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牛津超 时间:2010-06-25

摘 要: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由倡导建立的区域性组织,中国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有必要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从宏观格局来看,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推进中国参与国际区城经济一体化进程;而从微观收益来看,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中国培养新的出口市场,平衡国內经济发展,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营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区城经济一体化;上海合作组织;收益
   
  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加快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各种区域性组织相继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由中国倡导建立的区域性组织。从长远来看,该组织的发展趋势是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来推动本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有必要在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发展上起到“发动机的作用”,而且从中国自身的短期现实收益和长期潜在收益来看,中国有必要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深化区域经济合作。
  
  一、推进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军事、安全以及经济领域的全面合作及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所处的位置,有利于其自身逐步发展成为区域一体化组织。因此,中国深化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推进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1.政治、军事、安全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元首会晤机制,其最初目的是解决中国与俄、哈、吉、塔四国边界问题,加强边境地区信任和裁军。冷战结束以后,由于中亚滋生蔓延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活动日益猖獗,经中方积极倡议和大力推动,于2001年6月15日,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决定在“上海五国”机制基础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2年,圣彼得堡峰会通过的《上海合作组织宪章》为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推进机制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其职能由打击“三股势力”逐步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转变做好准备。在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在政治、军事、安全领域合作中日益制度化、规范化的上海合作组织为推进本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安全保障。
  
  2.区域经济合作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之初,各成员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中明确提出,上海合作组织将利用各成员国之间在经贸领域互利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广泛机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启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这几年,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各成员国在能源、、电信以及其他方面都有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据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网资料显示,2005年底中哈石油管道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投产;2006年5月,俄罗斯电信公司开通了从俄罗斯别洛戈尔斯克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至中国黑河市间的商业光纤线路。同时,贸易和投资也是上海合作组织近年来致力发展的领域。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5年,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五国贸易额接近400亿美元,比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时增长了2倍多,中国对五国累计实际投资总额近80亿美元,约为2001年的4倍;据塔吉克斯坦统计委统计,2006年,中国首次成为塔第七贸易伙伴国;据四川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俄罗斯在四川投资建立22家,合同利用外资1450万美元。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为上海合作组织逐步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位置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逐渐改变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欧盟在积极开展“东扩”的同时,美国也在致力于将北美自由贸易区建设成为美洲自由贸易区,世界经济格局逐渐由欧盟和美国主导。同时,东盟建立,日本与各国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亚太地区各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这些都在逐渐改变着亚洲局势。中国作为亚洲大国,有必要选择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区域组织来推动本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除中国和俄罗斯外,其余四国均位于中亚,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路,是连接东西方交通的走廊,被誉为“欧亚大陆的巴尔干”。在地缘相邻的国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规模较大的上海合作组织,无论是出于经济或政治的内在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位置。因此,上海合作组织可以成为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助推器”。
  
  二、帮助中国培养新的出口市场并平衡国内经济发展
  
  在国际大背景下,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有很多现实收益,对不同的国家而言,期望的利益不同,因而会有某些收益更具有吸引力。中国近年来在对外贸易进入扩张期的同时,与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各种反倾销案、新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阻碍了中国的多种产品出口。而美国近年来通过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逐渐将市场扩大到加拿大和墨西哥,使中国的一些出口创汇较多产品面临激烈竞争,如机电和纺织品。另外,中国国内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这也阻碍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各成员国在经济上的互补和地缘上的相邻,使得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不但有助于培养新的出口市场,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同时有助于协调国内东西部经济均衡发展。
  

  1.互补性优势
  Viner(1950)开创了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研究。传统理论从静态的资源配置收益的角度来分析建立一体化的动因。一体化促使资源重新配置,从根本上看,其收益来自于专业化分工,即通过促进成员国间基于比较优势上的专业分工,产生以成员国国民收入表示的潜在利益。与上海合作组织各国在要素资源禀赋上有着非常明确的互补关系,存在着资源重新配置的空间。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石化能源贮量分别达269亿和44.1亿吨油当量;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水电潜力十分巨大,年发电量分别相当于1400万和2730万吨油当量。中国煤炭贮量丰富,高达4500亿吨油当量,但石油贮量极为有限,只有17.2亿吨(杜亚平,2004)。但是,中国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对石油进口十分依赖。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各成员国,除俄罗斯外,在苏联解体后,经济全面衰退,技术水平偏低。这使得它们丰富的能源和农产品失去市场,而所需的消费品出现严重短缺,同时,使它们成为FDI的目的国。显然,中国需要它们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以减少对中东石油市场的过分依赖,它们需要中国的家电和日用消费品,以及资金与技术以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各国加强贸易往来,逐步形成区域内的专业化分工,不仅可以运用互补优势提高各方福利,而且可以为中国培养新的出口市场和境外投资市场。
  
  2.地缘优势
  从地缘角度来看,哈、吉、塔、乌四国紧邻中国新疆,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桥梁,俄罗斯与中国之间仅隔蒙古(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这种地理位置具有如下优势:(1)运输距离缩短可以降低贸易成本。据中国新疆部门数据显示,新疆拥有对外开放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1个,涉外道路客货运输线路63条。目前,新疆正在加速建设与中亚各国的跨国交通网和对外开放口岸。中亚各国是内陆国家,缺少出海口,欧亚第二大陆桥开通之后,中国成为哈、吉等国通向太平洋的最理想通道。中国与中亚各国的交通便利,也使中国与欧洲市场的运输更加便利,大大降低贸易成本。同时,相邻国家之间还可以积极开展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等)。(2)带动中国西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二十余年,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已形成集科研、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出口外向型城市,而西北部城市由于交通、物流和信息等劣势,导致经济落后贫穷,并和沿海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发展,直接促进中国西北部地区的交通、物流和信息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西北部各省市发展的瓶颈,有助于中国摆脱东西部经济不均衡发展的局面,使西北部经济快速和国际接轨。
  
  三、营造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和平外部环境
  
  影响一国经济绩效的很多更为重大的因素是动态的,一体化对它们只有长期的作用。全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一些非常小的国家)的经验表明,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成员并非取得经济成功的必要条件,虽说并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即未参与一体化而取得成功的国家,如果成为一个合适集团的成员可能会更加成功。对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家来说,与短期现实收益相比,长远潜在收益可能更具有吸引力。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表明,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在长远意义上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建立更牢固的战略伙伴关系,能够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和平的外部环境。
  
  1.积累和增长的潜在收益
  传统一体化理论的拓展包括从规模经济、贸易条件以及市场竞争等方面分析积累和增长的潜在收益(动态效应)。主要体现在:(1)市场扩张效应。市场规模的扩大可能使一国获得规模经济(对小国更为重要),而贸易量增加会导致区域内国家基础设施的改善(更好的公路、铁路、服务等),使得运输和管理进出口的成本降低,进而从区域内贸易和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大的长期利益。同时,区域一体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讨价还价能力增强,而且区域内各国贸易条件得到改善。(2)促进竞争效应。消除同竞争国间的关税从而促进区域内同类产品生产国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提高效率,鼓励投资和削弱垄断权力。另外,还可以加快技术推广的速度。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贸易量的增加推动中国东北部地区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同时改善了蒙古(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印度(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凭借在信息服务产业的优势,已经开始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中国与其合作能够促进国内信息产业的竞争和进步,并加速高端技术的推广;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各国(尤其是小国)积极开展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在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增加本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讨价还价能力。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各国间高效率的互利合作,可以让这些国家更积极地参与世界经济发展,让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更接近,促进本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意义
  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可以缓解上的矛盾,政治上的相互谅解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外交政策理念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被动防备变为主动创造环境。十六大第一次明确地把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作为中国外交的重大决策,即大框架为:周边关系是首要,大国关系是关键,搞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基础。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各国之间在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方面的发展,使各方出于战略合作伙伴的考虑,对政治上的摩擦会本着善意和真诚予以解决。如中俄边界划分问题。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2006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表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经济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保障中亚的安全和稳定。”可见,当前各方都意识到与周边国家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对本国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经济处于逐步开放进程中的中国而言,与周边国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这能够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和平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中国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无论从宏观的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和格局来看,还是从微观的短期现实收益和长期潜在收益来看,中国都有必要充分利用在该组织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相关优势,积极开展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推进本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本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