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6-25

                      作者:郑延涛 胡跃霆 李文广

  「关键词]资源依赖型区域 可持续 思路

  「摘要]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在上曾经一度辉煌,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十历史的发展,这些区域都不同地出现了发展危机,严币地影响了这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促进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顺利转型,就成为当前应关注的焦点问题。基木思路是:树 立和落实发展观;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由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加张城市建设,改善城市发展的不良环境。

  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通常是指依托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区域,这种经济区域的主要特征是其主导产业围绕着相关资源而展开,在其经济活动中对相关资源的开发利用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经济区域在历史上曾经一度辉煌,也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开发殆尽,国内外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一些可替代资源的发现,这些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发展危机。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出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社会稳定。因此,如何促进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顺利转型,就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其它类型的经济区域,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由于其经济活动围绕资源禀赋展开而呈现出特有的发展方面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强

  由于历史需要和自身资源优势的综合作用,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的产业布局一般都围绕着自身的资源优势而进行,产业结构的重心是对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利用,这样就形成了刚性强的资源主导型产业结构。资源的开采、利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必然会削减向其它产业的投资,造成其它产业发展缓慢、基础薄弱。因此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一般主导产业都比较单一,没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并且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强。

  (二)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经济发展受宏观经形势影响较大

  以资源原材料产品增值加工为主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及靠外延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资源依赖型城市的产品附加值低。再加上在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社会对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各地区缺少资源深加工的动力,产品输出以初级产品为主。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国民经济对资源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在资源需求旺盛的时候,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比较快,但如果宏观经济对资源的需求减弱,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发展后劲不足

  一般而言,任何资源的发展都要经历投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样一个发展周期。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在利益驱动下各地方政府缺乏有计划的开采,我国各大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都将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伴随着资源的开发殆尽,由于产业结构的特点,如若缺少后续产业或替代产业,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就会陷入发展困境。

  (四)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污染严重

  在过去“高积累、低消费”和“先生产、后生活”指导思想的影响下,资源型经济区域城市功能和功能混淆,造成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居民生活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提高。而且资源型经济区域由于以对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加工、利用为主要生产活动,而且长期采用“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因此区域环境一般都比较恶劣,污染非常严重。

  二、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和化实践经验的深刻,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发展的基本问题做出的科学解答。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推动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比较尖锐,更应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

  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单一,“成也资源,败也资源”。因此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资源没有枯竭之前,综合自己的区位特点、市场前景、自然禀赋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由单一的资源主导型产业结构向多元主导型产业结构转变,走综合发展之路。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强对第一产业的投资,夯实基础。国内外的发展表明,第三产业是经济发展和容纳劳动力的新亮点。因此资源型经济区域必须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互相推动的良性产业结构。

  (三)由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

  资源型经济区域长期以来一直都以初级加工的粗放型经营方式为主,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经济效益的低下。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为先导,以人才为依托,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资源的精深加工,提高资源产品的附加值,变单一的资源优势为多种优势。抓好资源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要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扩展,在阶梯性地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技术含量的基础上,发挥整个产业群体集约化生产的效应,并通过增强产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来摆脱对本地资源的单纯依赖,从而提高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弹性。

  (四)大力推进循环

  循环经济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与传统高耗能、高污染式“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资源单向流动不同,它要求把经济系统组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可循环流程。循环经济不仅从源头上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而且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循环经济是降低资源消耗、解决环境资源矛盾的战略选择。

  (五)加强城市建设,改善城市发展环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建设和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化建设必须进行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现阶段我国资源性城市的环境资源不容乐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在较高的水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因此资源型城市必须加强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和生活环境。

  三、山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山西省是一个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新成立初期,国家依据山西资源优势和基础,以及国民经济的总体战略和布局,采取了优先扶持重化工的政策。到了上个世纪$"年代,国家决定将山西建设成为能源重化工基地。能源基地建设!"多年来,山西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体的产业经济结构。伴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张,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与资源枯竭的趋势之间、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存量的有限性之间、多元产业发展的要求与主导产业的刚性之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愿望与经济发展的缓慢之间、结构性污染与黄土高原生态脆弱之间矛盾愈发激烈,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探寻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

  (一)继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我省从1999年全面启动了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潜力产品为切入点、以“一增三优”为主攻方向的结构调整工程。2001年山西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在“十五”时期,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要抓好“八大战略工程”,构建“六大支撑体系”,并于同年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施“1311”规划的意见》。“1311”规划是把“十五”计划《纲要》、“八大战略工程”、“六大支撑体系”具体化,即在第一产业重点扶持100个龙头,第二产业重点扶持30个战略性潜力产品,第三产业重点扶持10大景区,在高新技术领域重点扶持100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1311”规划实施以来,我省的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但山西省的经济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过程,在21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解决好产业结构与经济持续发展的矛盾将是山西发展中面临的主要任务,也是逐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环境实现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理论以其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对环境的高度重视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循环经济理论目前还不很完善,需要从理论深化、体制和制度设计、推广应用等方面予以创造性发展。我省作为一个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既有开展循环经济的实践需要,也有理论研究的现实依托,而且我省一些地方比如孝义市已经自发地开展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因此,我们应该在对我省存在的循环经济个例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循环经济的理论平台与实践平台、制度研究和实施研究统一起来,积极探索适合山西省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求实现在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企业层面微观的生产循环、区域范围内产业间循环和宏观层面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循环。

  (三)搭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从世界各国及我国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单纯的经济结构调整并不是很有成效,而是需要一套系统的社会工程来配合。首先需要搭建人才平台。人才是决定经济结构调整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必须做好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家人才和技术人才的保障工作。其次要搭建资金平台。足够的资金投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调整产业结构更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因此要广开筹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最后要搭建投资平台。吸引外来资金是解决我省建设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和人才缺乏的重要渠道,因此必须构建好的投资平台来吸引投资。具体而言,就是要改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规范政府行为,减少行政审批,完善配套政策,提供全面快捷的信息服务等。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观”的全新发展理念,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实现经济转型、达到可持续发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