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方企业的循环技术扩散机制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然斌 时间:2010-06-25

摘 要:循环的关键在于激励循环技术在间低成本快速扩散,然而循环技术向中小企业扩散存在不少障碍,为此,政府应通过绿色价格机制和各项政策调节企业绿色利润,以提高中小企业应用循环技术的积极性,此外,政府支持、市场主导下的生态园区的发展在循环技术扩散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循环技术扩散;循环经济;绿色利润;生态园区
   
  一、引言
  
  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实现生产由过去的“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方式到“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方式的转变。要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首先要加快循环技术创新和扩散的步伐。Goodstein(1995)从技术决定生产方式的角度指出,技术在环境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认为环境恶化不仅源于产权、而且是技术竞争的结果。Sharif(1994)和Preissal(1995)对影响技术扩散的内外环境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就国家在推动循环技术扩散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理论研究。刘怫翔(1999)认为,不同的国家在实践中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政策与管理手段,形成相应的政策体系,从成本收益方面影响企业的技术选择,可以促进循环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黄采金等(2004)也认为,企业的技术决策是企业对技术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而择优选取的个性化偏好以及从众心理共同作用的产物。政府的政策可以使企业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具有成本竞争优势,从而引导企业个性化偏好的形成,并尽快形成社会生产沿着清洁生产技术路径发展的态势。他还进一步指出,政府管制政策有效地影响企业技术选择的个性化偏好,更快地促进技术选择分离。经济政策的作用主要调节企业应用循环技术后的利润以鼓励企业吸收循环技术。有关研究表明,企业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出于追求利润动机的占40.9%,出于良好的企业家环保意识的占9.5%。然而,要合理调节企业利润就必须改变现行的企业利润核算制度为绿色利润核算制度。牛文元(2002)研究了绿色GDP核算制度下企业绿色核算的内容,他把资源损耗成本、环境污染成本、企业资源利用率和产生的社会环境代价成本,自然资源收入、资源环境保护收入、社会收益等纳入企业绿色利润核算。在吸收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技术需求方企业,从三个方面对循环技术扩散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拓展和创新:一是在预设假定条件下,完善绿色利润核算模型,并在假设条件和模型变量基础上研究影响循环技术扩散的因素;二是分析政府对循环技术扩散路径转变的影响,为政府进行规制和政策激励提供理论基础;三是着重研究生态园区建设在影响循环技术扩散的时间路径和空间路径上的作用机制,从有利于推动从循环技术扩散的角度认识生态园区建设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二、循环技术扩散的内在动力:需求方企业绿色利润
  
  循环技术的引进和维持成本以及所产生的收益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以下建立在企业绿色成本、收益核算基础上的绿色利润模型考虑了跨期问题,在模型中对它们现值以有利于进行对比分析。
  
  (一)假设条件
  (1)完全信息假设。经济个体完全了解经济环境和给定技术特征的变化和他们所能从中获得的收益,知道模型的函数形式且清楚价格等模型变量的可能分布,在这种情况下,预期是理性的;(2)技术市场结构为适度竞争,不存在垄断和技术“锁定”,否则当垄断企业能够确定技术的跨期需求和它的跨期成本时,它们就能对当前和将来的技术使用者进行歧视性定价,同时技术市场的过度竞争将产生过快的技术扩散速度;(3)企业关注自身的长远发展和未来收益。
  
  (二)预期绿色成本
  企业应用循环新技术的成本受以下因素影响:技术价格(P)、资金的借贷成本和机会成本,在市场经济中它们受企业的规模和时间的影响,记为Cic=C(m,t)。其中预期技术价格(P)是不确定的,其遵循一定概率分布,且受技术价格的谈判能力、技术的市场需求、政府向技术供给方提供的技术补贴水平以及使用企业数增加的影响。假定新技术的价格成本随着使用企业数的增加而下降(P1=P0-blogDt),且技术投入成本是一次性的,不考虑企业技术转换后的沉淀成本、管理费用及其他生产成本(雷明,1996)。
  那么,单个企业应用新的循环技术的成本可由下面公式表示:
  
  (三)预期绿色收益
  
  预期绿色收益的来源:(1)企业应用环保型循环技术后节约了能源及物质消耗从而会增加其短期私人收益(用Rsp表示);(2)整个技术应用期间所获得的以政府环境及资源税优惠(Rfs)和财政补贴(T')体现的社会收益和生态收益;(3)机会成本。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减少政府的惩罚(记为Cj这里设被发现并处以惩罚的概率为100%);(4)发展循环经济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长远利益,包括使企业获得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更少的政府干预以及在产品销售、获得低成本的银行融资或股东的支持、聚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这些收益记为Rcr)。
  我们假定技术收益是投入新资本后资本存量(K)的幂函数,用函数表示为Rsp=R(kn)
  那么,企业最终的预期跨期收益为:
  
  如果给定某种循环技术的扩散路径,那么在路径的任何点上,该技术需求和扩散有效性的基础是企业所获得的绿色利润最大化。为此,要具体满足以下条件:
  1.技术投入的单位产品边际私人预期绿色成本等于单位产品的边际跨期绿色收益,即边际绿色利润为0。在给定较高的贴现率γ的条件下,私人投资者可能不愿承担循环技术投资。一般地,只有在适当的贴现率γ下,厂商预期采用新技术后的边际利润π大于等于零,厂商才会考虑采用该技术。但是,如果考虑企业规模因素,那么就存在一个极限利润π**是企业规模m的函数),当π大于等于π*时,厂商将采用新技术,如宝钢、石化等企业。它们由于有规模经济和技术研发优势、有较强的市场力量、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可以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促进生产装置和公用系统规模大型化、集约化,在大幅降低能源消耗水平和污染程度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利润;当π小于π*时,厂商将不会采用新技术直到它的规模扩大,或者极限规模水平下降。这就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实施循环技术扩散方面并不能获取利润、它们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意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和配套设备开展清洁生产活动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难题政府必须采取鼓励性的政策措施。
  2.应用新技术所取得的社会收益和生态效益跨期流量的现值,理论上应等于财政向需求方企业提供的补贴、税收优惠、贷款利率优惠减去向技术供给方提供的财政补贴的现值。否则,企业会因为技术转换成本或产生收益的溢出得不到全部补偿而缺乏应用循环技术的积极性。至于政府应选择哪种政策则应看政策的支持效率。一般地,税收优惠优于财政补贴,因为补贴需要整个社会的财政支持,而污染税等税收却主要由那些产生污染和耗费资源的企业负担。在适当的税收下,生产者不仅会降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以及减少废物和污染的排放,而且还会增进不同环保型技术的开发。不过,如果在征收污染税后,这些技术并没有扩散,那么说明它们不具有降低成本的效应,这时可以选择财政补贴等其它激励性政策措施。
  3.灵活的市场化绿色价格机制的调节,使市场的资金成本Cic[Cic=C(m,t)]和技术价格p0-b10gDt处于适当水平。因为过高的Cic不利于企业筹集资金引进循环生产技术,而技术价格预期高估将使技术扩散速度过快,反之,扩散速度将过低(即技术供给企业倾向于等待)。绿色价格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和其他绿色制度的激励与约束相配合。
  4.技术的使用周期t的长短。t越长,意味着所引进的技术短期内被淘汰的概率越小,企业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摊薄技术转换成本并获取更多的长期绿色利润,企业使用循环技术的积极性越高。
  如果不给定循环技术扩散路径,则模型考虑之外的因素,如所属产业部门的现有技术层次、被扩散技术的难易程度、技术信息以及区域政策的差异性等对技术路径有重要影响。其中,技术信息获取的快慢、成本和渠道决定技术扩散的时间路径。有调查表明,我国企业获得清洁技术信息的最主要来源是环保部门或政府其他机构,由此可见,技术交易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技术与信息垄断造成需求方企业付出更高的技术信息搜寻成本,减慢了技术扩散速度。另一方面,政府激励政策的差异性、技术扩散的成本收益在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分割、企业的技术层次等对技术扩散的空间路径(技术向哪些企业、行业、产业、地区和园区扩散)产生影响。
  
  三、循环技术扩散的激励:政府规制和政策对绿色利润的调节
  
  1.政府政策对技术扩散路径的影响。产业部门的技术层次决定企业的生产方式,企业生产方式又强化了技术扩散的路径依赖。我国传统的企业粗放的生产方式使技术沿着“污染”路径发展,因此,政府的政策介入可以逐步改变传统的技术路径为节能环保技术路径,最终有助于生产方式的转变。如图1,如果政府在作为空间内不采取激励循环技术创新与扩散措施,则企业获得的绿色利润下降,技术将沿着“高耗污染”型路径扩散;反之,企业的绿色利润在财政补贴和政策优惠下得到提高,技术就将沿着节能环保型路径扩散。

  2.在既定技术路径上政府规制对技术扩散的影响。绿色技术的扩散与一般技术的扩散的特点有所不同,一般技术扩散主要是在市场激烈竞争中为了追逐超额利润、获取竞争优势地位的激励下进行的,它能为企业带来递增的规模报酬,而绿色技术的应用有一部分能使企业增加直接利润,另外也可能因为技术扩散是在中进行的,当技术的互补性足够强大时,企业间产生的知识溢出和基础设施溢出效应影响到技术供求双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开发与应用成本,使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无法从中获得足够的绿色利润,从而影响中小企业推动技术扩散的积极性,这一方面需要政府政策的确定性支持,即从宏观上优化配置循环技术扩散所需的人力资本等资源,从微观上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和强化经济政策对企业绿色利润的调节作用等;同时,也需要政府在健全规制下的适度监管和惩罚。但是就监管而言,监管者总是盲目依赖规制的威慑作用,他们存在偷懒的可能性,这将导致滋生某些企业的道德风险,最终影响政府的规制效率;中小企业也存在接受循环技术输入和不接受两种选择,这两种选择为企业带来的收益见表1(根据前面模型,中小企业应用循环技术的为π;中小企业逃避政府监督被发现并受惩处的概率设为γ(0≤γ≤1),罚金为Cj,另设政府监督能获得的社会收益和生态收益为L,监督费用为K,用P2代表中小企业接受循环技术输入概率,P1代表政府实行监督的概率)。政府和中小企业在获得对方完全信息下展开博弈决策以获得各自最大期望收益。此时,政府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博弈决策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
  
  业以交排污费的方式代替政府罚金,那么只有排污费大于或等于Cj时,才可能使企业接受循环技术输入。
  
  总之,作为企业应用循环技术第一推动力的强制性政策和激励性政策的组合选择能有力地推动循环技术的扩散。
  
  四、生态园区在循环技术扩散中的作用机制
  
  Aitken和Harrison(1999),Sjoholm(1999),Har-ris和Robinson(2001)认为企业的空间集聚利于技术的扩散,因为当技术市场到足够多的企业采用环保节能生产技术时,即该生产技术的市场份额略微超过“临界点”时,企业群体行为将使技术按其内在自行向有利于环保节能生产技术占优的路径演化。以围绕生态链形成企业聚集为特征的园区发展是新形势下循环技术扩散的时间和空间路径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可以加速系统“临界点”状态的出现,从而加快循环技术的扩散速度。究其具体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单个企业对循环技术个性化偏好的随机性将逐步被园区内产业生态链条中的群体企业技术选择理性所替代。
  2.位置和距离影响企业间实施循环技术扩散的合作成本,是影响技术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接受技术的企业距离其上游企业越近,技术引进、技术实施合作的成本就越低,循环技术在企业间扩散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而企业在生态园区的空间集聚能缩短上下游企业距离,并形成生态链,这有利于刺激企业对循环技术的需求。
  3.生态园区内的企业能通过合作研发吸收绿色技术、合作进行绿色技术投资或技术入股等方式减少循环技术扩散中出现的技术转换成本与风险。和农业生态园区内的产业聚集实际上也是资本、人才聚集,园区在技术研发、交易、效益评估等方面有人才优势和规模优势,在开发性信贷资金供应、税收等方面容易享受政策优惠,这些均可以降低技术扩散的边际成本,有利于中小企业改变其在循环技术竞争中相对于大企业的劣势地位。 4.生态园区有技术信息优势。技术扩散首先是技术信息的扩散,其次是技术实施的扩散,前者对后者有重要影响,只有潜在使用者对循环技术内容、使用效果有充分的了解,它们才有可能积极吸收新的循环技术,从而加快循环技术扩散速度。根据Mansfied的传染模型,技术扩散过程中,采纳者数量增加会增大潜在采纳者随后采纳可能性。同理,随着园区采纳企业的聚集,生态园区在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政策支持下成为循环技术信息的传递源并进一步凝聚技术扩散势能,这有利于降低园区内外企业对循环技术的信息搜寻和处理成本。目前,很多中小企业都想与园区龙头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成为园区产业链中的一环,为了满足园区内生态产业链的配套需要并受利润动机的驱使,一些中小企业不得不吸收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循环技术,这时政府牵头在园区企业间建立一个技术信息沟通平台能强化生态园区作为技术信息源和循环技术再扩散源的作用。
  
  五、主要结论
  
  以上的分析为政府在制度和政策上支持循环技术扩散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1.在制度方面。首先,实施与完善激励机制是推进环境技术扩散和应用的重要手段。我国已形成了由宪法有关环境保护条款、环境保护法、多项环境专门法以及各种环境标准组成的完整的环境法规体系,此外,还颁布了大量的部门和地区环境行政规章。但是,这些环境法规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环保及相关技术扩散的需要,应适时地将环保及相关技术的扩散制度上升为法律或法规,并强化环境监督执法;其次,健全企业绿色核算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绿色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制度;其三,以生态园区的集群技术服务系统建设为重点,以技术供需信息网络建设为主要内容,鼓励循环技术市场的竞争,引导社会消费朝环保节能方向发展,以有利于绿色价格机制的完善和循环技术扩散效率的提高;最后,设立国家和地方重点环境技术扩散及示范工程专项基金,并建立环境风险投资机制,帮助企业获得循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所需资金,分摊企业面临的技术转换风险。
  2.在政策方面。首先,政府应消除有碍于循环技术扩散的政策障碍,如清理技术项目和园区建设审批中的不必要环节等;其次,在融资渠道、技术引进、市场规范等方面制定有利于技术扩散的直接鼓励政策,如所得税和投资税减免、信贷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其三,鼓励社会和专业中介机构建设。循环技术扩散中介机构的工作主要是沟通工序、项目咨询、技术应用辅导、绿色技术的询价、市场调研、代理技术的转让等有利于协调循环技术市场交流与交易的信息服务。目前在我国从事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大约有3万多个,其中大多是从事高新技术服务为主,而与环保节能的循环技术服务有关的社会或专业中介机构,如知识产权管理咨询、企业信用评估、法律服务、检测认证等在数量上明显不足。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新闻媒介增大对绿色节能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以及通过定期召开官方性质的循环技术创新与扩散研讨会或博览会等方式丰富技术市场的信息流量,以带动循环技术均衡、有序地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