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黑龙江企业跨国并购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凤芝 时间:2010-06-25

  摘要:本文首先考察了黑龙江省跨国并购的现状,认为黑龙江省企业近年来虽然投资洼地已经初显,但是投资额度却在近2007年和2008年不断降低,证明黑龙江省企业跨国投资深受危机影响。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当前许多国家正面临严重缺乏资金的困境,形成了对外来资本的深度需求,而且出价均处于较低水平,各国政府对外来资金的一些限制也有所放松。这给黑龙江企业去海外投资收购带来机会。本文针对金融危机对黑龙江企业跨国并购的影响进行了积极的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跨国并购;现状;特征;金融危机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逐渐成为外国直接投资(FDI)最主要的投资方式。跨国并购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国际产业重组的进程、结构和趋势。
  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转移,外商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一些变化,外资以并购国内企业的形式进入国内,发生在境内的外资并购份额日益扩大。不仅跨国并购数量在不断增大,而且在跨国并购案值上也不断增多,2000年以来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有一半以上的单数并购案值超过1亿美元,更有些超过10亿美元。
  自20世纪90代中后期开始,中国企业开始了积极的跨国经营探索。深受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影响,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不断加速, 尤其是跨国收购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形式, 跨国收购的案例不断增加,2003年度达到44 起, 而2004 年度中国十大并购事件中竟有7件是跨国并购交易。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后,国内有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国内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良好时机,同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在金融危机中深受影响的企业可能会被国外的一些资本并购。本文针对金融危机对黑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企业并购涵义
  
  “并购”的概念多见于西方的研究中,它是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简称,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动机和逻辑,所以通常把它们并提而简称为“并购”。它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主要包括:
  1.兼并
  “兼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兼并仅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法定方式重组后只有一个企业继续保留法人地位的情形,通常一家占优势的企业吸收另外的一家或几家; 广义的兼并则包括狭义兼并、收购、合并以及接管等几种形式的企业产权变更方式,目标企业的法人地位可能消失,也可能不消失。
  2.收购
  又称“控股合并”。收购是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但被收购公司的法人地位仍保留。与兼并不同,收购着重于表现这种活动的经济内容。企业可以通过证券市场或场外交易进行收购,可以用现金、股票债券或其他资产进行购买。
  
  二、黑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现状
  
  跨国并购是全球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的联合与重组。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和在政府“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黑龙江省有越来越多的具备实力的企业开始参与全球资源再配置和资产重组活动中去。
  1.非金融类对外投资规模近年出现下降
  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黑龙江省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21796万美元,列全国第二位,较上年增长93%,并且在2006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6.02亿美元,位于中国2006 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十位的省市区第6位(见下图)。但是自2006年之后,黑龙江省非金融类对外投资规模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跟经济危机对黑龙江省企业产生的影响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2.投资“洼地”效应显现
  在国家实施老基地振兴战略以来, 对东北地区实施了多项优惠政策, 再加上东北三省竞争意识的加强, 东北地区投资环境明显改善。2006年, 实际利用外资84.6亿美元, 同比增长48.3%, 高出全国增速52.4个百分点。绝对值和沿海省份相比虽然并不算高, 但增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还出现了国际企业主动并购东北地区企业的现象。其中黑龙江省实际利用外资17.1 亿美元, 比去年增长18%;吸引省外投资300 亿元。黑龙江省的投资“洼地”效应已经明显表现出来。
  2006年黑龙江省境外企业并购投资数量50个,比2001 年增长9倍,投资额5.7 亿美元, 比2001年增长了1139.4 倍。
  3.国外企业大举进军黑龙江省
  国外战略投资者纷纷看好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前景, 积极收购、参股国有企业。2004年6月美国AB公司斥巨资收购哈尔滨啤酒厂,在中国十大并购案中排名第三;2004年12月美国华平投资、香港中信资本参股哈尔滨医药集团;2006年韩国庆东株式会社并购了鸡西天增蕴煤矿等都是很好的例证。
  4.以俄罗斯为主要方向
  2006年, 黑龙江省实现进出口总值128.6亿美元, 比2001年增长2.8倍。其中对俄进出口66.9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7.8%, 占全国对俄贸易额的20%,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2.0%。其中对俄出口达到45.4亿美元,增长18.3%,低于全国对俄出口增速1.5个百分点, 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出口总值的53.8%;对俄进口21.5亿美元, 增长16.7%, 高于全国对俄进口增速6.2个百分点, 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进口总值的48.6%。2004年俄罗斯远东投资洽谈会签订的12个投资项目中有8个是黑龙江省对俄罗斯投资项目。
  中俄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 南方一些发达省份对俄经贸热情高涨, 对俄贸易升幅增快。黑龙江省在加快实施“南联北开”、“南引北进”战略的同时, 着眼于本省经济的发展与振兴, 立足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优势和基础,进一步加大对俄开放力度,全力推进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向更高层次跨越, 继续保持了黑龙江省在全国对俄经贸的领先地位。
  
  三、金融危机对黑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影响
  
  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未能幸免。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但是所谓危机,当然是既有“危”,又有“机”的。所以,此次金融危机对于黑龙江省企业来说既是跨国并购的机遇,也是跨国并购的挑战。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当前许多国家正面临严重缺乏资金的困境,形成了对外来资本的深度需求,而且出价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各国政府对外来资金的一些限制也有所放松。这自然给黑龙江企业去海外投资收购带来机会,但是同时一些负面的影响也值得我们做深层次的分析。
  1.金融危机对黑龙江企业跨国并购的积极影响
  (1)低迷的经济形势为黑龙江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新的机遇。金融危机现在不仅危及到金融行业,而且也危及到了实体经济,这一方面为有能力寻求国际化、进行产业升级的黑龙江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使其得以较低的价格并购国外企业;而另一方面,跨国巨头们也不得不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对黑龙江省的庞大潜力越发表现出强烈兴趣。多方因素均为中国并购市场中的跨国并购提供了强劲动力。
  黑龙江省着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而且还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中国一直是商家们争相抢夺的肥肉。在之前由于相比于国外甚至是经济较为国内发达省市,黑龙江省的资金和技术都处于弱势,即使能够对国外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但是能够进入的行业基本上受到诸多限制,国外的企业很少能够让黑龙江的企业参与投资,黑龙江省企业很少有实现跨国并购的可能。

  但是,现在国外在经受危机的打击之后,大多遭受重创, 而黑龙江省的资本市场与外界相对处于隔绝,黑龙江省遭受的损失相比于其它的一些国家或者国内的广东等外向型省份而言较小,因此,黑龙江省企业可以抓住机遇,实现跨国并购。
  (2)金融危机下,跨国并购更有利于提高黑龙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购的核心要素在于市场支配能力和获得垄断地位。对企业的成长而言,单靠自身的积累是非常缓慢的,必须借助于并购重组这一外生扩展形式。近年来,全球相继多次发生了企业并购浪潮,在每次并购浪潮之后都产生了一批巨型公司,黑龙江企业有必要而且完全有可能通过并购重组,迅速带动规模和效率的提升。
  在目前的危机下,国外许多企业都发生了财务危机,陷入财务困境,此时黑龙江企业如果能够及时进行跨国并购,将可以迅速获得新的市场机会,在不加载行业生产能力下达到临界规模,是增强黑龙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获取更多利润的主要途径。
  此外,在垄断市场追求市场力量和市场支配地位也是进行并购的推动力量。通过横向并购活动跨国公司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凭借竞争对手的减少来增加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力;跨国公司的纵向并购可以通过对大量关键原材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并借助对方的品牌,提高企业所在领域的进入壁垒,从而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扩大原有企业市场总份额。
  (3)金融危机更利于获得黑龙江企业获得实效性较强的研发技术。“自主知识创新”是未来黑龙江省和黑龙江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目前黑龙江企业普遍存在问题是的把自主技术局限于独立自主研发,而且独立研发不确定性大、周期长,可能会使企业丧失一些战略性的时间机会,从而错过最佳市场时机。而且,通过技术引进、并购其他公司来获取关键技术并快速提高技术和商业竞争力也属于自主创新的范畴。与自我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相比,跨国并购时效强、低成本,特别是当某种知识和资源专属于另一企业时,并购就成为获取该优势的唯一途径。
  在目前经济危机条件下,黑龙江一些具有跨国并购实力的企业选择国外一些自主创新水平较高的企业来进行并购有针对性的并购,以此提高自身创新水平。
  2.金融危机对黑龙江企业跨国并购的消极影响
  (1)金融危机对黑龙江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基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分析,此次金融危机,黑龙江省许多企业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十分严重,大豆加工行业就是深受金融危机影响得典型。
  受国际金融危机及经济变化大环境影响,国际大豆价格一路走低,目前进口大豆到我国大连港的港口价已低至每吨3100元左右,折合每公斤3.1元;而黑龙江省大豆的市场价在国储大豆的带动下一直在每公斤3.7元左右徘徊。国产、进口大豆每吨600元左右的差价,不仅使黑龙江省大豆在国内原料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还直接累及以加工当地大豆为主的油脂行业,因原料成本的飙升而陷入生存危机。
  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黑龙江省许多与国外经济联系较为紧密的企业陷入了经济困难之中,许多企业出现财务困难,这对于黑龙江省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是十分不利的。
  (2)金融危机对黑龙江省重点行业的发展较为不利。黑龙江省作为我国东北三大重基地之一,制造业是从建国初期国家在这里建立115个以机械制造为主的大型企业开始的,其中包括今天仍全国闻名的一重集团、三大动力、哈航集团、齐铁路车辆等等,他们奠定了黑龙江制造业在全国制造业的基石直到目前为止,制造业仍然是黑龙江省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05年,黑龙江省完成制造业生产总值2580.2亿元,占全省工业生产总值的54.7%。
  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型企业来说是一场噩梦。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后,国际消费需求下降,对外出口产品数量不断减少,尤其是对我国低端产品制造业的影响较为严重,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1-9月,机械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部分产品甚至出现负增长,工程机械产品10-11月的销售数据更是“直线下滑”。
  作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和机电产品来说,同样也深受影响。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后续订单近来也呈现出急剧下降趋势,机床、发电设备、重型机械等产品新增订单锐减,以一重集团为例,从2003年到2008年,一重集团一直保持着50%的增长速度,而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重的目标仅仅是增长10%,也就是使产值增长到130亿元,按往年的速度来看要少30—40亿元。
  而且,因为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多数黑龙江企业和大部分国内企业一样缺少或尚无产品的定价权;在产业链的整合中,多数企业缺少或尚无主动权;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多数中国企业尚未完成从被选择者向选择者转型。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黑龙江省制造行业的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必然会降低走出去步伐。
  
  四、小结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黑龙江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着机遇,许多企业急于“走出去”,但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会不免陷入“陷阱”,对此,我们认为黑龙江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1.练好内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黑龙江省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品研发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特别是制造业方面在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制造和研发体系,但仍面临基础技术、基础材料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研发投入偏低及新产品市场准入难等瓶颈制约。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国内外装备制造业也面临挑战,在这个阶段,提升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占领产业制高点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
  2.做好外功,创造品牌
  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制造型企业虽多,但是具有知名品牌的较少,大多数知名商标所有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而由于缺乏商标支撑,黑龙江特别缺少一批能与国内外知名商标相抗衡、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商标,黑龙江省制造业至今依然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大部分出口产品是贴牌加工。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陷入财务困难的情况下,黑龙江省企业可以在练好内功的情况下,创立知名品牌,不断开拓市场。
  
  :
  [1]姚战琪:跨国并购与国际资本流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
  [2]李凤芝张云辉:黑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及防范[J].科技与管理,2008(9):76-79.
  [3]张云辉:跨国并购与黑龙江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经营管理,2006(9):92-93.
  [4]董丛文易加斌:黑龙江省制造业转型分析[J].学术交流,2007(1):104-106.
  [5]胡兴军:金融危机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如何突围[J].今日工程机械,2008(8):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