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开发岗位 个性化援助就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董家燕 石荣荣 时间:2010-06-25
  摘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制改组的快速推进,加之当前全球性危机的影响,导致大量人员下岗失业,出现了很多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因年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就业难,这也成为整个就业工作的难点。解决这一难题,多元化开发工作岗位,“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将是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对几个地方“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实践的经验,论证这一举措的可行性及得出对国家促就业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失业 充分就业 社区
  
  一、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体制转轨和国有企业改制推动了城市改革的深化,加速了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和重新配置,导致了城市下岗和失业人员的逐年递增,从而加大了劳动力市场的压力。时至今日,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突出,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失衡仍然存在,大量失业人员的出现增加了就业的压力。2008年,正当政府研究制定相关的促就业政策时,一场全球性的危机席卷而来,给本来就已进入寒冬的就业市场雪上加霜,其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
  二是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难较大,对就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三是部分外贸出口型企业由于对外依存度高,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出口的减速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今后若干年,由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的惯性,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还会持续增长,从而使得劳动力供给仍将呈上升趋势,就业压力仍将持续。
  
  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必要性分析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有利于:
  (1)带动社区的各种服务业的全面。社区中的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创业和求职实现再就业的同时,可以带动多种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2)促进社区服务功能的开拓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充分就业社区”的创建既可以使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保证正常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使社区服务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开拓,促进了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
  (3)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实现政企分开,明确政府的职能,向着“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前进。社区建设可以使政府摆脱社会事务的具体服务,对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可行性分析
  (1)社区是家庭、各种生产经营单位、各种社会团体和机构组成的有机体,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建设是社区行政工作重心之一。社区的这一性质和职能,使得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具有了一定的现实和政策基础。
  (2)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区人,需求发生转移。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和大部分事业单位逐步成了市场主体,原来由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事务逐步剥离出来,交由社会承担,个人和家庭的相当部分社会需求转移到了社区。由于需求与供给是相互依存的,有了需求就需要有相应的供给,这就为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提供了机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也有了实现的可能。
  (3)社会转型、政府转变职能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最低需求下沉社区。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职能转变,加上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多种因素导致失业和下岗人员队伍扩大,相对贫困人口增多,最低生活需求在社区集中体现。既然问题出现了,就必须想办法解决,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便有了用武之地。   三、“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对促进就业的启示
  
  (一)坚持以人为本。落实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是首要任务,但同时也要看到,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是以人为本,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信息栏等多种媒体, 大力宣传就业援助的有关政策和具体措施,营造就业援助的良好社会氛围。只有做到以人为本,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和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当前重要任务,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全面推进经济、、文化建设,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而实现真正的和谐。
  (二)坚持市场与政府调节相结合。由于求职和招聘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在市场对就业进行调节过后,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未就业状态,这时就需要政府搭建平台,运用经济、行政、和服务等手段, 利用资金和其他资源, 培育劳动力市场, 增加就业机会, 提供就业服务, 在宏观上为劳动者就业提供帮助,多元化开发岗位,个性化援助就业。比如建设人才交流市场,举办大型招聘会,实现求职者与单位的双向选择;“建设充分就业社区”作为一种别具特色的援助就业方式,兼具个性与价值,值得推广。相信市场与政府的完美结合将会给低迷的就业形势注入活力。
  (三)坚持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兼顾。由于求职者个人文化程度和技能存在差异,因此,他们的工作和职业生涯规划就应因人而异。通过一系列的技能培训,提高低素质求职者的工作能力,确保这批人不会上岗接着下岗,实现他们个人的可持续工作;同时高素质的人才也应进行阶段性充电,确保自己不会因自身素质的落后丢掉饭碗。当前就业不代表以后不会失业,所以在促就业工作中,应坚持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兼顾。
  (四)坚持经济、社会与就业协调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 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纵观世界, 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都把政府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政策优先考虑的目标。就业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切入点,经济状况决定人的社会状况,影响人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风貌。解决人及社会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可以反弹琵琶,从解决就业入手,实现经济、社会与就业全面协调发展。
  
  :
  [1]袁泽春,“双创”助力充分就业——江苏省常州市社区平台建设纪实[J].劳动保障,2008(9).
  [2]多元化开发岗位 个性化援助就业——江苏省邳州市全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J].中国劳动保障,2008(8).
  [3]种夏,“绿色通道”打开就业之门[J].中国劳动保障,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