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军民科技合作 促进首都经济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范伯元 时间:2010-06-25

为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的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步伐,贯彻江总书记“大力协同,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自主创新”的指示精神,促进首都,国防科工委与北京市政府于1999年11月签署了长期科技合作协议。合作一年多来,在构筑首都区域创新体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整合首都科技资源 创建首都区域创新体系

  在世纪之交,北京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江总书记关于“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论述,积极构筑首都区域创新体系;推进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调动和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首都丰富的科技成果在更深、更宽的层次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努力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跨越。为首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首都率先实现社会主义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北京是全国科技事业最发达、全国科技辐射力最强的地区,科技人才拥有量及培养力度为全国第一。据统计,目前北京地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有25.2万人,占全国的10%。中科院、工程院两院院士有608人。特别是在首都的科技队伍中,还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国防科技队伍。

  国防科技系统五大行业: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所属的十大军工集团中,有86家科研院所都设在北京,占北京地区独立科研院所的16.15%,还有北航、北理工两所重点大学及众多的军工,科技人员占北京地区科技人员总数的17.43%。

  北京市领导自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后就思考如何利用在京国防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为首都经济服务。同时,市科协委员、航天信息中心主任盛智龙向市科协提出了“发挥在京国防科研院所力量,为首都经济服务”的建议。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看到建议马上作了批示:“国防科工委系统在京院所实力雄厚、能力闲置,如何为首都经济服务,关键在于我们的工作,请探讨一些合作方式,充分发挥利用这支力量”。

  由于北京市和国防科工委领导的高度共识,国防科工委与北京市的合作开始了新篇章。1999年11月24日,在北京市政府隆重举行了北京市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合作签字仪式。中共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北京市长刘淇、科技部副部长邓楠等领导同志以及十大军工集团的主要领导和北京市的有关委办局领导都出席了签字仪式。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栾恩杰,北京市副市长林文漪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

  依据科技合作协议“委市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指导原则。北京市政府把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纳入首都发展规划,在地方政策、土地、资金、工业基础等方面为军工企事业的发展和产业化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以便营造一个有利于军工经济和首都经济共同发展的机制和创新环境,让国防科工委系统的人才和资源能够多领域、多学科地参与北京的现代化建设。

  委市科技合作增强了区域创新的实力和竞争力,丰富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新内涵。

  “不求所有,只求所在” 设立国防高科技虚拟园区

  为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大会的精神和江总书记关于“寓军于民”的指示,我们提出建立虚拟园区的创新思路。目的是通过委市科技合作,采取建立国防高科技虚拟园区的办法,使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在进行高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过程,不受地域、行业、建制、隶属关系限制进入高科技虚拟园。这种创意得到北京市领导的支持,明确地写在科技合作协议之中。栾恩杰副主任和林文漪副市长还专门写出了理章进行了阐述。

  北京市按照“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建设首都经济的思路,积极为加速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建设,推进军工经济与首都经济结合保驾护航。北京市领导对“京南航天科技园”和“京西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创新带高技术产业区”的建设给予特别的关注。刘淇等北京市领导到京南航天一、三院和京西航天二院视察、调研,并对丰台“京南航天科技园区”和航天二院永定路地区的建设多次给予批示。汪光焘副市长带领市政有关人员到京南航天科技园的东高地、云岗等地区现场办公,了解和解决科技园区征地、道路、供水供电、环境整治等问题,批准了京南航天科技园征地400亩的要求。为京南航天科技园和航天二院永定路地区的建设从地方政策、土地、资金等多方面为军工企业的发展和产业化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军工经济与首都经济共同发展的健康、宽松的宏观环境。京南航天科技园、京西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创新带高技术产业区的建设是实实在在的高科技园区,也是北京国防高科技虚拟园区的组成部分。虚拟园区表现出高科技园区的开放环境和密集效应。

  北京国防高科技虚拟园区把我国国防科研院所的实际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原则相结合,是高技术开发区和科技园区概念的延伸和拓宽,是高科技园区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为解决国防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难题,加速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为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政府搭台 典型示范 中介服务 促进双赢

  委市科技合作协议签署后,北京市委、市政府依据科技创新规划、国防科工委的建议和在京国防科研院所的要求,将发挥国防科研院所力量,为首都经济服务纳入北京科技创新计划和十五发展规划。确定在京南建设航天高科技园,在京西永定路地区建设京西医疗与产业高科技园。政府的规划,推动了京南和京西两个国防科技园区的建设。北京市委提出的“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成为在京国防科研院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建高科技园区的依据和核心。委市科技合作的主要内容和科技合作项目都是紧密围绕“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展开的。

  委市合作中最典型、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是京南航天科技园的启动项目——“北京微电子设计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依托的两个母体一个是航天九院的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一个是市属的北京自动测试技术研究所,按照市场机制,由项目牵引、自愿组合、多元投资主体单位共同组成股份制公司。

  在委市科技合作中,架设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桥梁和信息沟通工作多数是由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完成的。中介咨询服务机构依据他们掌握的信息和对市场分析研究的结果向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提出发展与合作的建议。链接高新技术从开发、研制,进行成果转化和最终产业化过程的是中介咨询服务体系。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在委市科技合作工作中起着综合保障服务功能。他们依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对项目进行评估、咨询,为项目进行融资,提供保障、链接营销体系,使科技成果顺畅地转化为商品,并实现产业化。

  航天生产力促进中心利用他们了解航天系统科研生产和军民两用技术开发的优势,积极向北京市建议开展委市合作,向北京市科委推荐介绍航天九院所属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在微电子领域的实力,促进了“北京微电子设计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兵器生产力促进中心也在委市科技合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中介咨询服务机构是委市科技合作工作体系的组成部分。
项目带动合作 促进首都经济发展

  委市科技合作一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促进了首都经济的发展。在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中有委市科技合作的成效,在地理空间布局上,委市合作项目遍布中关村地区、京南地区和京西地区。

  2000年委市科技合作的重点工作是建设“京南航天科技园”和“京西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创新带高技术产业区”。2000年上半年在国防科工委、北京市有关委办局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京南航天科技园规划纲要”的编制和“京西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创新带高技术产业区规划纲要”的编制。2000年8月21日市政府正式批复,原则同意“京南航天科技园发展规划纲要”并由丰台区负责组织实施。“京西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创新带高技术产业区”中的“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孵化器”也于2000年12月经北京市科委批准成为市级孵化器投入运行。

  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四届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上成立了“京南航天科技园建设指导委员会”、“京南航天科技园建设领导小组”和“京南航天科技园管委会”。京南航天科技园的首批启动项目——航天科技、海鹰机电信息技术、航天微技术、北方车辆新技术和精密制造技术等5个专业孵化器也在国际周上举行了揭牌仪式。这些工作标志着“京南航天科技园”的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在北京市科委组织实施的创业孵化体系建设中,通过委市科技合作,在国防科技系统已建立了5个创业孵化器,这5家创业孵化器分别是北京微电子设计孵化器、国家863软件实验基地、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孵化器、北理工高科技孵化器和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其中,国家863软件实验基地2000年下半年才建设,目前已实现产值2200多万元;2000年底刚刚建成的北京微电子设计企业孵化基地,已形成南北两个共占地6000平方米的孵化基地,成为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合北京微电子设计产业资源方面正发挥积极作用。

  委市科技合作第一批高新技术开发项目主要涉及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环保、软件产业、高效农业、卫星应用、民用航天、军民两用技术等近几十项。这些项目正全面按合作计划实施,有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绩显著。例如,以北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成果开办的具有示范作用的大用软件公司,2000年实现产值0.5亿元,2001年产值将达到1.8亿元;航天一院与地方合作的汽车电子喷油系统推广应用已使汽车尾气排放达到欧洲二号标准,2000年产值已达2.5亿元;在北京理工大学和公交总公司共同努力下,绿色电动公交车整车试制成功。目前,北理工汽车排放污染工程及检测中心的建设、航天一院与北京电机总厂合作的稀土电机推广应用、航天二院与北京农业局长期合作的高效农业机械研制、北京市支持的舰船七院520电缆传输数控测井系统的成果转化、航天三院与北京环卫所合作的回转式垃圾焚烧处理设备、中船总开发的申奥项目——北京120医疗急救中心化指挥调度系统等合作项目都已按计划完成,并拓宽了合作领域。

  拓宽合作领域共建服务平台

  今年要加快实施步伐,推动“两园”和“五个孵化器”建设;拓宽合作领域,共建服务平台,丰富首都技术创新服务;加强政府推动和理论研究,共促委市科技合作深入发展。

  京南航天科技园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以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为重点的区域空间布局规划。通过制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园区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以建设国防科技专业孵化器为突破口,加速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进程,为创建军民两用技术国家科技园区奠定基础。

  京西航天长峰科技园要依据京西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创新带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航天二院及永定路地区科研单位的科技资源,以孵化器建设吸引、汇聚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医疗装备和光机电一体化的科技成果,通过孵化加速成果转化,推进园区建设。

  北京微电子设计企业孵化器、国家863软件成果实验基地、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北理工高科技孵化器和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孵化器这5个国防专业孵化器要提升运行水平。

  北京微电子设计企业孵化器通过增强设计手段和设计工具,营造吸引中小微电子设计企业入驻的有利条件,大力吸引风险投资和外资。提升入孵企业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水平,向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基地迈进。

  国家863软件成果实验基地、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理工高科技孵化器进一步完善孵化器管理和运行机制,加速孵化企业或孵化项目的迅速成长。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孵化器要加强吸引入孵企业工作,以孵化器建设带动园区建设。

  在“两园”和“五个孵化器”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一是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在工程软件方面的整体优势,纳入北京软件发展计划,建设北京国防工程设计软件园,汇集北京地区工程设计软件开发力量,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设计软件产业。二是依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空间技术优势,建设卫星应用孵化器,整合首都卫星应用资源,发展北京卫星应用产业。

  技术的飞速发展,共用技术的不断出现,营造技术服务平台,实现社会技术资源共享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技术服务平台对于扶持中小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具有特殊的作用。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不仅能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支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还能做到资源择优配置,优势互补。

  依据市场的需要和国防科技优势资源,计划建设4个技术服务平台。

  高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平台:由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和北京市科委联合牵头,为在京国防科研院所和企业、北京市科研院所与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从各个层面上开展相互交流、共同创业的服务平台。

  先进制造技术支撑服务平台:以航空工艺研究所为依托,利用该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的优势,为通州区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园提供技术支撑,建设光机电一体化的先进制造技术支撑服务平台。

  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利用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技术优势,为北京市企业的产品设计、媒体设计、环境设计和策划服务提供工业设计服务平台。

  中介服务保障平台:依托航天生产力促进中心、兵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同北京市中介机构合作,共同搭建委市科技合作中介服务保障平台,进一步丰富北京市创新服务网络体系。

  委市科技合作一年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委市科技合作,创建北京国防高科技园区是国防科技工业机制创新和区域创新的新事物。它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政策支撑体系、综合服务保障体系、政府在园区中的职能都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探索、研究。在委市科技合作过程中要不断经验,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以便使委市科技合作健康、持续发展,使北京国防高科技虚拟园区能在全国展现示范作用。为此,要深入开展“北京国防高科技虚拟园区运行机制和政策研究”,探讨建立“国家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委市科技合作为军工经济与首都经济共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促进了在京国防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委市科技合作为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创新能力注入了活力,促进了首都经济发展。委市双方紧密合作,将为首都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