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流动性变迁及其效应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淑娟 时间:2010-06-25
   【摘要】在的过程中,生产要素的贡献不可或缺。本文首先阐明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对生产要素的影响,指出了增强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制度保障——制度创新,最后针对生产要素地域性弱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生产要素 地域性 效应
  
  一、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对生产要素的影响
  
  1、生产要素地域性特征变迁的发展路径溯源
  在古典经济学中,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低下的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三类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均很低,生产要素的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此时的区域经济处于近似封闭状态,地区(包括一国之内的地区或国家)之间大规模生产要素流动基本不存在。即便存在,也往往驱动原因较为特殊,如以英法等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对于新大陆的开发,其主因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于殖民地的瓜分,而且新航路的开辟与新大陆的发现都是航海技术进步,增强了劳动力与资本流动性的结果。
  自18世纪中叶至今的三次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飞跃与社会的明显进步。与此相伴随,经济发展的要素数量多少及其作用的大小也在不断演变。随着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爆发及发展,传统的生产三要素论并不能全面解释经济的成长。因此,一些经济学家将科技进步因素导入生产要素理论之中,以致生产三要素变为四要素。科技的日新月异与生产力的极大飞跃以及近的发展更刺激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增强了劳动力的流动能力,扩大了劳动力的流动规模。信用制度体系的创立与信用关系的规范加快了资本的流动速度,扩大了资本的流动规模并使其流动井然有序,进一步削弱了劳动力和资本的地域性限制,增强了流动性,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当地资源的依赖性也因此日益削弱。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急剧放大,并在构成经济成长的诸要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此背景下,信息被作为第五个导入生产要素理论之中。信息作为经济资源之一,既高度共享,又高度分割。共享的信息资源不需支出成本或成本很低,而分割的信息资源则必须支付成本,有些情况下成本很高。目前一般的情况是,发达地区信息资源丰富,而不发达地区则较为贫乏,似乎信息资源地域性特征较明显,但实质上信息的流动性极强,已很少受地域的限制。
   一般而言,生产要素的地域性是与其流动性相对应的,某种要素的流动性越强,则其地域性限制愈弱。若一地区生产要素均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则意味着该地区经济成长对区域性资源的依赖性较弱,而发展的变数则较大,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也较强,利用区域外部经济资源发展本区经济的可能性也越大。
   产业经济理论认为,随着科技进步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主导产业发展会依次交替发生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到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过渡,这一过程也伴随着各类生产要素流动性的提高。区域经济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变,生产要素由劳动相对稀缺演变为资本相对稀缺,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客观地促进了区域劳动力与资本流动性的增强,即区域发展的非地域性因素增强。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变,意味着技术相对稀缺。每一次主导产业的更替并不意味着该产业所赖以发展的生产要素功能的丧失或弱化,只是表明其相对贡献有所下降。
  2、生产要素地域性限制弱化的载体——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增强与地域性的削弱是建立在要素市场成长的基础之上的,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被称为三大产业生产要素市场。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信用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货币借贷从双方直接借贷的初级作用形式逐步发展为以银行为中介的借贷形式,这种间接融资形式的出现,又促进了以债券、股票为内容的直接融资形式的发展,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大大增强,而地域性则大为削弱。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进行流动和交流的场所,其作用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为劳动力的区内、区际合理流动创造了条件。
  房地产市场包括房产市场和地产市场,是指进行土地使用权交易和转让的市场,我国的地产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相比有自己的特性,土地市场上流通的是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土地所有权的让渡。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使得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使用者不必局限于区域之内。
  除以上三大产业生产要素市场之外,在现代高技术和信息化的时代,技术和信息更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其所组成的市场也是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技术和信息是市场的发展对经济成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在现代社会,信息的生产、储存、分配和交换日益成为一个专门的部门与行业。信息市场提供的商品是信息,信息的使用价值最终表现为通过信息的使用,可以提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其效益远大于信息自身的价值。信息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它的生产需要大量知识、技术,要消耗人们大量的劳动,技术和信息产业市场的发展为技术和信息的流动与转移创造条件。
  总之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丰富了生产要素的内涵,增强了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弱化了要素的地域性限制。
  
  二、增强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制度保障——制度创新
  
  经济发展中的制度理论研究表明,发展家普遍面临着维持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两大难题,而问题的根源必须从基本制度框架中去探寻。如寻租行为,权力过于集中、市场制度不完善等制度结构方面的缺陷影响了资源的配置和人力资本的发展。制度安排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其表现首要是制度通过影响区域信息和资源的可获得性、塑造动力以及建立社会交易的基本规划而扩展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选择。其次,制度结构决定着“矫正价格”的努力成效。如大量的研究表明,欠发达区经济制度的弱点导致了大量的价格扭曲,造成其要素流动受阻,经济增长缓慢。因此通过制度创新矫正价格可以为区域为区域发展作出基本的、长期的贡献。再次,技术创新能推动经济增长,但如果区域要素市场欠发达并存在大量寻租活动,那么技术创新将会十分缓慢,而要促进区域制度创新,就必须在产权界定和契约关系及分担外在性风险等方面作出合宜的制度安排,以促进要素市场的建立,消除寻租活动,加快要素流动,弱化要素的地域性限制。
  从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看,根本问题是缺乏发展市场经济的制度背景,如和秩序、产权界定、人力资本积累的供给、支配交易和风险分担的法规等。正是由于存在这样一些制度方面的限制性因素,阻遏了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的要素流动,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促进要素流动的制度建设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三、生产要素地域性弱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简要分析
  
  目前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要素流动性是有差别的,这是与区域要素市场体系是否成熟和完善相联系的。如果市场制度健全,五大要素市场交易规则规范,市场比较成熟,那么生产要素流动性就较强,反之亦然。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强弱对区域经济发展可谓是一柄双刃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一国之内的区域角度看,经济发达区有可能更多地获“利”,而经济欠发达区则更有可能遭其“害”。
  1、生产要素地域性限制弱化对发达区经济的影响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区生产要素的综合禀赋较强,劳动力素质较高,流动能力较强;房地产市场活跃,土地使用权乃至所有权流动顺畅;资本市场相对发达,融资十分便利;科技发展水平较高,专利制度完善,产权制度比较健全,技术市场比较成熟,技术交易量较大;信息产业相对发达,信息量大且流通迅速。所有这一切都为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流动性较强的生产要素使得区域经济更具活力,区域经济成长不仅可以依赖区内资源,也可以利用区外资源。如著名发展经济学家佩鲁在其“增长极”理论中谈到的“极化效应”与此类似,缪尔达尔在“区域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中所论及的“回流效应”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况。在缺少非经济(非市场)手段干预的情况下,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增强在一段时间之内更有可能使区域经济“富者愈富”。   2、生产要素地域性弱化对欠发达区的影响
   与经济发达区情况相反,欠发达区生产要素综合禀赋较差,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水平低下,市场的低成熟度限制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在某种程度上讲,这种状况使得欠发达区经济资源不致于过度流失,有效阻滞了发达地区的极化效应与回流效应的完全发挥,有利于维持欠发达区较低水平上的经济循环。但是,面对经济发达区的市场、收益等多重优势,欠发达区的生产要素既有现实的流失,也有持续流失之虞。如在“回流效应”中,流出人口往往都是最富有事业心,具有良好技能,就业能力强的人,它们的离开只能使雇佣留下来的人更困难,甚至产品的当地市场也会随之萎缩。在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日益开放的今天,不能有效利用流动性较强的生产要素就会为其他区域所用,从而势必导致区域相对劣势的形成与进一步恶化。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增强是不可回避的趋势,欠发达区应正视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增强,加强要素市场体系与制度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才有出路。
  
  四、结语
  
  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生产要素地域性弱化创造了客观条件,生产要素地域性限制的减弱反过来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进一步深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简言之,对发达区而言可谓是“锦上添花”,而对欠发达区则会“雪上加霜”。纵观世界经济及各国经济的发展史,生产要素地域性限制弱化是必然趋势,不可回避。对欠发达区来讲,如何利用要素流动性增强的“利”而去其“弊”,是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在解决欠发达区经济发展这一难题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出一套公开、透明的规则体系,防止寻租、以权谋私和欺诈行为,促进各类要素市场尽快建成、完善。此外,应制定有关倾斜政策,如财政、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引导欠发达区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
  [1] 周起业等:区域经济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 胡佛(Hoover,E.M.):An 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Economics[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3] 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 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