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信用风险的实证分析与防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6-25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长迅速。与此同时,出口中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影响出口信用风险的因素分析入手,重点以商业风险为主,结合我国不同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我国出口贸易在信用风险领域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行业风险;供应链;信息管理体制:信用保险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由于85%以上的出口贸易使用信用证结算,因而出口收汇的信用风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90年代以后,随着出口竞争的日益激烈,出口商为了向进口商提供更有利的贸易条件,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向非信用证方式转变,只有20%左右的出口贸易使用信用证,代之而起的是以托收、赊销又称货到付款(O/A)居多。而非信用证支付方式下由于买方原因造成的出口商的收汇风险日益增大,出口收汇信用风险管理十分必要。
  
  一、出口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数额连年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坏帐的数额也是触目惊心。根据我国外汇管理局对企业出口收汇考核的标准(基础标准70%),如果按出口收汇率最高的A级——95%,2005年我国出口企业平均未收汇金额达到381亿美元,占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的4,65%。其中对外逾期应收款中有60%属于恶意欺诈,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由此可见,出口企业应收款的增加必然导致企业坏帐损失的增加,造成“明盈实亏”的现象,影响出口企业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如、、货币、汇率等因素都会对出口信用的实现造成不同程度的风险,本文主要针对商业活动本身存在的风险进行分类分析。
  (一)行业风险当大量的受信人位于同一个行业时,就可能出现严重的信用风险,因此企业提供信用时,必须考虑到这种行业风险是否能得到控制。特别是当国际或某国经济出现衰退时,行业风险最为严重,体现在建筑、化工等行业会最早受到冲击,并且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冲击更加严重。例如,19世纪早期,房地产行业的衰退导致了经济大萧条,房产的贬值以及对房产需求的下降影响了房地产公司的收入及其资产净值,使得大批的房地产公司倒闭,而向房地产公司提供贷款的银行,由于质押的房产的大幅贬值,而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另外,一个行业可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完成长期的结构调整,技术的快速变化有可能会导致一个行业的严重衰退甚至是崩溃。此外,在开放型经济中,物美价廉的进口品在市场上的出现也有可能瓦解国内相关行业等,都属于行业风险。
  (二)供应链风险许多企业都位于特定行业的供应链(如图1所示)中,因而不得不向该行业几乎所有客户提供信用。例如,钢铁生产厂要向以钢材为原料的汽车制造商提供信用;同样,食品制造商必须向零售行业、特别是大型超市提供信用。原因在于:
  首先,位于供应链上游阶段的生产商抵御下游产品市场衰退的能力十分脆弱。例如,汽车销售数量的减少,对于齿轮箱生产厂商和轮胎厂商的打击同汽车生产厂商一样大。如当尼桑(Nissan)公司宣布将使用更加廉价的材料生产模拟数字转换器时,立即影响了原先生产所使用的材料——铂金的市场价格,由此影响世界市场上铂金产品供应的秩序,加大了铂金这个行业的产品信用风险。
  其次,如果一个生产者面对的所有客户都位于同一特定的行业,它就无法回避该行业的风险。轮胎生产商无法避免汽车制造行业的信用风险;同样,飞机制造商为争夺国内飞机或是军用飞机的订单,也必须面对航空公司或是政府的信用风险,除非它为了弥补这种信用风险而安排了相应的信用保险机制。
  (三)客户风险如果企业将大部分业务集中在某一客户上,其经营能力将十分脆弱,向这种客户提供信用将会面临更为严重的战略经营风险。因为,一旦客户转行或陷入经营危机,就会减少订单的数量。所以,对任何一个特定客户提供的信用数额都必须加以控制,信用风险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公司所能提供的信用数额以及向单个客户提供过多的信用可能造成的潜在后果。假设一家企业的年出口销售额为2400万美元。其中50%来自同一个客户,并且一年的销售量都分布得十分均匀。如果该客户通常按惯例在开出订单30天后支付货款,但是后来却在开出订单60天后才付款,企业的现金流就会出现30天的短缺,这就要求公司必须提前准备100万美元的现金。当然,供应商一定会努力说服客户像原先一样30天后付款,可是由于这个客户对供应商十分重要,为了维持同客户的良好关系,供应商大多不会那么做。如果供应商自身首先放宽了客户的信用政策,使客户决定将信用期从30天延长到60天,那么,一旦供应商无法在某月内筹集资金弥补这100万美元的现金缺口,它就将陷入困境,而其根源就是供应商管理不善导致的信用风险过度扩张。
  
  二、出口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除了上述对信用风险因素的分析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各个因素在信用风险的最终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往往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确认不同因素对于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调研方法分别走访了河南省所属行业、规模大小、组织机构各异的三个企业,对产生信用风险的因素进行评价。
  (一)三家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状况企业A是一家以元件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主要生产销售彩色显象管玻壳、彩色显示器玻壳,研究开发电子特种玻璃新产品。在世界同行业领域中排名第一。根据该公司2004年年报的数据,2004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29亿元人民币,其中对国外销售额占了9亿多元,占总销售额的30%多。根据对负责该公司销售的业务人员的咨询了解,该公司每年约有1亿元的应收帐款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收回,其中由于信用风险而无法收回的资金大约占30%左右,也就是每年约有3000万元。
  企业B是一个集科研、生产、经营、管理为一体的知名企业,是目前国内耐高温材料行业综合实力最强、产品品种最齐全、最具活力的企业,具有整体承包冶金行业整线全部耐材的能力。其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70%,它所生产的2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的产品已经在宝钢、首钢、武钢、鞍钢、包钢等国内大中型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并远销美国、独联体国家、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在2004年,B的产品销售额达到了将近4亿元,其中出口创汇约为4000万元,占总销售额的10%。根据该公司人员提供的数据,出口应收帐款中约有25%左右的款项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收回,其中由于信用风险而无法收回的资金大约有300万左右,约占总的难以收回资金的30%。

  企业c是一个生产和经营冶金产品和副产品、 钢铁延伸产品、化工产品(除易燃易爆危险品);横向联合经营及对外投资;轧钢、无缝钢管、薄、中板,制液氧、炼铁、炼钢,烧结矿石球团等进出口业务的大型国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该公司2004年的年度财务报告,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9亿元,利润达到15亿元,其中出口创汇利润为2900万元,占总销售利润的1,89%。通过与该公司人员的交谈,他们没有提供出口应收帐款在总的应收帐款中的比重,但是总的应收帐款约为2000多万元,根据出口利润在总销售利润中的比例。可以推测其出口应收帐款约为50万元左右。
  (二)风险分析与评估从这三个企业所处的行业和价值链的位置来看,A企业由于技术进步在显像管制造行业中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显像管被液晶显示器所取代,因而其业务人员认为行业风险对他们来说是高风险。而对B、c公司而言,他们的产品分别属于高温材料行业和钢铁原材料行业,无论技术如何进步,都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去对这两个行业造成大的打击或者引起行业的崩溃,因而两个企业的业务人员将行业信用风险分别认为是低风险和中等风险。结合上述风险分析的评价,用风险矩阵表示如下。
  从价值链信用风险来看,A公司处于中间制造商的地位,玻壳的生产受最终消费品行业的严重制约,这个风险是无法避免和很难控制的,因而他们把价值链风险归类为高风险。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B和c公司,他们的产品在价值链中分别属于中间产品和原材料产品,同样受下游最终制成品的严重制约。所以价值链信用风险都显示为高风险。
  从客户风险、风险和文化风险上,由于A和B公司的产品在世界上销售范围很广,客户很多,这样其个体客户风险很低,而法律和文化跟随地域的扩大差异而扩大,但是这两个因素对他们产品的销售影响不是很大,因此归类为中等风险,其中由于高温材料受地区文化影响更小,B公司将其归为低信用风险因素。但是对c公司情况则截然不同。由于出口额在C公司的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出口的地区很有限,因而个体客户因素在信用风险中属于高风险因素,相应的法律和文化只能是属于很微弱的低信用风险因素。
  从政治和经济信用风险方面,因为我国目前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十分稳定,所以这两个因素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不大,但是由于钢铁属于很重要的生产原材料,国家对其生产和出口有一定的管理措施,有时会对其加以限制进而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因此A和B其信用风险为低信用风险因素,c属于中等信用风险因素。
  最后,我们来看货币因素对这三个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的影响大小。由于现在大部分国家的货币汇率实行浮动汇率制或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其影响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出口金额的大小。从矩阵表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出口规模相对比较大的A公司和B公司将货币因素归人中等风险因素;而出口规模相对小的c公司将其归入低风险因素。
  

  三、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
  
  通过对上述的实际分析,了解了产生出口信用风险的因素及其作用原理,如何对出口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进而为企业的经营创造更多的利润、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对企业的经营和国家出口创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客户信息管理体制——出口信用风险的事前管理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出口企业的客户信息主要掌握在业务部门的业务人员手中,这种状况对公司整体信用风险管理非常不利。一是企业中往往会出现业务人员或业务部门报喜不报忧的现象,业务人员或业务部门热衷于出口贸易额增长的“业绩”,忽视应收帐款的跟踪管理,只有在其逾期或将要造成实际损失时才向上级汇报,延误了宝贵的时间。二是一旦业务人员由于种种原因人事变动,将带来客户信息的直接损失,所以出口企业应由专门的机构负责组织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由企业内部机构和人员或委托专门的资信调查机构负责调查,建立事前管理。
  企业对客户的调查,可以实地考察、走访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以及通过客户直接提供的资料、业务交往的资料、等其他公开信息渠道获取客户信息。客户信息的内容要包含“5c”即Character(客户的品质品格),包括背景、不良记录等:Capital(客户的资本状况),包括固定资本比重、借贷资本状况;Capacity(客户的偿债能力),如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运行能力;Collateral(客户抵押的可靠性),指企业用以获得贷款的抵押财产的可靠性以及保值性;Condition(企业经营环境的状况),包括企业总体经营状况和企业所处国家宏观状况、社会状况等。良好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对外开放性、内部共享性、时效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二)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的事中管理
  1,客户授信管理体制。在对上述客户信息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客户授信管理是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事中管理。它是通过客户信息的分析进行信用等级的评估后,由专门的客户信用审核部门对出口信用额度进行审查和控制。出口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后,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确定信用额度和信用条件。应该做到不同资信等级客户享有不同的放账额度,制定不同的审查程序,监控信用履行的程度,从而决定采取的弥补措施和今后授信的范围。例如对信用状况好的国外客户,给予优惠结算方式;对信用状况不明确的客户,暂不提供信用或提供小量信用并定期核实;对风险高的国家或地区的客户,出口企业争取以L/C支付方式成交,若以DfP远期、D/A、O/A等支付方式成交,则须通过选择不同的价格成交方式和投保出口信用险等方式分散风险。
  2,地区环境授信管理体制。地区环境授信管理是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风俗以及交易惯例,由专门的审核部门按地区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以便进行交易时更好地把握和控制风险的级别。首先应在对世界上各个地区的法律、文化、风俗和贸易惯例的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出口企业对于信用等级比较高的地区,也就是说法律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和政府的诚信度很高,而且政治和经济比较稳定的国家可以大幅度地采取信用交易的方式进行商品贸易,进而加速资金的周转速度,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利润,而对于法律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国家和政府的诚信度不是很高的地区,需要慎重考虑采用信用交易的方式,贸易活动最好采用信用证的方式,以便减少在该地区信用交易的风险。另外还可以根据该地区公司的信用度灵活地掌握交易方式。最后对于信用度差的地区,例如世界上比较落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要考虑预付货款的方式,或者尽量避免和这些地区的公司进行贸易,以避免不良债务的增加。
 3,支付方式管理体制。要想减少应收帐款坏帐、呆帐的数量,首先必须要慎重地选择各种支付方式,加速资金的流动速度,进而保证公司的正常循环。一般常用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采取提前支付的方式。最安全的付款方式是在发货或提供服务前全额支付。为了确保帐款能够及时收付、避免无效或假支票的风险,供应商可能会等待款项已经划入帐户才发货或提供服务。当然全额支付的订单是很少见的,除非是早期的尝试性订单或数额不大的订单,全额支付对出口销售来讲是不现实的。因为对于销售价值昂贵的货物,比如建筑设备,对外国分销商来说,由于储备了一整套产品需要花一定时间才能销售出去,期望提前支付是不合理的,否则出口商会失去竞争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要经济地区的出口信贷机构都支持低价协议(Floor Planning)这种保险技术。根据这一协议。无论客户在何地收到了长期信贷的货物,最终都必须付款,而出口商则在发货时从他的银行那里获得贷款。
  其次,制定所有权保留条款。作为销售的条件,供应商可以规定保留货物的法定所有权,直到购买者付清全部货款,所有权才转移给购买者。在英国,销售合同中的所有权保留条款被称为罗马尔帕条款(Romalpa clause),它源自于1976年的一个重要法庭判例。虽然这是英国的案例,但是这个判例被全世界广泛应用,并为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商会(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所接受。如果供应商在销售合同中明确了所有权保留条款,资产接管员就不能要求得到这些货物,供应商有权收回货物。从理论上讲所有权保留条款使供应商作为债权人处于更有利的地位,避免或减少了损失。
  所有权保留条款也有其局限性:(1)不能应用于提供服务的交易,除非货物作为服务的一部分而提供;(2)供应商不能要求归还已经制造成其它产品的货物;(3)供应商必须能够识别货物,并且能证明是原货物。如果供应商要使用所有权保留条款防止客户不付款,它必须向客户清楚地表示这一意图。使用恰当的措词表达这一条款是很重要的。第一次使用这一条款最好有律师的建议,如果客户企业进人清算状态,供应商必须尽快通知资产接管员有关所有权保留条款的事宜,然后派职员到客户企业所在地统计所发货物的清单。
  (三)出口信用风险的事后管理
  1,应收帐款管理体制。出口企业的应收帐款管理是对信用风险的事后管理。它主要包括:(1)对应收帐款按其帐龄和收取难易程度分类排序,找出拖欠原因,落实催讨责任。首先,出口企业要将业务核算细化到每个业务人员,对每一单业务的资金占用、耗费情况、进展情况在核算中清晰地反映。对业务人员业绩考核要以收付实现制代替权责发生制,把账面利润还原为现实利润,以杜绝“重销售、轻收款”的现象。其次,为了加快应收款项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使用新的工具如进出口押汇、票据贴现、保理、福费延等业务的单位或人员进行一定奖励,激发业务人员收回应收帐款的积极性。(2)组织专门部门和人员对发生的应收帐款进行监管、催收。可以实施“内部买断”式的考核模式,即将出口企业发生的应收帐款全部划归清欠部门监管催收,对清欠部门制定独立的考核指标和激励措施,应收帐款的直接责任人协助清欠部门工作,对于收回的款项双方分成。(3)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确系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进行报损处理。出口企业对有充分证据证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应通过事先拟定的坏帐报损程序。报公司管理层批准,由财务部门进行会计处理,并落实该应收帐款责任者的相关责任。出口企业在应收帐款管理体制建设中应积极推行应收帐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南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以及企业管理层人员参加的针对应收款管理情况的会议,集中讨论企业应收帐款管理情况并共同商讨应对方案。
  2,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信用保险是对应收帐款的保险,预防已经交货或已经提供服务而客户拒不付款的情况,只要保险公司同意,债务也可以投保。信用保险的作用就是将企业债权的信用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并解决银行的信用额度问题。即当一项已投保的债务未付款或成为坏帐时,保险公司将赔偿损失,更重要的是销售带来的利润可以提前确定,也就再没有什么风险。
  然而,这是一个博弈的平衡结果:出口商为了降低出口信用风险,对于不能及时收回的货款通过单据向银行进行抵押贷款,进而将不能收回货款的风险部分地转移到银行等金融机构,而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降低出口商通过抵押贷款给经营带来的风险,就要求保险公司的介入,对有风险的应收款项必须要有保险公司的出口信用风险,从而部分地将出口信用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降低收回资金的风险。而出口商为了能从银行那里贷款来加速资金的流动,就必须投保出口信用风险,而投保增加了出口商的出口成本,减少其利润收入。这样出口信用风险就在这三者之间构成一个博弈,而博弈的结果是:出口商为了能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加速资金的运转速度,就会到保险公司投保出口信用风险,这样使出口信用风险在出口商、银行和保险公司三者之间实现了分担,使各方所承担的金融风险降低到了最低,达到博弈的平衡点。
  综上所述,只要针对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出口信用风险就可以被控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从而减少由于出口信用造成的呆、坏帐的比例,盘活企业资金,加速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使企业能够在当今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中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