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货物贸易价值链及中国的价值增值量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方慧 左昊华 时间:2010-06-25
摘 要: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中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货物贸易额大幅增长,这也使中国地融入了世界新一轮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潮流中,本文探讨估计中国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和价值增值链条中能够获得多少净收益的某种方法,并对近些年来中国所获得的净收益做出粗略的估计。

    关键词:贸易伙伴,价值链,价值增值量

  一、开放条件下一国获得的价值增值

  在一个开放的条件下,要考察一国在国际商品循环中所能得到的净收益,就要同时考虑该国所从属的国际商品价值链和在同属于这一链条的其他的贸易伙伴。一国和其贸易伙伴的关系很明显的可以按照净出口分为三种类型,那么这些贸易伙伴也由此分成了三类:

  1.有些与本国进行商品和服务贸易的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从本国进口的商品额和向本国出口的商品额基本相等,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认为是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一方对另一方的净投资为零,或者从商品价值角度来说,是一方向另一方的价值输出基本上被对方的价值输入所平衡。

  2.贸易伙伴与本国在一段时间内,对本国的出口大于从本国的进口,则处于贸易盈余状态,在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本国处于经常项目的赤字状态(借方余额),也就是说,贸易伙伴对本国的净出口大于零。可以说,在这一段时间内,从本国角度来看,本国从这类贸易伙伴那里为自己的贸易赤字进行了净融资(从贸易伙伴的角度来看,是通过贸易盈余对对方实行了净投资)。这反映了本国净接收了别国的一部分各类产品的价值增值。

  3.与第二类贸易伙伴相反,在一段时间内,有些经济体对本国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则它处于贸易赤字状态,而在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显示,本国处于经常项目的盈余状态(贷方余额)。从本国角度,本国通过对这种经济体的贸易盈余,向其进行了净投资,从价值转移角度,这种情况是本国把自己所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增量净转移给了它的贸易伙伴。

  综合来看,既然本国对一些经济体处于贸易赤字状态(本国向这些经济体进行了净融资),而对另一些经济体处于贸易盈余状态(本国向这些经济体进行了净投资);则本国与这两类贸易伙伴的贸易余额的差额,就是开放条件下本国在可贸易商品的价值链上所获得的净收益,或者说是净价值增值。如果我们把讨论的范围缩小到货物贸易账户,那么上述概念也就变为本国与两类贸易伙伴在货物贸易上赤字与盈余的净差额,从商品的价值链角度来看,就是本国在开放贸易环境下所获得的(而不是创造的)有形商品价值增值。

  当然,在实际中,每个国家都有着众多的贸易伙伴,所以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国际商品价值链中,这种包括的在统一价值链中的贸易伙伴越完全,其计算结果越接近于真实的留在本国的价值增值。

  二、东亚一美国价值链与中国的价值增值

  1.中国和几个贸易伙伴的关系

  在中国众多的贸易伙伴中,美国基本上和中国进行的是产业间贸易,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是相对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美国向中国输入的产品主要为相对资本、土地密集型的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近十几年来,中美贸易中中方的贸易盈余出现了不断增加的趋势(见表1)从价值链和价值增值角度来看,显然在这些年里,中国向美国转移的由中国自己创造的价值增加量在不断增加。

表1  1994--2002年中美货物贸易差额表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US-China(美国统计数据)-29494.4-33807-39517.4-49746.5-56897.9-68668.3-83809.9-83045.7-103115
China-US(中国统计数据)740086001050016413.7221014.7522468.6329736.0728080.464272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3)等原始数据处理。

  同时,在中美进行这一系列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内容的进出口行为的背后,中国向美出口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包装物件基本上是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地区进口的,这些商品很大程度上由东亚和东南亚的小型经济体对中国的贸易盈余反映出来,而在近十几年里这种贸易盈余也是在不断增加的(见表2)。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净接收了一部分来自这些东亚和东南亚小型经济体的价值增值。

  而另一个重要的现象是,近十几年来,美国对东亚和东南亚几个小型经济体的货物贸易赤字在1997年之前基本上是缓慢下降,对比中美贸易和中国和这几个小型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美国和东亚这几个小型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规模相对地缩小了(见表3)。

表2 中国对亚洲5个小型经济体一般商品贸易余额表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Singapore66.39102.66148.29-141.42-294.25441.13701.41649.36-62.345
Thailand294.88140.97-635.34-512.84-1264.73-1345.19-2137.54-2375.4-2642.252
South Korea-2915.7-3604.09-4970.3-5802.81-8726.37-9418.56-11915.1-10868.5-13033.4
Taiwan-11843.42-11685.8-13379.6-13044.5-12760.1-15577-20454.6-22339.2-31475.7
Malaysia-504.37-784.1-872.83-573.22-1071.62-1931.84-2915.13-2984.95-4322
total-14902.22-15830.4-19709.7-20074.8-24117-27831.4-36720.9-37918.7-51535.7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3)等原始数据处理。

表3 1994--2002年美国和东亚5个小型经济体货物贸易差额表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US to:
Singapore-23389-32456.39-36548.69-23397.49-26839.07-19413.15-13700.6327123.8914286.07
Thailand-54461.98-49487.58-41245.76-52378.35-82009.75-93402.44-97465.54-87334.42-99397.72
South Korea-16291.912295.1939160.7219077.27-73981.91-83080.44-123984.7-129881.4-129793.2
Taiwan-96330.88-96802.03-114980.4-122360.8-149657.7-160773.7-161339.1-152397.5-138050.5
Malaysia-70123.94-86656.09-93034.07-71892.93-100485.7-123495.9-145725.9-129562.5-136616.8
total-260597.7-253106.9-246648.2-250952.3-432974.2-480165.6-542215.8-472051.8-489572.1

 

  资料来源:根据http://www.census.gov/foreign—trade/balance/index.html http://www.neatideas.com/index.htm http://unstats.un.org/unsd/comtrade/等网站相关数据处理。

  这样,中美贸易,中国和东亚几个小型经济体的贸易,美国和东亚几个小型经济体的贸易的变化趋势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新国际分工的趋势和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同第三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协调发展;而总体上美国对东亚各国(包括中国)的贸易关系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这却恰好反映了东亚产业转移的事实。

  2.环形价值链

  如果我们总的来描述东亚各国(包括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关系,我们会发现:

  (1)东亚几个较发达的小型经济体在近十几年来,通过不断增加的对华贸易盈余,不断增加在华的净投资,这部分净流入中国的由东亚、东南亚国家创造的价值增值的持续积累,为中国提供了价值链的基础。

 

  (2)使用由东亚这些小型体提供的基础价值,通过投入本地的劳动力和其他必须要素和资源对它们进行各种形式的加工,其对东亚几个小型经济体的贸易赤字和以后对美出口中的贸易盈余的差额就反映了一部分在中国本地创造出来的价值增值,而这部分增值额留在了中国,由中国境内的各微观经济单位和要素所有者获得。

  (3)中国加工完成的产品,有很大一部分通过中美贸易输向美国,实际上也是把一部分创造出的价值通过贸易转移到那里,这部分价值就是向美国境内净输入的价值增值。

  (4)很明显,在1997年之前,美国对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赤字在逐渐缩小,1998年由于在亚洲危机中东亚、东南亚很多经济体的名义汇率出现大幅贬值,所以美国和这些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出现一个跳升,从这之后,这种贸易逆差一直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上,这反映了美国向这些小型经济体的净融资额的相对减少,或者说是净投资额的相对增加,我们可以把它看做美国向东亚各经济体的某种初始投资,这些投资将形成东亚几个小型经济体向中国净投资的基础或某种来源。

  所以中国、美国、东亚几个小型经济体(包括香港、韩国、新加坡、和泰国、马来西亚)这三个贸易体的关系,可以看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且处于封闭循环状态的价值链上不同的阶段,而中美贸易,美国、中国与东亚几个小型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的变化把这三个阶段完整地连接起来。

  3.中国在价值链中的价值增值分析

  由于信息收集方面的原因,作者只收集到1994年到2002年的中国大陆与分布在东亚、东南亚与中国有较密切贸易联系的5个小型经济体的净贸易额(包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泰国)。特别应该说明的是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的贸易,因为大陆与香港的贸易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东亚、东南亚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转口贸易,这些贸易本身已经被记入各经济体与中国大陆的贸易之中,所以在考察中国与东亚有比较密切的贸易联系的几个小型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额时,不把大陆与香港之间的贸易包括在内,相应的我们所要研究的数据也是其他经济体与中国大陆的货物贸易数据。

  但是如果我们考察中国在价值链中所获得的价值增值情况,那么使用两种统计数据的结果就不同了。按美国的统计数据,中国在东亚一中国一美国价值链中所获得的价值增值结果显示为正,表示中国不但本身没有留下任何新增价值,而且把本国原有的一部分价值净输出到外国。而按中国官方统计的数据,中国在这一价值链中所获得的价值增值量显示为负(见表4,第3行),表示中国把一部分价值增量留在了国内,同时另一部分价值增量以净出口的形式输向外国。鉴于前面的中国与东亚5个小型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数据是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所以在这里笔者是用中国官方公布的中美贸易数据为分析基础。

  在表4第3行我们得出了在东亚—中国一美国这个环形价值链中中国所获得的价值增值的初步结果,因为这种结果包含价格变动因素,所以需要对这—结果进行修正,考虑到中美贸易中中国输向美国的商品绝大部分是相对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而很少有生产性资料,所以这里使用美国基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得出的价格平减指数来剔除美元的价格变动因素,最后得到以1993年美元不变价格为基础的价值增值量(表4第4行);然后还可以根据各年的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和各年的通货膨胀水平得出以1993年人民币不变价格为基础的价值增值量(表4第6行)。最后我们根据表4第4行和第6行的两组价值增值额进一步计算出
1994--20Y2年期间各年中国获得的价值增值率和年平均价值增值率(表5)。

表4  基于中国官方统计数据得出的价值链中中国获得的价值增值额  (单位:百万美元/百万人民币)

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1.中国对美国货物贸易余额(以中国统计为基础)740086001050016413.7221014.752246.6329736.0728080.4642720
2.中国对亚洲五个经济体货物贸易余额(USD)-14902.22-15830.36-19709.73-20074.79-24117.02-27831.42-36720.87-37918.72-51535.72
3.中国的获得的价值增值/净收益(USD)(1+2)-7502.22-7230.36-9209.73-3661.07-3102.27-5362.79-6984.8-9838.26-8815.718
4.1993年美元不变价格的价值增值/净收益-7304.985-6868.559-8469.393-3310.491-2761.025-4647.411-5868.201-8263.19-7287.749
5.中国的价值增值(CNY)-64659.384-60380.74-76571.54-30349.54-25684-44394.78-57822.97-81431.28-72967.7
6.1993年人民币不变价格计算的价值增值(CNY)-53882.82-42969.5-50455.15-19606.05-16625.32-29144.89-37846.87-52920.71-47810.03

 

资料来源:根据表1、2、3和《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3)《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2)数据整理得出。

表5  1994-2002年中国价值增值增加率

年份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平均增长率标准差
 
以1993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基于中国的统计数据) -5.97%23.31%-60.91%-16.60%68.32%26.27%40.81%-11.81%7.93%37.46%
以1993年人民币不变价格计算(基于中国的统计数据) -20.25%17.42%-61.14%-15.20%75.30%29.86%39.85%-9.67%7.02%39.58%

 

资料来源:根据表1、2、3和《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3)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2)数据整理得出。

  三、结论

  中国在与东亚几个贸易关系密切的小型经济体的贸易中,存在不断增加的贸易逆差,而对美国存在着较大的、持续的贸易顺差,同时美国与东亚和东南亚的很多经济体(除中国之外)之间存在着近十几年来不断减少的贸易逆差。三种贸易差额的变化,反映了这三个综合经济集团之间已经出现和正在不断的相对独立的新的国际分工和较封闭的价值链,而中国在这条价值链中所能得到的价值增量就代表着中国参与这一新的国际分工体系所能得到的净收益。

  本文的分析与计算表明,中国所获得的收益的增长率在近十年间平均为7%左右,但是各年所获净收益的增长是相当不稳定的(标准差较大),同时,可能与实际上的净收益存在较大的偏差,主要原因是:

  首先,由于原始数据来源途径所限,本文的分析只包含了东亚和东南亚的5个和中国大陆和美国贸易关系比较密切的小型经济体,可能与实际上的东亚一美国环形价值链所包含的经济体并不十分一致。

  其次,一个国家在开放环境下一定同时融入了不同的价值链中,它们互相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互相之间的渗透和影响是很难分辨清楚的,这也会加大本文分析结果的误差。

  最后,本文所获取的基本经济数据可能会因来源不—致和内在的统计误差而使最后结果出现误差。

 :

  [1]Geng Xiao.people's Repurblie OfChina's Round-Trip-ping FDI:Scale,Causes and implications[R].ADB institute Discussion paper No.7.

  [2]朱文晖.中国出口增长奇迹[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7.

  [3]罗永立,杨海珍.中国对外贸易伪报问题研究[J].美中经济评论,2003,(12)。

  [4]庄宗明.中国经济增长对美国经济的依存性分析[J].经济学家,2004,(1):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