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产品非价格竞争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卫洪 朱青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农产品  非价格  竞争  信息不对称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不对称信息的分析方法,从农产品质量的差异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与原因入手,分析了质量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农产品信息不对称的成囚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的农户生产者,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弱,导致我国农业领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机会主义和逆向选择,使农产品市场问题严重提出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建设应以建立以公开、合法、必要、效能和责任为宗旨和原则的市场准八制度。
  西方微观分析中通常假定,生产者和消费者在选择有关经济变量时都拥有完全的信息对其面临的风险非常了解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经济人行为的最优化和市场均衡问题。然而实际上由于市场信息不灵 市场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和风险 人们很难全面了解这种不确定性很难准确把握各种风险因素等方面的信息。抽象地讲 所谓不对称信息 就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人之间具有不对称分布的某些事件的知识或概率。不对称信息的分析方法也广泛地引入到传统的经济应用领域,并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和分析视野。不对称信息分析方法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分析十分重要。 
  一、农产品质量差异与信息不对称:问题与原因
  亚当·斯密认为  市场机制下.经济主体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政府无须干预经济运行。但其后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证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主体通过自由竞争才能取得经济效率的最大化。但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十分苛刻,其前提是存在充分发育的市场产权清晰.经济主体自主决策且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商品或服务品种单一 .无规模效应和外部性.信息透明无成本。信息环境的状况,决定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如果市场主体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承受的信息成本差异很大.将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发挥作用.降低市场配置效率.并会造成市场不足.进而降低个人和社会福利。 
  信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具有初始取得成本高+复制传播成本低,规模效应和外部正效应突出等特征。信息之间是互补的 收集成本很大.并且需要集中在一起发挥作用。一旦拥有了信息.每次使用的边际成本却几乎为零。市场主体的教育水平和信息收集成本及使用效益间正相关。市场主体知识存量不同.收集同样一条信息的成本不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信息潜在效益也不同。市场信息环境和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作为经营规模很小的农户.和规模经营的相比.在信息的取得和应用方面处于明显弱势.是导致城乡差异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
  不对称信息与不完全信息有所不同,前者是后者的基本表现形式在内容上前者更多地强调相互对应的经济人之间的信息差别。不对称信息问题可包括两大类:一类为信息不对称 也就是参与者之间在信息方面的不对称。另一类为获取信息能力的不对称并表现为行动进程方面的不对称。现实经济生活中 不对称信息是由于代理人获得了比委托人更多的信息,并且与代理人获取信息的能力直接相关。因此,不对称信息是以人们获取信息能力的不对称为基础的,并表现事前就存在信息不对称.行动过程中利用信息不对称 ,事后的均衡状态仍然存在信息的不对称。 
  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市场问题。其一.一些农产品生产者和经销者.利用消费的信息不对称.为追求自身利益.坑害消费者 .甚至谋财害命。其二.消费者在知道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不敢 冒风险购买高新特优农产品.而是购买传统的大宗农产品.甚至是低品质的农产品.如带虫眼的蔬菜等。当消费者无法判断哪些是优质农产品哪些是劣质产品时.其结果将是对市场进行逆向选择.把优质农产品从市场逐出,市场大量充斥劣质农产品,出现人们不愿见到的低效率现象。在其他经济领域或国外的农业领域.矫正消费者信息不对称下的策略行为有一种较好的市场机制。所供商品最有信誉的供给者.将会乐于与买者签署 ”或有契约“.许诺对商品的质量问题承担责任.并以企业的信誉或品牌作担保。我国农产品生产和供给者是成千上万个规模很小的单位.无法做出或有契约“,即使做出.消费者也不会相信。在我国农业领域,市场机制本身难以较好地解决消费者信息不对称下的策略问题。 
  二、质量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严重首先是市场信息不对称。由于没有建立起市场信息传导机制。农民很难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与产品产量.故生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使农产品供给短缺和过剩现象交替出现。其次是科技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农业科技成果与技术项目不能在农村迅速推广导致一些人趁机利用假科技信息、栽培和养殖信息欺骗农民,甚至利用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等坑害农民。使农民遭受巨大损失。第三是政策信息不对称。大部分农民对于国家扶持农业的优惠政策不了解再加上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低这不仅使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得不到及时表达.权益得不到充分实现.而且也使政府难以准确制定出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政策。在目前城市信息化水平与日俱增的时候如果任由农业信息不对称存在,这些地区将永远生活在信息社会的边缘地带.从而贫者益贫。从这个角度说,为偏远、贫穷的农村地区提供通信服务 缩小城乡信息差距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不对称使农民和农产品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据华中农大 1 99 7年的调查 .在农民获得的信息渠道中.邻居和朋友占31 8%、电视报纸占20 3%、农民去市场调查 占1 3 65% .以及从村级服务组织、供销社、加工企业获得的占1 3%。农民接受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传统方式获得的.因而接受信息慢.获得的信息不准确、质量差。
  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农产品市场的道德风险。一是在农民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是信息闭塞的农民.另一方是信息灵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农产品加工企业就可能会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坑害农民利益。农民上当后便对加工企业产生了不信任.从而出现逆向选择 ,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合作关系中断 二是在农民与市民的交易中.同样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市民信息灵通.知识丰富,同时农产品市场又是买方市场,这样就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压低农产品价格。市场交易的一方只拥有公共信息,而另~方不仅拥有公共信息.还拥有私人信息 .从而形成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闭塞.信息接受量少.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处于信息弱势地位。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民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进而导致农民与市民、企业等交易存在不等价交换.从而收入难以持续增长,城乡差距逐渐加大。信息不对称是 “三农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农民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之一。要通过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教育,以及建立信用制度、完善市场体系等,减少信息不对称,维护农民权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从而增强农民和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农产品信息不对称的成因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 ,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 ,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在各种交易市场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正常情况下,尽管存在信息不对称 .但根据通常所拥有的市场信息也足以保证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销售有效进行 在另一些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却导致市场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政府进入市场。 
  信息不对称会带来 ”逆向选择“和 “道德风险“,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下降。农业生产前期.信息投入在动植物产品上 .只有待一段时间后才能知道前期信息的真实程度。如种子的好坏 .要等到产品收获以后才能知道:化肥效果的好坏.也要等到施用一段时间以后才能显现。这些自然因素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农户很难克服,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风险。从农业生产资料获取方面看,由于目前市场带有一定的垄断性.市场透明度不高.销售环节多.导致农户对未来农业生产资料的供求信息把握不准.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资料配置结构。农户和生产资料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可以借助信息优势获得超额利润,而农户往往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很难获得诸如加工产品的销售价格,销售成本,利润等信息.在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从农产品销售方面看.农户必须付出很大的成本去发现市场和满足顾客的需求,单个农户对销售信息的搜寻成本很高。 
  农户在获取资金信息政策信息和科技信息方面也存在着不对称现象。银行或农村信用社难以了解农民的还贷能力.形成农民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农民难以取得贷款。在获取政策信息方面 .农民很难及时、准确地把握现阶段党和政府的支农政策措施等。 
  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低.获取信息的渠道少.信息处理能力差,市场机会少。信息之间是互补的.具有规模效应.存在着一定门槛。如果遗漏了与之相关的其他信息.所获得信息的价值会很小。信息收集过程中市场主体需要一些必要的不可逆的收入,教育水平越高和个体的信息存量越大.其收集信息的边际成本越低。而单个农户的资金实力有限.并且其教育水平和既有的信息存量较低。这就造成了农户收集信息的平均成本过高.潜在收益过低.可把握市场机会的概率较小。另外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少.主要通过村干部传达、上市交易或通过 订单农业 或 ”龙头企业”等获得信息等。这些信息往往具有滞后性.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需求状况。受农村市场信息基础设施的制约.先进的信息收集技术不能进入农村,从事农村信息传播的专业人员水平较低,信息处理和利用能力差.制约了农村信息迅速、准确传播并产生经济效益。    我国农业土地产权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和农业生产规模小等国情,导致我国的生产和消费领域里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下的机会主义行为和逆向选择等策略,使我国农产品市场调节严重失灵,农业结构失调.农产品品质不高.资源配置低效率。领域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农业领域当然如此.并目我国国情导致我国农业领域的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我国农业领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机会主义和逆向选择,使农产品市场问题严重。
  四、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建设 
  市场准入制度是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的基本制度,它作为政府管理的第一环节.既是政府管理市场的起点.又是一系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项基础性的、极为重要的经济制度。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建立什么样的市场准入制度应该取决于市场安全与经济效率成本之间的平衡点。市场准入制度应该体现以下的宗旨和原则。
  1公 开 
  公开是现代法制最重要的特点.公开的法律更加具有公信力能够得到市场参与者的信任和遵守。市场准入资格既是对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约束.又是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确定性的表示。市场准入制度通过法律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宣布了国家对市场主体资格的态度,明确了禁止什么 限制什么和鼓励什么,使欲进入市场的主体能够对政府行为,甚至间接对其他市场主体的性质状况抱有一定确定的合理预期。随意性的市场准入制度会损害政府的形象,造成寻租现象,滋生了腐败 
  2.合法 
  市场准入制度赋予政府重要的行政权力  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准八制度的立法和执法应当遵循我国的立法体制和依法行政的要求.符合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 
  3必要 (有效不可替代 适度原则) 
  市场准入不一定能够弥补市场失灵.也不一定是不能为市场机制.行为监管替代的最佳方法。避免政府在市场准入问题上掌握过度的控制权同时又流于形式。 
  4效能 
  市场准入制度是存在制度的成本的,这不仅包括立法成本执法成本还包括市场准入制度给市场主体行为带来的成本以及给社会造成的成本。所以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必须是经济的 收益要实质地高于成本。 
  5责任 
  对市场准入制度的进行合理分解  明确规定执行的领导决策层、可行性考核层、实际执行层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个权力合理分配、行使相互监督的管理体系 防止少数人权力过分集中又缺乏内部监督、搞暗箱操作的弊端。 
  : 
  [1]张 昱 黄祖辉: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问题的理论性探讨[J]浙江社会·2004年 
  [2]金赛美:关于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第1 1卷笨1期.2004年 1月,31—33 
  [3]鼓小枫 陈璐 盂宪学 叶志华:我国主要农产品品质国外的差距比较[J].农业科技管理 
  [4]张星联 唐晓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食品科拄 2005幕5期 
  [5]纪宝成:市场营销学教程 (第三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OO2.4.17 
  [6]张 昱 黄祖辉价格竞争力还是附加值竞争力一一产品位价值判断一统计与决策
  [7]冯少雅:信息不对称下我国政府农业支持政策的选择·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7月.幕43卷第4期.96—97 
  [8]张 峰:信息不对称-b农民在市场博弈中的弱势地位.理论学刊2004年5月.幕5期总第1 23期.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