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视角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探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姚智谋 时间:2010-06-25

  摘要:西方学的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较为抽象等特点,使得该课程的知识不易被初学者领会和掌握。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贯彻创新理念,在教学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要系统传授基础知识,更要重视思维训练和研究、分析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教育;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

  一、引言
  
  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与的要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目标。创新教育是指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知识以及创新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创新,创新教育已成为21世纪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等。基于创新教育理念,引入创新教育思想,变革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
  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以来,其一直是一门了解社会、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小则影响个人消费.投资,就业的选择,大则影响国家政策为目的的致用科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西方经济学理论被引入、传播并且影响力不断增大。西方经济学对于市场机制调节原理和运行的研究,对于我们研究和解决经济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西方经济学是大学本科经济学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因此学好这门课尤为重要。对学生来说,掌握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和分析思维方式,培养从事经济研究的基本素质,对建立完整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进一步分层次地学习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具体课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我国各高校该课程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虽然有较大的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尴尬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1.严密的逻辑体系
  经济学研究人类个体和集体在生产、消费、交换等社会活动中的理性行为以及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微观经济学以经济中的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消费者、生产者、资源拥有者的决策规律,以及它们在消费、生产、交换等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微观经济学对经济个体作了一些公理性的基本假设,对所研究的问题和给定的条件有明确的定义,从前提到结论之间的推论合乎严格的形式逻辑规范,提示经济个体的行为规律。宏观经济学对总体行为进行考察,同样以理性主义的假定为前提,提示总体行为的规律。一般地说,经济学家总是以决策者是“理性的”为出发点来研究问题、构建理论。
  2.清晰的经济学方法体系
  经济学之所以异于其他社会学科,在于它分析问题的方法,如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究方法;长期与短期分析方法;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方法等。经济学方法反映在经济学理论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之中,从经济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理论假设、基本原理到政策主张,都渗透着经济学方法论的思想。
  3.简明的经济分析框架
  一个规范的经济理论分析框架基本上由五个部分组成:①界定经济环境;②设定行为假设;③给出制度安排;④选择均衡结果;⑤进行评估比较。
  4.数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20世纪60年代以来,数学分析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几乎涉及了经济学的所有论题。数学是最严谨的一种形式逻辑,借助数学模型可以把逻辑关系一步步推演下来,做到严密精确。简洁恰当的数学模型有助于理解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预测经济现象。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
  问题及原因分析
  
  1.知识点繁多复杂,学生难以掌握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政府作用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总产出的决定、经济周期、长期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政策等。学生要在1~2学期内掌握还是比较困难的。
  2.经济学思维、经济学方法训练较少
  经济学真正的精髓在于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思维过程。任何现有的经济学理论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成立的,教师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向学生讲解传授西方经济学各个章节的知识,不交代理论或模型的来龙去脉,忽视逻辑分析和推导,学生往往无法理解经济理论的形成思路,以至于觉得经济学难学又难懂。
  3.学生对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普遍感到不适应
  经济学是借助数学模型解析经济现象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形式化及其逻辑的严密性给其在经济分析中带来很多的方便和好处。但初学西方经济学时,学生大多对复杂的几何图形、数学公式、数学证明不太适应,不理解这些图形和公式的经济学涵义,很难把它们与文字描述统一起来。
  4.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目前,经济学教科书上都是以外国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缺乏根据的经济发展、改革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无助于了解并解决中国现实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的问题。面对经济学教科书深奥理论的大杂烩中充斥着不现实的图像和专业术语,即使教师告诉学生模型的直观意义,由于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学生还是摸不着头脑,每一章都令人困惑,更不清楚下面将要学习什么内容,从而认为经济学是枯燥的、沉闷的。

  四、西方学的教学创新路径
  
  针对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创新理念,要把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要位置;把注重知识与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强调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方向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促使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独立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的教学目标。
  1.把握核心,理清主线
  西方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决定”,主题是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主题是资源利用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别理出一条主线,通过这条主线把各部分内容串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和特点。
  2.训练经济学思维
  教学要认真考虑这样一个事实,即一门课程不但 要反映知识本身的性质,而且还要反映求知者的本质和知识的获得过程。教一门课,不是建造有关这一科目的一个小型的图书室,而是使学生亲自像一名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一名史学家那样思考史学,使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出来;象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了解经济学家如何研究他们的领域,这需要通过教学创新来完成。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授之以鱼”,而且更要“授之以渔”;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播,而且更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研究、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会经济学方法
  掌握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学好经济学的基础性问题。例如,均衡分析是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通过均衡模型研究一个经济及其所有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价格与资源配置决定问题,这对于理解市场机制的效率与稳定性,进行宏观经济活动分析提供了关键的基础理论支撑。
  4.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人们的现实生活,使人们更好地生活与发展,脱离实际生活的经济理论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教学中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可以列举实例对原理进行分析。例如,讲授弹性理论,可以列举我们身边的事说明弹性理论在价格上的应用,像弹性系数较小的生活必需品如食品、房屋、公共、看病医疗等,价格上涨人们的消费支出增加,影响人们的生活;弹性系数较大的奢侈品,价格上涨,对奢侈品的需求量会减少,但不会影响人们的具体生活。再如,在讲到IS-LM模型时,可结合近几年的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实践来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系统了解宏观经济中一些重要的总量和政府政策的意图,将抽象的理论变成鲜活的知识,将呆板的模型变成现实的图画。
  5.教学内容注重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保持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
  经济学理论总是赶不上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学教科书总是赶不上经济理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经常关注本领域最新发展和动态,不断把一些较为前沿的内容及时充实到教学中去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有用的信息。
  6.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①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经典的“蜜蜂与果园”、“灯塔”、“搭便车”等案例已深入人心。案例教学能把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事实摆在学生面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经济理论的理解。
  ②实验教学法。课堂实验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手段,是一种专门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的互动的简短的游戏。最经典的例子是供给需求模型实验,该实验源远流长,可以一直追溯到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张伯伦于加世纪40年代在哈佛课堂上开始的市场实验。供求实验中,学生自己参与某个商品市场的买卖,了解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是如何通过供求作用自发形成的以及背后有怎样的深刻原因。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切身感受到确实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我们每一位参加实验的交易者,最终使价格和成交量收敛于某一稳定的数值。学生利用课堂实验可以检验理论和发现理论,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信心。
  ③讨论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关教学内容的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内在性,促进研讨的深化,最后教师可以对讨论过程进行和提炼,引导学生形成对知识概括性理解。
  除此以外,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尝试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研究促使学生应用在课堂上较少用到的创造技能。
  总之,西方经济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系统传授基础知识,更要重视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使学生感受经济学的博大精深,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方法,为将来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基础。教师应积极探索、运用创新教育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