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机遇和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志能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实现产业自立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目标,城市化和制造业有利于西部“搭台筑底”,但难以抑制西部继续落后的趋势。从承接服务业转移的条件看,西部完全有机会通过承接服务业转移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把西部从原料基地变为人才基地,发挥西部城市化的后发优势打造“人文西部”,确立西部服务业开放的政策优势,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服务业专业孵化器体系等,有利于西部承接服务业国际业转移,实现西部产业自立。

?

关键词:服务业转移  西部开发  产业自立  人才基地 



  发达国家服务业大规模而持久性的国际转移方兴未艾,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应如何看待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浪潮?本文围绕着这一中心问题进行分析,首先试图明确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其次,作为目前西部大开发核心的城市化和制造业发展,是否足以实现西部产业自立?第三,西部是否有机会通过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促进产业自立?第四,如何推动西部成功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一、西部产业自立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目标

 

  产业化(化的提法源于“industrialization”的译法,在世界经济日益服务化的今天容易令人误解,“产业化”的提法应该更确切。)和城市化良性互动,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基础。城市化滞后的产业化过程,产业化很难形成集聚效应,只能造就几块和当地经济隔绝的“飞地”。在西部推行城市化政策,能够在短时间内推动城市景观的巨大改善,改变西部人口分布的分散状态,有利于培育当地的市场,起到聚拢人气、稳定民心、安抚西部精英群体的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简言之,城市化有利于为西部发展“搭台筑底”。?


  但是,产业化发展滞后的城市化进程,缺乏“造血”机制不可持续。围绕西部城市化政策的基础设施等公用事业投入,基本通过中央财政的地区性转移支付“输血”完成,短期可以支撑,长期会造成巨大财政压力。公用事业过大,投入本身的投资带动效应有限,投资膨胀效应无力传递到市场,不利于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城市面貌改造增加了公众的福利,客观上也造就了“无人的广场”、“少车的道路”,和缺乏活跃经济主体的“没戏的舞台”。?


  日本推动经济落后地区产业自立失败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国土狭窄的日本是区域经济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东京经济圈和大阪经济圈七个都府县,仅占日本国土面积仅7.3%,但是在其经济发展巅峰的1993年,GDP却占50.3%。多年来日本凭借其强大国力,通过地区转移支付的方式支撑落后地区,使、建筑、邮政等以城市化为主要目标的公共事业成为日本大多数地区的经济支柱。而且,围绕着地区转移支付的地方公共事业费,衍生了日本金权结合的僵硬政经结构。?


  经济衰退出现以后,日本财政无力继续地区转移支付,但是政经结构却使削减地方公共事业经费非常困难,制约了日本使用财政杠杆支持经济复苏,直接导致日本财政赤字膨胀。小泉政府推行结构改革路线,大幅削减公共事业经费,又使大多数地区深陷经济低建状态。最近日本产业落后地区经济恢复的速度明显落后于产业自立地区,日本地区经济两极分化的趋势进一步恶化。2004年日本经济白皮书不得不以“推动地区经济自立,消除地区差距”为主题。促进地区经济自立政策无力,改革日本现有政经模式艰难,让很多人预言小泉不过是过渡性人物,日本经济将从“失落的十年”走入“失落的二十年”。

?

  二、发展制造业难以抑制西部继续落后的趋势

 

  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就是让东部地区先实现工业化富起来,然后让先富的东部帮助贫困的西部实现工业化。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一开始就是试图将东部发展制造业的经验复制到西部。一些人把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含义理解为推进西部的工业化,判断整个西部地区处于工业化初、中期,大规模投资工业固定资产无法避免。?


  这种理解在工业化的背景下有其合理性,但随着世界经济日益服务化,还是按部就班推动西部工业化,无异于刻舟求剑。本地市场狭小、产业配套程度低、离海岸线远导致运输成本高、西部邻国经济落后、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等等,使西部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外向型的制造业,很难与东部竞争。出现重工业化趋势以后,西部具有传统优势的资源型工业也面临巨大挑战。首先是国内需要的资源转向大规模依赖进口,西部远离海岸线、交通设施不足的区位条件劣势无法弥补;二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要求减少我国自有资源的开采和消耗,运输量大、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一些矿产采炼应转给其他国家。事实证明,跨国公司很少将制造业项目布点在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东部发现,从西部挖取熟悉当地市场的人才销售在东部生产的产品,远比在西部投资建厂更可行。?


  总体上,西部近年来也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产业,有助于西部产业筑底,但是,西部在发展制造业方面缺乏总体优势,发展制造业难以抑制地区差距扩大的不利趋势。西部大开发缺乏产业切入点,广大干部群众对西部大开发信心不足,是当前西部大开发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


  三、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是西部实现产业突破的战略性机遇?

 

  服务业与制造业是不同的,虽然在发展制造业方面远远落后于东部,西部在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时面对截然不同的竞争条件。?


  第一,从经济中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看,西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并不必需发达的制造业基础,西部区位、基础设施条件和当地市场狭小等不构成致命缺陷。〖HT〗20世纪末以来全球经济的大规模客服化(Mass Customization)趋势,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生产和消费、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主客关系。一是它要求企业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根本依归,只要能把握满足顾客个性化、多样化而且挑剔多变的心理需求,产品是谁制造的并不重要。二是大规模客服化导致企业管理的中心从有形的物流和生产线管理转向无形的信息流程,将制造前和制造后流程纳入了有效管理的轨道,并把这些服务流程在整个价值链中置于比生产制造流程更重要的位置。三是随着服务流程的数字化和模块化,使得可以和生产制造在空间上分离(即可以实施国际转移)的服务流程越来越多样化。这样,承接国际服务业主要通过互联网和通讯来传递完成,不需要物流依托的大规模港口和道路交通运输设施,因为目标市场需求和服务提供在空间分离可以和当地服务市场规模无关。?


  印度信息服务业以向美国出口为主,本国的信息服务市场很有限,制造业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且因为土地私有至今难以改观。号称“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断电频仍,道路壅塞,牛群当街漫步,基础设施还不如近年来进行了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中国西部主要城市。但是,印度发展了仅次于美国的信息服务业,而且正处于进一步高速成长的临界点。类似地,爱尔兰也成为欧洲分包美国软件业务的重镇。相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比印度和爱尔兰更具制造业优势,但是,现在要与印度和爱尔兰竞争国际服务业却感到很棘手,需要摆脱产业发展的“竞争力陷阱”。中国西部没有制造业成功的“包袱”,反而可以轻装上阵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


  第二,从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竞争力条件看,西部和中国其他地区基本站在一条起跑线上,西部完全可能在国际服务业转移的一些细分市场实现局部突破。从作为国际服务业转移主体的跨国公司角度看,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核心竞争力基于对目标市场消费心理的准确把握、完善的服务人才培训机制、大规模的信息技术投资和先进的流程组织管理等,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在这些方面进展都还很有限。一是由于历史的和体制的因素,中国大多数服务行业销售费用高企,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消费心理鸿沟”。二是中国企业基本没有相对规范的内部培训体系,中层管理薄弱突显人才配套不足,人们普遍认为印度的人才比中国多,人力资本形势不容乐观。三是对现代服务业资金和技术密集的性质认识不清,服务企业投资严重不足,信息化程度低,投资遭遇技术和融资体制障碍。四是我国一向“重硬轻软”,忽略了当今世界最具战略价值的流程组织管理技术,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培育方面明显落后于印度。?

  因此,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开始迅速大规模转移的时机,中国西部应积极参与“跑马圈地”,从多种国际转移的服务类型中精心选择细分市场,正视服务业竞争力培育方面的挑战,和其他地区形成错位分工。?


  第三,在服务业内外开放政策方面,东西部差别远未明朗,在西部形成“政策洼地”仍有可能。虽然国家采取非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采取了向东部倾斜的政策,东部过去在政策和金融机构方面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但是,中国在服务业开放方面刚刚起步,服务业优惠政策空间还很大。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对服务业的监管经验不足,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开放服务业,可能会对我国服务业带来较大的市场冲击和金融风险,这是我国在服务业开放方面总体保守的原因。但是,、医疗、邮电、交通、能源、航空、金融、外贸、等服务业领域自身的政策调整已经不可避免,可谓“放则满目珠玑,绑则遍地糟糠”,而且中国必须按照向WTO承诺的日程表继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因此,从西部选择一些主要城市作为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试点口岸,让这些城市充分发挥服务业的政策优势,把西部从改革开放的后队变前队,变成“服务业开放的广东”,是既实现主动改革开放服务业,又防止不必要政策风险的稳妥安排。?


  第四,西部承接服务业转移,民心可用。过去几年里,西部人口离乡背井在东部寻找就业机会的过程中遭遇到了艰难的适应调整过程(一种极端的说法就是“西部的人到东部成了贼”),西部干部群众(尤其是许多东部西迁的干部)在运用东部发展制造业经验时挫折感很重,主要原因是东部经验早已不是秘密,实施起来吃力不讨好,再加上东部经验未必适用于西部,按图索骥容易遭到攻讦。因此,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对中国东部沿海是锦上添花,对中国西部却是雪中送炭。国际信息服务业在印度的发展,评论说实际上“只帮到了印度100万高技术服务业者”,却让整个印度满怀希望、信心和生机,就是绝佳的例子。?


  第五,借鉴印度信息服务业的总体条件和,西部可以看到成功承接服务业转移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希望。印度这个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出世界第二的国际信息服务业并没有经历很长的时间。5年前,从国际转移规模看,信息服务业和制造业相比还是九牛一毛,印度信息服务业在低附加值分包业务的基础上,刚因为软件“千年虫”挖到“第一桶金”。现在它实际上仍是一个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体,刚开始调整闭关自守、国有经济为主、苛刻的审批制度和严格控制增长速度(不高于3.5%)等政策导向,储蓄率只有中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吸引的外资只有中国的一小部分。?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知,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西部完全有机会!西部应一方面继续通过城市化和发展制造业为西部“搭台筑底”,另一方面通过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实现产业自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四、西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战略对策

 

  第一、西部开发从硬件投入为主转向“软硬兼施”,把西部从原料基地变为人才基地?


  在硬件投入上改变低水平广覆盖的策略,贯彻一些专家提出的“重在点,兼顾线,舍弃面”的收缩战略;在软件和人才战略方面反其道而行之,实行“广覆盖,夯基础,育良才”的扩张战略。把地区转移支付部分转向帮助西部大规模培养人才,这种“用人才代培补偿资源输出”的政策,一是能平衡西部人失落多年的心理,符合中央以人为本,扶持弱势群体(地区)的精神;二是西部可以通过促进向东部和国际有序输出人才(而不是低水平的劳动力),切实分享东部的发展成果和参与国际分工,又可以保有足够的人才储备进行产业多元化自主发展的尝试;三是可以推动东部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东部有积极性配合;四是这种大规模的人才战略有先例可循,可以借鉴美国二战结束后大规模培训退伍士兵的成功经验。?


  具体的对策:一是国家用地区转移支付承担西部人才培养的支出,采用以奖学金和长期无息贷款等方式落实到人,教育机构辅助考核管理的方式。这样,西部达到一定国家标准的人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国内的教育培训机构和培养方向,有助于让市场需求力量来促进国家教育培训体系的竞争,改变国家“用投资赎买国有教育机构改革”的体制内运作方式。二是放松对私立学校职称评定、学科设置和学位授予等方面的资格限制,同时加强教育监管和思想教育,促进西部迅速发展的私立教育和公立教育平等竞争,切实提高毕业生的素质和就业率。三是推动在西部试点个人或家庭教育培训支出减免个人所得税,鼓励西部个人自主投资积累人力资本,帮助培育西部教育培训市场。四是推动立法规定向西部教育领域的多种慈善捐赠(包括教育设施、终身教职、奖学奖教基金等)可以减免税,大大加强西部教育领域的社会投入和社会监管。五是率先在西部大力推行师资国际化,允许国外教育培训机构以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减小西部教育培训差距。?


  第二、西部城市化兼顾化和服务化的要求,弹性分配公共资源,全力挖掘西部城市化的后发优势,打造“人文西部”


  围绕着传统工业化的城市化进程和围绕着服务经济化的城市化进程是有区别的。围绕制造业的城市化,是把城市建成“商贸中心”;围绕经济服务化的城市化,是建设“人文都市”,更重视人文精神诉求,把博物馆、图书馆和戏剧院等文化设施放在和商贸市场同样重要的位置。在目前西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协调西部城市化和产业化的过程,就是通过相对超前的城市化,用先进的文化推动蕴育先进的生产力。这和东部随着生产力发展,逐渐把注意力转向更新、充实和拓展社会人文平台来承载不断膨胀的经济体,是异曲同工。?

  中央财政地区转移支付的资金是有限的,而且转移支付的渠道、方式和力度应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必须形成在西部各地区间竞争的弹性分配公共资源的机制,将地区转移支付的方式和渠道,围绕促进产业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则趋于更加灵活机动。这种弹性的机制,可以使中央财政保持较强的机动性,同时避免形成僵化的公共资源使用格局。?


  围绕西部人才基地战略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增加重点城市的投入,增加通讯和互联等覆盖面广的信息技术投入。例如,贯彻“重在点,兼顾线,舍弃面”的原则,基础设施项目的选择性必然增强,在方面可能意味着高速公路局限于少数主要的干道,航空港发展优先于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并设法促使西部航空业把价格降到一般人能够承受的水平。?


  又如,在广袤的西部推动广覆盖的人才基地战略,需要利用卫星建立“天基”通讯基础设施。这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多年来积累但空置的卫星频道资源,发挥西部在航天产业方面的优势,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基于光纤网络的通讯设施发展模式。?


  在西部需要通过互联网络组织推行远程教育,从网络服务(Web Service)的功能要求出发“量入为出”选择软硬件,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省信息技术方面硬件和软件的投入。这是美国付出巨大代价得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教训。?


  第三、率先开放西部服务业,加快西部事业单位民营化的进程,确立西部发展服务业政策优势


  短期内可将中国向WTO承诺的服务业开放内容,针对西部状况加以适当调整,在西部提前开放,营造西部服务业“政策洼地”。西部服务业具体开放的内容和时间表需要仔细研究。?


  随着经济日益服务化,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关系到加快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增强国家竞争力。事业单位承担的许多服务功能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事业单位的金字招牌和人才优势,是迅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服务的关键要素。西部应在国内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滞后的情况下,参照企业所有制调整的经验率先突破事业单位改革和民营化进程的瓶颈,充分挖掘事业单位领域中蕴藏的优质资源和巨大商机。?


  第四、设立“西部产业R&D支持基金”,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服务经济,建立完善的服务企业孵化体系


  一是在西部开发办成立“西部产业R&D支持基金”,配合西部地方税收和研发资助鼓励国内外投资。这样西部甚至可以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比东部更高的R&D费用支持,如整个研究项目30%到66%的所有费用,规定相应的R&D项目的生产和服务设施必须设在西部;“西部产业R&D支持基金”还可以积极发展西部与国内外地区的多边和双边技术合作关系,加强西部企业与国内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和战略联盟的能力,为西部的技术找到充裕的资金、广阔的市场和强大的生产能力。?


  二是推动西部的服务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西部中央直属企业多,这些企业拥有品牌和人才优势,但是这些企业负担重,经营机制往往有欠灵活,直接推动它们民营化进程缺乏发达民营经济的缓冲,通过转移支付直接资助这些企业的项目又存在“旧瓶装新酒”的问题。将这些企业作为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桥梁之一,采用中央直属企业与本地私营企业、国内外投资者合资的方式,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培养先进流程管理等的服务业竞争力要素,也是西部进一步培育服务业集群的关键。?


  三是建立和完善服务企业专业孵化器体系,大力培育新创服务企业。要求服务企业专业孵化器建立相对完善的治理结构,孵化期总经理必须熟悉和企业经营,拥有良好的声誉,孵化器董事会要包括家、熟悉政府资助政策的官员、来自服务行业和从孵化器成功毕业的企业代表等,以提高孵化能力;要求“房客”企业必须按期毕业,以提高孵化设施的利用效率;除了建立政府企业孵化基金,让风险投资基金享受高科技企业的优惠政策,试行个人投资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鼓励典当、抵押、拍卖、担保、期货、租赁等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企业融资配套体系的发育。? 

 

  〔1〕丁宁宁:“中国区域经济的布局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4年第79号。?

  〔2〕侯永志,冯杰:“地区差距形成的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专刊,2004年第91期。?

  〔3〕李善同等:“我国地区差距变动的未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专刊,2004年第91期。?

  〔4〕李善同,华而诚:《21世纪初的中国服务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5〕李志能:“美国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背景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4年第77号。?

  〔6〕李志能:“中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面临诸多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4年第97号。?

  〔7〕李志能:“中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战略对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4年第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