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集聚的扩散效应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华慧婷 张翮 时间:2010-06-25

【摘要】 关于产业集群的效应,以往的分析着重于“聚集”以及由此产生的规模经济,但是,产业集群同时也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产业集群一旦形成,社会经济固有的活力经过集聚后将加倍放大,区域经济将得到极大的发展。我国东北地区是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可以通过区域集聚的扩散效应,为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富强找到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区域集聚 产业集群 扩散效应
  
  我国东北地区北同俄罗斯、蒙古接壤,东北同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隔江相望,与日本隔海相望;它们共同组成了东北亚地区。东北亚地区丰富的资源,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具开发潜力的地区。区域中的日本、韩国经济层次较高,拥有大量的资金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前苏联虽已解体,但俄罗斯仍是个屈指可数的、经济大国。如果我国东北地区能借助东北亚区域集聚的扩散效应,推动东北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就可以使我国与周边大国的经济关系日益稳定和不断发展。
  
  一、东北亚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的地域关系
  
  1、位置分布
  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个省区。从国际地理位置来看,我国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东、北、西三面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国为邻,隔日本海和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并与各国有着、文化等方面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东北亚经济圈的孕育和发展,我国东北地区将成为沟通与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桥梁和通道。
  2、资源分布
  东北亚地区的发达国家、新兴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存,能源大国、科技强国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并立,如此多样性的结构决定了区域内经济极强的互补性。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有资本和技术优势的,也有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的。随着区域政治趋于缓和,双边合作、多边合作趋于活跃,特别是在全球石油价格高涨、资源越来越少的状况下,拥有丰富的粮食、食品和能源等资源的东北亚地区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根据俄官方最新的一份统计数据,俄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38亿吨,目前日均产量达到850万桶以上,超过沙特一跃成为世界上石油产量最大的国家。根据俄制定的2020年能源战略,俄天然气开采量将占世界总量的30%。日本和韩国丰富的水产资源,蒙古当地的招牌畜牧业,朝鲜丰富的矿产资源,都可以为东北地区提供强大的支持。
  日本和韩国是资源贫乏国,其能源供应主要靠中东和东南亚地区,不仅运输费用高,还要冒海上长距离运输的风险。中国的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急剧上升,能源供应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在能源资源中首先要考虑到合作开发的是天然气资源。目前的构想是,从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铺设天然气管道,经乌兰巴托、北京、沈阳和朝鲜,最终至九州。天然气环境污染少,而且有助于满足东北亚地区迅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当然,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仅需要巨额资金,还涉及各国之间利益分配问题等。
  我国东北三省为东北亚各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俄罗斯、韩国、日本的劳动力资源都相对过少,它们大量的吸纳了来自中国的劳动力资源。
  
  二、产业集群与扩散效应的关系
  
  1、产业集群的含义及作用
  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战略管派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指出“集群是在某一产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集群包括一系列相关联的产业和其他一些与竞争有关的实体,如零部件、机器设备和服务的供应商、专业性基础设施的供应商等。集群也经常向下游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从侧面展开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和在技术、技能上相关或有着共同投入品的公司。同时还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以及其他机构”。
  经济学家芮斯·菲尔德指出,产业集群是为了共享专业化的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和服务,同时共同面对机遇、挑战和危机,从而建立积极的商业交易、交流和对话渠道,在地理上有界限而又集中的一些相似、关联且互为补充的。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是指与某产业相同、相近与相关的经济组织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互相依存、互为唇齿的经济群体,最终实现共同做大做强,带动区域经济腾飞。
  产业集群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有利于知识外溢和技术扩散,使当地企业都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增长极。
  2、扩散效应的含义及作用
  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包括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极化效应(即回波效应)指经济活动正在扩张的地区将会从其他地区吸引净人口流入、资本流入和贸易活动,从而加快自身发展,并使其周边地区发展速度降低。极化效应的对偶效应是扩散效应。扩散效应是指经济扩张中心的所有周围地区,都会随着扩张中心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改善等,从中心地区获得资本、人才等,刺激促进本地区的发展,逐步赶上中心地区。
  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生产分布的集中与分散状况。极化效应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扩散效应会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
  扩散效应表现为增长极不断向周围地区产生辐射作用,释放自身能量,把生产要素由增长极所在地转移到外围地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走出去”战略。扩散效应的大小和强弱取决于增长极的能量积累状况,也就是取决于主导产业与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规模和素质,取决于经济体制、区域政策和增长极所在地的自然、人文环境。
  本文的立足点就是产业集群经济效应中的扩散效应。产业集群一旦形成,社会经济固有的发展活力经过集聚后将加倍放大,为区域经济日益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合理的资源配置格局的形成奠定基础,为区域经济的技术创新和整体进步奠定基础,最终为东北地区的振兴找到有效的途径。
  
  三、东北亚经济对我国东北地区振兴的带动作用
  
  东北亚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日益强烈地呼唤着地区合作机制的形成。东北亚各国间的贸易依存度虽然远远低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但不能不看到这种情况,一方面东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依存度在持续加深,另一方面日本同欧美的贸易依存度在明显下降。此外,东北亚国家同日本之间的水平分工有所扩大。东北亚各国特别是中日韩三国经济之间所达到的相互依赖程度表明,建立地区经济合作机制已成为客观需要。最后,我国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地区的贸易依存度越来越大,东北亚经济相互合作已经步入正轨。东北亚地区向我国东北地区的辐射、扩散,将带动我国东北地区的振兴。我国东北地区向东北亚国家的辐射,也是东北亚发展的重要途径。
  1、日本的资金、技术对东北地区的辐射作用
  我国东北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资金,东北三省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大力引进日资,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注入新鲜血液。日本是东北亚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全有能力成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的资金供应者。日本为了在总体实力上与欧美抗衡,走出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整个产业结构正在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通过扩大开放获取更多的国际资源,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经之路。扩大开发的途径和对象无疑需要是全方位的,但若考虑到地理位置、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等因素,强化与日本的经贸关系似应成为其重中之重。
  总之,中日间经济的扩散效应着重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
  (1)资金方面的互补性。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达27195.5美元,跃居发达国家首位。日本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位,是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之一。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在的经济实力居亚洲第二位,世界第四位,且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正朝着中等发达国家方向迈进,急需大量建设资金。
(2)技术水平方面的互补性。日本侧重于技术应用,其科技水平跻身世界前列。日本的技术综合实力“大约为美国的一半”,在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中占据优势。中国除一部分科技项目世界领先外,总体来说科技开发水平较低,科技产业化进程迟缓,中国需要在这方面加强与日本的合作。

  (3)劳动力方面的互补性。有大量富余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较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约为日本的1/20);而日本人口密度较大,但由于程度较高,生产量和出口量很大以及人口老龄化,深感劳动力资源不足,劳动力成本高。中国的劳动力充足,日本劳动力缺乏,中国可以向日本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既降低开发成本,又可缓解劳动力就业。
  (4)两国市场互补性。中国是资金、技术、机械设备、产品和特种钢材的消费市场,是资源、劳动力、化工产品、农畜产品和轻工产品的输出市场;日本是能源、矿产资源、农产品、粮食与劳动力的消费市场,是资金、技术与电子产品的输出市场。二者在这些方面具有互补性。
  2、韩国电子产业对东北地区的辐射作用
  韩国是东北三省对东北亚各国进出口较大的国家,仅次于日本。从1996年开始,大连利用外贸形成了全方位招商引资的新局面。旅顺区局部对外开放引起较大反响,吸引了一批外商前来考察投资。韩国纷纷进区落户,以、大宗、LG和浦项为代表的韩国最具实力的财团都在开发区设立投资企业。其中,大连LG产业电器有限公司是由大连万达集团、韩国LG产电株式会社和株式会社LG商会合资兴办的。它是韩国LG产电株式会社在华兴办的第一个工厂项目,总投资达6500万美元。大连彩涂钢板厂是由中国黑色金属材料总公司、株式会社鲜京等中韩四方共同投资的,这是由中韩合资在国内共同制造并销售彩涂钢板的首例,该项目投资额为1700万美元,年生产能力为5万吨彩涂钢板。韩国的先进技术流入中国后,带动了中国电子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中韩间的扩散效应。
  3、俄罗斯资源对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亚太经济的崛起、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加强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为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资源的国际合作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俄罗斯是东北亚的资源宝库,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的自然资源丰富。首先,在能源方面,这里是世界上能源储藏量最丰富的地区,其能源储藏量占世界总储藏量的1/3以上,其中石油占1/4至1/5,天然气占1/3以上,煤占1/2左右,水电、火电资源也很丰富。其次,这里有丰富的金、银等贵重金属,铜、镍、锌、铝、锡等有色金属,钛、钼、钨等稀有金属以及盐、金刚石、磷灰石、磷钙石等资源。再次,其林业资源、渔业资源等也在世界上屈指可数。
  中俄两国应从两国的共同利益出发,坚持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以东北亚乃至亚太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资源的国际合作开发。积极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依托国际资源开发合作,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两国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迅速发展。通过劳务、贸易、投资和技术的多层次合作,提高两国的产业素质和经济实力,促进两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亚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4、东北地区商品、枢纽对蒙古经济的填补
  蒙古国约有3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蒙古国需要利用矿产资源加快发展。蒙古国总统那木巴尔·恩赫巴亚尔认为,国外投资是保障蒙古经济增长特别是加快矿产资源开发的主要动力。毫无疑问,中、俄两大邻国在这方面有着最有利的条件。蒙古国矿产开发的劳务人员和设备、矿产资源的运输和销售市场,将主要集中在中国。蒙古国总统外交政策顾问策格特巴特尔曾经表示,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开发离开中国会变得很艰难。蒙古国唯一可以使用的出海口在中国天津,蒙古国试图开辟新途径,一直寻求建立能运出国内矿产、连接地区交通的运输。蒙古国认为,朝韩关系改善并实现铁路连接,这条连接欧亚大陆的铁路必定经过蒙古国,并将成为蒙古国参与地区一体的桥梁。
  边境贸易的发展满足了蒙古人对商品的需求,特别是中国的一些中低档商品,非常适合蒙古大众阶层的消费水平。蒙古商店里货架空空、商品短缺的情景已经成为。今天,在乌兰巴托的各个商场,你会看到中国商品比比皆是,尤其是日用百货、文教用品、服装、鞋帽、工艺品以及家用电器等轻工产品;人们生活所需的大米、蔬菜和水果也大都来自于中国。
  5、朝鲜铁矿业对东北地区的资源补充作用
  东北亚经济促进了朝鲜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对朝鲜的扩散效应。据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商务局副局长金永春介绍,仅延边现在就有50至60家企业与朝鲜有贸易往来,中朝贸易额在逐年增加。朝鲜对中国的机电、粮食、成品油、日用品和煤炭等十分需求,而中国对朝鲜矿产、水产品等资源也有充足的需求,这种互补也是中朝贸易发展的一个优势。
  朝鲜茂山铁矿位于朝鲜咸境北道茂山郡内,有公路与中国相通。该铁矿已经探明工业储量30亿吨,远景储量50亿吨,其中,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约10亿吨,现已开采近5亿吨,按储量,朝鲜茂山铁矿堪称亚洲之首。目前,吉林省与朝鲜茂山铁矿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吉林省投资改造的茂山铁矿第二选矿厂的生产能力今年7月将达到300万吨;吉林省与茂山铁矿合作开发的第三选矿厂工程建设近期有望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朝鲜冶金金属工业省对外经济合作局负责人曾表示,希望吉林省对朝鲜其他的矿产资源也进行投资开发。这样,朝鲜资源向中国东北的扩散将加大东北资源的储量。
  
  四、结论
  
  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国际间的资源扩散奠定基础。东北亚各国的资源优势为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日本的资金扩散到东北地区,为东北地区提供了很多投资的机会;韩国的先进技术能带动我国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俄罗斯的资源扩散到我国东北乃至东北亚的其他国家。总之,东北亚的经济行为都是互动的,这将对东北地区的振兴起到带动作用。
  
  【】
  [1] 戚文海、赵传君:东北亚经贸合作全方位研究[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6.
  [2] 张蕴岭、孙士海:2007亚太蓝皮书·亚太地区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 朱英明:中国产业集群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 张明龙: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5] 景体华、陈孟平:2006年—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 赵传君:东北经济振兴与东北经贸合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 乔木:振兴东北——中国经济“第四极”的战略与实践[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
  [8] 陈霜华:国际贸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