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贺莹 时间:2010-06-25
  摘 要: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多、分布广,而绝大部分已经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就是要顺利完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国有的改制重组及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及保护等问题。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重新崛起在很多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合理利用他们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型?
  
  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与世界其它国家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同质性。从法国的洛林地区,德国的鲁尔区等老工业基地成功实现经济转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是与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相适应的。?
  1 经济转型与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是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单一资源经济的有效方针?
  
  1.1 经济转型的理论性问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都是因资源而立的,城中的其它产业也依附和服务于资源型产业。产业结构的单一也正是由于资源型城市片面强调自己的资源优势,并以开采、出售资源作为主要的产业方向来发展地区经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质是一个主导产业的再造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就是培育和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替代产业,走产业结构多元化的道路。?
  1.2 根据转型城市的实际情况培育替代产业?
   一般来说,培育替代产业,要转变依托资源求发展的思维定势,在发展接替项目上可将其分为两部分:1、接替产业项目。向上延伸经营伴生、共生资源,以充分利用其价值资源、改变粗放型开采及生产方式。向下延伸,加大资源的深加工程度等。2、替代产业项目。改造、重组、引资扩建存量项目,通向全国,多行业寻求市场。接续产业可以理解为“拉长资源产业链条”。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长期单纯靠出售资源产品,很少进行产品的加工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附加值,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必然之路。?
  1.3 国外经济成功转型的实践及给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启示?
  (1)法国洛林转型改造“进”、“退”的基本思路。?
  法国洛林以往是以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地战后新产业和国际市场的变化使该地区面临着传统产业衰退的问题。法国政府因此制定了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内容的转型目标。洛林地区经济转型的“进”、“退”的基本内容主要求包括:“进”—即产业的进入政策。旨在以发展新产业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即产业的改造。对传统的有发展前途的产业进行高新技术改造以提高效率。“退”—即产业的退出。放弃成本高而又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放弃夕阳产业而又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为及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虽然漫长。但由于政府政策合理,产业进退有序,洛林地区的经济成功实现了转型。?
  (2)几点启示。?
   尽管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制度环境,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在转型的模式上,还是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转型产业的“进”、“退”走市场化导向的道路。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德国鲁尔区的重新崛起,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排除了纳粹德国高度集权的国家统制体制和战后军事占领当局严格管制的做法,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居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事业与各种形式的私人企业在社会市场经济原则框架内运作,发挥着既有竞争又有相互补充的作用。这点与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国有企业非常相似。转型过程中,政府的必要干预及支持是实现成功转型的有力保障。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投资巨大,历时时间长,政府应承担一部分转型资金。用来完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以及公共设施服务等硬件设施。为新产业的进入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为引进先进技术及优秀管理、技能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
  
  2 资源枯竭型企业的退出是市场机制重新配置的要求,也是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2.1 资源枯竭型企业选择合适的途径退出以维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破产、关闭。一般是当资源枯竭型企业矿产资源基本枯竭、严重亏损且扭亏无望、企业外部条件不佳的情况下,而前景产业转型方向难以寻找而实行的退出策略。但其破产后后顾问题太多,因而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如我国的云南东川矿务局。?
  (2)产业转型。一般在企业规模较大,内外部条件比较有利,企业市场环境和区位条件良好时可进行产业转型。这种退出策略利于平稳退出而且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3)改制重组。其实质上是实行政企分离、主辅分离的过程。即实现企业的“非行政化”及“非国有化”。这是大多数资源枯竭型企业都要实施的政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只有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让市场来选择企业,而非计划来培育企业,企业只有在体制创新、自主经营、市场导向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原有的模糊责权关系、政策主体的混乱,以及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如江西萍乡矿业等。?
  (4)迁移。是企业全部或部分人员设备迁移到其他资源矿区,缩小原有企业规模的措施。但其适应性较差。要求企业资金实力及异地企业的合作。但在中国部分地区有实施,且成效欠佳。如江苏徐州矿务集团公司在新疆阿克苏开办的俄霍布拉克煤矿等。?   2.2 资源枯竭型的退出障碍及其解决方法?
  资源枯竭型企业的劳动力转移及安置问题是资源枯竭型企业退出的主要问题。?
  由于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单一,企业组织形式单一,退出及转型时大量的职工面临下岗而这就涉及到一系列培训转换技能、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和离退休工人的养老金等应付费等。解决该问题,首先政府的财力支持。政府应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涵盖所有离退休人员、工伤工残人员,特困职工的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体恤金等。其次,依托政府再就业服务体系,根据下岗失业职工的文化及技能水平建立不同类型、专业和层次的培训中心,帮助职工再就业。再次,以新产业为主,带动相关产业及第三产业,引进外资,鼓励外场进入以解决部分下岗职工就业问题。?
  
  3 重视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谋求生态与的协调发展?
  
  长期的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资源进行掠夺式、粗放式的开发利用,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急剧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还严重损害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如辽宁阜新的大面积地面塌陷,形成了100平方公里的沉陷区,直接影响群众达30万人,而地下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更严重的危胁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鲁尔区曾是德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他们治理污染的对策就是把环保定为国策,将环保写入《基本法》中,迄今以取得相当大的成就,我们可借鉴之处有:?
  (1)将生态建设及环保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健全和完善环保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才能从上落实生态建设问题。如1992年鲁尔区的“德国二元系统”(DSD“绿点”)。我国可以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中污染及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予以惩罚甚至关闭,对大型企业改制重组发展接替产业也是可行性方法之一。?
  (2)建立循环经济,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德国的《废料法》规定了对废料作为一种原料进行研究和开发重利用的可行性方法,并由此出现了一大批环保企业,具有先进技术的环保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额的20%以上。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大多有成堆的开采废弃物堆积在城内外,这些废弃物的幅射对居民的身体有着严重的危胁,对周边植物的生长也起到了阻碍的作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资源枯竭型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城市的经济发展,而且还是制约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不可盲目照搬。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接替和替代产业,以有利于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总思路来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