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企业合作创新机制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杨根 时间:2010-06-25

  摘要:产业集群是提升一个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组织形式。集群内的通过有效的分工合作既可以增强自身的实力,也可以扩大整个集群的产业能力。合作创新机制可以有效的降低集群内企业的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推动企业技术的联合开发和创新,增加收益,改善集群的创新环境,是产业集群实现可持续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产业集群;合作创新;机制;研究
  
  一、引 言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经济组织形式,日益受到学术界、经济界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对于产业集群如何形成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从运输成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市场需求等角度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而对于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创新问题,目前研究的相对较少。国外学者对集群的知识溢出及其创新作用进行了分析,但并没有对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进行具体的分析;而国内学者虽然对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进行了分析,但没有从产业集群的视角进行研究,他们更多的是从知识溢出的角度强调了企业空间集聚的重要性,而对于产业集聚区内企业之间如何进行技术合作创新并没有深入探讨。本文尝试从产业集群的视角,对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机制问题进行探讨。
  
  二、产业集群是企业合作创新的平台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特定区域内某一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之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它既是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具有灵活性和规模性的经济形式,又是一种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它对区域发展、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内外引起了经济地、管理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经济社会学等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兴趣。
  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得益于其分工合作体系,这种发展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创业门槛,为集群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机会,而且又可以形成整体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 既提升了整体产业的竞争力,又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成熟的产业集群还能够形成整体创新能力,培育出区域品牌,使集群内每个企业都能够借鉴。因此,随着集群规模的扩大和品牌效应的形成,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就越来越明显。产业集群已成为经济增长、产业技术创新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一方面,集群内企业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改善企业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大大降低了企业之间合作创新的交易成本,克服了企业合作创新中的机会不平等问题;另一方面,产业集群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诱因,会出现较大的创新空间,进而使得产业集群成为企业创新的有效载体。
  
  三、产业集群中企业合作创新的动机
  
  产业集群是围绕某个核心产业而衍生出来的一个分工合作的网络,集群的生命周期决定于主导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与之关联的技术的生命周期。技术的生命周期则是以共性技术的更迭来划分的。
  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普遍应用,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其企业产生深度影响的一类技术。共性技术是和竞争前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的应用开发活动服务的,具有基础性、开放性、外部性和关联性的特点。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试验—应用这一过程中,共性技术基本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
  然而,共性技术具有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的双重影响。共性技术的市场失灵同样也是由共性技术本身的性质引起的,即由于复杂的网络外部性等技术特性,技术的产权很难界定,交易成本相当高,单个企业不能保证技术收益的完全获得,最终也会导致共性技术的市场失灵。另外,单个企业由于自身能力的有限而不能满足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的要求,从而导致了共性技术的组织失灵。正是由于共性技术的“双重失灵”,使得企业之间的合作变为可能。合作会促使个体得到更多的收益,技术合作能有效地促进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如果要把握和控制集群的未来,就必须突破合作创新的市场失灵,在集群核心技术领域增强技术能力。
  
  四、产业集群企业合作创新的方式
  
  在产业集群中存在两种类型的专业化分工: 一类是以横向分工为主, 即对集群的主导产品在内部按档次、品种、款式横向组织生产, 这种横向的产品分工表现出来的主要形态为扁平的分工层系结构;另一类是采用纵向分工即按生产链的上下游来分别组织生产。一般来说, 集群企业合作创新是一个企业内部组织间以及企业与其他企业或机构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 这两种组织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发达完善的产业集群内,这两种生产组织方式同时并存,从而形成“按照一定专业化生产要求形成的生产组织方式”的专业化分工网络。虽然专业化分工能使集群中各企业发挥比较优势来构造核心能力, 从而提高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 但这种横向分工带来的相互竞争以及纵向分工带来的利益分配上的协调等问题, 都会影响集群内合作创新的效率。
   在产业集群中,纵向专业化分工带来的企业资源的互补性需要集群内企业在创新问题上彼此合作,使得每一个企业的创新活动都与集群内其他企业的创新活动相互结合起来,因此,对于单个企业来说,这就需要自身与其他企业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形成一种信任机制,使得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变得有效。而在横向分工的产业集群中,由于产业集群是众多相互关联的企业围绕某一特定领域集聚发展起来的,因此,集群的发展方向始终是产业链纵向与横向的拓展。集群内存在着大量的横向分工企业必然使单个企业的创新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溢出效应,使得技术创新带来的外部经济性大大抑制了企业的创新动机,这时就需要集群内的核心企业进行相互的协调、监督,促进技术和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我国的许多产业集群, 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 依据当地特有的文化传统、利用先发优势而在相互模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简单模仿的原始状态阶段, 集群内的组织模式处于无序状态, 模仿的技术低层次和集群内知识传递的低效率, 使企业相互之间还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创新机制。企业之间的低信任度以及模仿的低成本, 使得企业不愿意在创新方面作太大的投入;而传递主体的保密措施、低传递能力以及吸收主体的低吸收能力, 使企业间只能对简单的技术进行模仿, 而对于复杂的技术、特别是集群外部的技术很难吸收和传递, 从而导致“搭便车”以及价格上的恶性竞争。当集群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时,集群内开始存在局部的合作创新, 核心企业在与外部研究机构(知识创新主体)联系紧密的同时, 将大部分零部件委托给集群中小企业制造, 以加大自身的专业化程度。这一组织模式既有利于技术创新, 改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或转换能力的不足, 又避免不同规模、不同技术层次的企业间的过度竞争, 使集群初期的单一产品经过不断分工改进, 形成多产品结构的产业链。只有当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以及龙头企业间的合作创新逐渐成为创新的主导力量时, 集群内部才逐渐形成企业间合作创新和比较完善的自我增强的创新机制, 从而提高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这个阶段集群内的龙头企业一方面依靠科研机构以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不断把非技术关键性的生产制造环节通过中介组织转包给集群内的中小企业, 彼此之间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 “少数龙头企业+众多中小企业”的集群组织模式是形成完善的集群合作创新网络的前提, 也是众多传统产业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趋势所在。
  
  产业集群企业合作创新是一个互动的发展过程, 集群内的企业既以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为基础, 大、中、小不同等级企业并存, 又围绕某个产业紧密结合, 纵向与横向分工相互依赖、功能互补,从而使大部分集群内企业相互影响。发达的纵向分工必然使得产业链拉长, 而每一道产业链环的差异都将会使产品的种类增加, 这就为产品产生差异化创造了条件, 因而促进了横向分工的发展。反之, 为了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而追求创新必然会使原来的某些生产环节进行改进, 这样也促进了纵向分工模式的改变。
  
  五、产业集群中企业合作创新的利益协调机制
  
  合作创新是集群技术创新行为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技术创新的高投入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单个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高风险,再加上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资源不足的问题,单个企业难以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而集群中的企业可以利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产业的关联,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投入、风险共担实现合作技术创新,既可以克服创新资源不足的困难,又可以分散风险,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使竞争的双方实现“双赢”。
  首先,集群内的企业应以共性技术为创新方向,建立战略联盟。这种战略联盟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独立的。研究人员可以是来自各个企业的和研究机构,利用在经营和研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和经验定期地进行交流,探讨集群共性技术的研究方向,以此作为合作创新的指南。
  其次,产业集群应具有一种围绕共性技术开发来实现合作创新的制度形式。由于共性技术的开发具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单个企业由于能力有限难以完成。因此,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由政府牵头,鼓励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开发集群发展所需的共性技术。这种形式可以由政府、企业、研究结构共同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第三,构建共性技术开发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公共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加强集群企业内的信息交流,促进共性技术的共享。
  
  六、结束语
  
  新条件下技术创新环境更为复杂,合作创新已成为产业集群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合作创新为集群企业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让产业集群内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有价值得专业信息,使得集群内企业能够从集群优势中获利,而集群的优势也在群内企业的竞争中得以提升。
  
  :
  [1] 朱涛.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合作创新的理论分析[J].经济经纬,2007,(3):88-90.
  [2] 刘锐.中小企业集群合作创新研究[J].当代经济,2006,(8):85-86.
  [3] 田中伟.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3,(6):33-36.
  [4] 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M].北京: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