乏对于外国直接投资吸引力,是制约‘印度制造’的最大因素。”罗奇认为,“中国依靠制造业,印度则依靠服务业,两国经济竞赛的领跑方式不同。这两个国家可能会共同开创一种更广、更有力的全球化模式,并给发达国家带来压力。”

然而,近年来印度开始寻求工业突破,他们试图将“印度制造”叫响全世界,甚至希望取代“中国制造”。为此他们开始了“师以长技以制夷”的性搏击。

最近,印度大型重工集团拉森•特博洛公司开始规划把中国作为“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印度塔塔汽车公司借道华晨进入中国市场,众多印度的知名工业巨头不约而同地开始规划实施在中国的制造基地。“中国制造”的巨大成本和技术优势,尤其是“中国制造”的成功经验是吸引印度重工巨头纷纷来华投资的主要原因。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将成为印度工业加速‘中国制造’的里程碑。”印度驻上海总领事齐湛(SujanR.Chinoy)表示,“印度不少的‘国际化’也在开始规划进入中国市场。”他透露,近期有15位印度大型工业企业的CEO齐集上海,讨论在中国投资事宜,考虑把中国定位为主要的制造和采购中心。齐湛提到的“里程碑”事件,指的是两周前印度最大的工程制造集团拉森•特博洛(L&T)有限公司在上海设立第一个在华办事处。这家总部位于孟买的大型工程机械公司,是全球五大重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2003财年营业额达到28亿美元。

谁优秀我向谁学习,这就是印度人的聪明之处。不仅工业如此,而且在软件业,近年来印度的迅猛发展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许多美国人都知道,印度软件编程员的劳动成本非常低,而且也知道负责为他们预订机票的友善的定票员都在德里。但这些都只是有关印度国力状况的一些表面现象。不知不觉中,印度及其数以百万计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专业、商业管理专业和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美国新经济的方方面面,其融入方式甚至超出了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想象。保罗•萨福是加利福尼亚门洛帕克市未来研究所的技术趋势预测专家,他说:“印度历来拥有许多天资聪颖,而且受程度颇高的人才。如今,印度人正在带领世界向电脑空间拓展。”

令人敬畏的印度服务业


印度的服务业世界闻名。国际上曾有不少学者把中国和平崛起的模式成为“中国制造”,而把印度的崛起模式定义为“印度服务”,这虽然有些牵强,因为一个国家的崛起决不是某一个方面就可以实现的,但多少可以看出,中印两国发展侧重点的不同。1990年至2003年间,印度服务业对GDP增长所贡献的比重达到62%,而中国的这个数字仅为印度的一半左右。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服务业一直以高于其他产业的速度发展。1993-2000年,印服务业实现了7.1%-10.5%的高速增长。2001/02年度,服务业比上年增长6.5%,总产值为61630亿卢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8%。从业人数1994年为1261.8万人,其中85.2%为政府机关和国营部门职工。印度软件制造与服务业近几年来以年均超过50%的增长率迅速发展,2001/02年度软件总产值 98.6亿美元,其中出口78亿美元。政府计划到2008/2009年度,印软件产值将达到870亿美元,出口500亿美元。由此可见,服务业不仅已经成为“印度模式”的亮点,而且也是印度政府下一步重点规划发展的重点。

印度的经济改革比中国晚了十三年,但现在,中国可以从印度的发展中学到不少经验,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印度强大的服务业。欧美经济学家们把靠服务业起家的印度和靠制造业取胜的中国进行对比,争论优劣。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认为,发展服务业,印度不仅避免了大量的基础建设投入,而且还在全球形成了竞争力。

印度软件与服务企业全国联合会新任主席卡兰-卡尔尼克,原是娱乐界资深经理,在出任现职之前曾担任印度“发现频道”(Discovery Channel)的老总。谈到印度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他说“我要向全世界宣传推广印度这个品牌。我要让印度与IT就像法国与葡萄酒、瑞士与手表一样成为同义词。”印度通过加大投入发展软件业,从而推动了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他们的成功使其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仿效的榜样。对此,卡尔尼克表示印度要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在产品质量、服务和效率而不是成本上与对手展开竞争。在他看来,产品质量、服务和效率是树立一个品牌的关键所在。

卡尔尼克指出,印度IT产业一旦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就不必担心中国、菲律宾等国家采取价格竞争手段。他说:“我们保持竞争活力的惟一方法就是跳出成本竞争的圈子,转向我们有优势的领域。”他强调,印度服务业应当在“确保质量的连续一贯性、增加产品新功能、发展多方面联系和产品舒适性”等方面多加努力。他说:“从长远来说,注重品牌建设对印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不仅是在软件业印度人走在了中国的前列,而且,他们也试图在其他相对落后的服务业领域比如商业等保持印度服务大国的地位。在世界各国兴建大型购物中心的热潮中,印度人也不甘落后,而且雄心勃勃地想一举拔得头筹。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通往拉贾斯坦邦首府斋浦尔的高速公路旁,正在兴建一座占地400万平方英尺(约合37万平方米)、可同时停泊万辆汽车的世界上最大的购物中心。该购物中心已经被开发商命名为“印度购物中心”。按规划,整个建筑群由4个部分构成,并附带修建大型人工湖和山景,以形成背依青山、面临绿水的景观。据悉,该购物中心初步预算耗资150亿卢比(约合3.33亿美元),2007年底竣工。开发商发言人向媒体透露说,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购物中心是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美国购物中心”,面积380万平方英尺。而届时建成的“印度购物中心”面积将超过“美国购物中心”,名列世界第一。而且“印度购物中心”的经营理念是,不能仅仅包含餐饮、娱乐、购物、休闲这些常见的销售概念,而是要涵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节日庆祝、婚礼庆典、赛事和观光等更多的项目融入其中。

印度在服务领域的雄心壮志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