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澄谋 时间:2010-06-25

防科技在国家体制转变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国防科技工业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家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国防投入不可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国防科技工业必须按照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用有限经费完成调整军品科研生产能力和提高装备水平的任务,国家的武器装备和国防工业领导部门必须转变职能,改变宏观调控和管理方式,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第二,国家改变了对所有军工厂所一包到底的经营管理方式,军工要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和独立的法人实体,军工院所也必须面向市场,开发适用产品和技术,弥补国拨事业费的不足。这要求军工企事业单位必须转机建制,更加注重提高经济效益。

  面对挑战,国防科技工业按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近20年来在调整和改革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实施重大结构调整,基本实现了战略性转变

  国防科技工业贯彻“军民结合”方针,已由临战状态转变为和平时期发展状态,国防科技工业实现了由单一生产军品过渡为军民结合型产业的战略性转变。经过两次大的军品科研生产能力和结构调整,国防科技工业压缩了部分富余的军品能力,撤销了一些陈旧装备的军品生产线,军工企事业单位的军品人员已有很大的精减和压缩。

  2.实行了军工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国防科研生产实行了国家指令性计划下的合同制,通过合同方式落实国家军品科研生产计划,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强化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调动了研制生产部门和装备使用部门两方面的积极性。在计划进度、质量和经费管理上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法规制度和措施,保证了军品科研生产的健康运行。国防科技工业的宏观调控已由单一行政手段转变为经济、和行政手段的综合运用。原来作为国家专业经济部门的军工部,改组为行业性总公司,按照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总公司将进一步把政府职能转交给新组建的国防科工委。在军工企事业单位内部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军民分线和军民品分开管理,实行了军工企业制度的试点和组建军工企业集团的试点,并取得了成效。

  3.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上了新台阶

  国家重点武器装备的研制,在各级装备管理部门和军工部门精心组织实施下,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明显进展。国防科技预先研究在一些关键技术和重大背景技术项目的技术关键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建成了一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加强了技术储备和研究基础。军工生产保持了良好势头,大部分军品生产任务都能按计划完成。一批新型装备已装备部队,扬了国威和军威。对外军事技术合作及专项技术引进工作进展较好,提高了自行研制能力和水平。

  4.军工民品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已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家电、民用船舶等为代表的一批支柱民品和一批名牌产品。目前,军工生产的摩托车约占全国市场的60%;电视机约占50%;汽车占15%,其中面包车占60%;铁路货车占26%。将近一半的军工企业已有了自己的支柱民品,涌现了“长虹”、“嘉陵”、“江南重工”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1995年我国造船产量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3位。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运七、运十二、运八飞机已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6年以来累计出口96架。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技术已日趋成熟,已为澳大利亚、美国等发射了10多颗卫星。核电站建设已由起步阶段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已在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几年来保持安全运行,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但是,深化改革受到旧观念、旧体制、部门利益格局和外部条件的制约,国防科技工业还不能很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结构调整不到位,未能符合供需。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的规模仍然过大,“小而全、大而全”,研制水平低、重复、分散、战线长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军工民品的经济效益不高。

  (2)军工的科技优势没有很好发挥。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军工企业民品依靠院所支持获得经济增长的比重低。

  (3)军品价格未从价值规律上理顺关系。部分军品价格不合理,影响了军工研制生产单位的积极性。军品价格的定价办法,不利于激励军工企业降低成本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4)竞争规律运用力度不足。军工企事业单位缺乏竞争观念,由于受行业保护、专业分工过细等因素影响,军品科研生产较少开展竞争,粗放型科研生产方式长期未得到解决,约束不强,存在挤占和挪用国防投资现象。

  (5)宏观调控不顺。军品科研生产的特殊性,要求国家实行集中统一的宏观调控。但在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前,存在着国防科技工业呈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状况。

  (6)对外开放力度不足。军贸产品和军转民产品的出口额较低。军品国际合作开发少,军工民品利用外资的水平低。

  加快国防科技改革的机遇

  当前,加快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和发展,实行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以下一些机遇。

  (1)宏观环境十分有利。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和发展,已确定把兵器行业作为重点支持扭亏解困的行业。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中央军委先后决定组建新的国防科工委和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这将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宏观调控的效能。

  (2)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承受能力增强。经20年贯彻“军民结合”16字方针的实践,军工民品有了较大发展,建立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党的十五大以来各军工行业都作出了加快调整改革的部署,广大干部和职工人心思改。

  (3)国防科技工业在改革和发展方面积累了经验。军工企事业单位已实行了军民分线、组建军工集团、建立企业制度等调整改革的试点,有些已取得了成功经验,有了一些学习推广的典型。

  (4)国防科技工业总体上属高技术产业,具有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的优势。

  (5)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对外开放的机遇,使国防科技工业有可能进一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展国际合作,加快自身的发展。

  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思考

  国防科技工业深化改革,主要应采取以下思路:遵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宏观走向和市场经济,结合自身特殊情况和问题,顺势推进。

  根据十五大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有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针对国防科技工业现存主要问题,国防科技工业的深化改革应主要在以下6个方面予以推进。

  (1)遵循市场供求规律,对军工企业实行战略性调整、改组和改制。按“小核心、大协作”的体系结构模式和多品种、小批量、专业化、高技术生产方式,进一步压缩调整军品科研生产能力,对武器系统总体和关键分系统生产能力,实行行业内和跨行业的相对集中。以重点任务和产品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资产重组,逐步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军工企业集团,优化资源配置。

  (2)以科技强军和科技兴业为指导,推动军工院所调整和改革。按照国家“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消除不必要的重复设置,重点保留核心军品能力和重点单位。鼓励科研实力强的军工院所兼并相关生产企业,转化成科技主导型企业。鼓励研究所进入大企业,形成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大型军工企业集团。对军工院所军转民力量作战略性调整,改组为主要从事核电、民用飞机、卫星应用、民用船舶、信息技术等高技术产品研究和开发的机构,成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支撑力量。

  (3)按照价值规律,理顺军品市场体系。为支持军工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军品利润率和军品科研收益率总体上应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和收益率。在军品价格形成机制上,为激励军工企事业单位技术进步和降低成本,建议对有多家参与投标竞争的军品项目实行竞争定价办法。对独家供给或寡头供给的军品项目实行“军工平均成本加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定价办法。

  (4)强化竞争和约束机制,提高国防经费投资效益。在合同制的实行中要体现竞争原则,打破行业保护和部门封闭。针对军工厂所因专业分工过细而造成的竞争不足问题,可考虑适当扩大优势单位的军品研制资格认证业务范围,扩大竞争基础,并通过竞争使军品投资向优势单位相对集中。要加强军品合同的约束力,对重大武器装备项目实行全寿命管理,按里程碑节点分阶段评审和付款,加强过程控制和监督,严格奖惩制度。

  (5)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宏观调控。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实行政企分开,搞好军工行业发展规则和行业管理,组织实施好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调整,逐步将各军工总公司改组为若干企业集团。要加强决策的民主化、化、程序化制度建设和国家军事订货制度等法规建设,依法管理,提高宏观调控手段的协调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6)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利用外资,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要走“科技兴贸”的道路,大力提高出口军品和民品的技术含量,军工民品的发展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实行积极争取国际联合开发的政策,通过国际互补和合作,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