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经验及对嘉兴的启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顾骅珊 虞锡君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韩国 创新型国家 区域创新体系 产学研结合 增长方式
  论文摘要:从创新型国家的定义入手,指出了创新型国家应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接着对韩国作为创新型国家的四个特征进行具体阐述。在分析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上,对嘉兴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初步探索进行了阐述。
  韩国是从一个落后国家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成功范例。1962年,韩国人均GDP只有82美元,与我国当时水平大体相当。到了2005年,韩国达到12000美元,等于我国的l0倍,现在韩国人口只有4700万,经济总量却大致相当于我国40%。在半导体、汽车、钢铁、、信息、通讯等众多领域,韩国虽然都比我国起步晚,但技术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已经走到我们前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韩国始终坚持以国家意志为先导、以创新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目的、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关键的科技创新模式,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努力提升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水平,成功实现了由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的农业国向位于世界前沿的创新型国家的转型,为广大发展家树立了一种后进国家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典范,也为嘉兴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1韩国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
  国际上把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而作为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一是创新资金投入必须达到一定标准。目前的创新型国家,研究与发展资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在2%以上。二是科技创新必须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必须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三是必须要有很强的自我创新能力。目前的创新型国家,对引进技术的依存度均在30%以下。四是创新产出高。世界公认的20个创新型国家拥有的发明专利总数占到全世界的99%if]。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布的数据,韩国的竞争力从2004年排名第19位上升至2006年的第12位。国家技术竞争力也从2004年的第l9位提升至2006年的第6位。韩国已经成为经合发展组织中的创新型国家并得到国际认可。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韩国采取的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科技发展模式,韩国各级政府鼓励吸引外资和引进技术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官产学研协同技术开发”行为,提高企业技术研发的水平和效率,使韩国的区域创新体系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业绩。韩国作为创新型国家,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I.1增加对创新资金的投入
  韩国的科技经费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从8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每年增加科研预算,R&D占GDP的比重一直呈递增的趋势,以2005年为例,韩国2005年国内的研发总额(包括政府、公共部门和民间的)为24.15万亿韩元,占GDP的2.99%,居世界第7位,研发投资高于美国(2.68%)、德国(2.49%)、法国(2.16%)等主要发达国家。从2005年至2006年增加了14.2%,超过了同期总预算的5.9%。政府还加强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援,主要形式有政策性扶持和技术开发基金等形式,政策金融中包括了政府财政拨款和各种政策性贷款。
  1.2科技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
  韩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高科技开发,从1982年确立“科技立国”的战略开始,总统每季度主持召开·次“科技振兴大会”,制定和调整科技政策。1999年,政府通过了《科学技术革新特别法》,决定设立以总统为首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协调政府各部门提出的科研计划,强化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领导。进入新世纪之后,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格局,韩国对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发展战略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明确提出了“第二次科技立国”的口号,并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宏观科技管理体制、科技研发投资体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强力推进韩国的科技振兴政策。
  1.3具有很强的自我创新能力
  从2O世纪8O年代末开始,韩国企业纷纷设立技术研究所,加强独创技术和产品核心技术的独立研究开发。不仅企业附设的技术研究所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47家猛增至1999年的4121家,企业研究人员由数千人增至近9万人;企业的R&D投入也由1989年的约28亿美元增至1997年的约133亿美元,在国家总投入中所占的比重自90年代以来每年都达80%以上,超过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韩国的大企业是其技术研究开发的主力,在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投资中大企业占83.1%,中小企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为16.9%。但是,中小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投资占其销售额的2.61%,高于大企业1.98%的比例。且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方式中,70.2%为独立开发,22.9%为合作开发。这表明中小企业独立技术研究开发活动日益活跃。
  1.4创新产出高
  韩国科技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研发与生产不脱节。根据市场需要确定研发项目,集中力量搞对国家经济拉动作用大和市场潜力大的科学技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据统计,韩国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是世界最快的。目前,韩国在研发方面的一些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在2002年企业研究人员每千人注册的专利数居世界第一位。由于研发投入的增加,2006年韩国科技工作者根据《专利合作条约(PET)》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为4747件,排世界第6位。2005年,被全球科学引用的韩国科学家论文数量居世界第14位(共23048篇)。2005年由于韩国产品质量的提高激发了海外对于韩国技术的需求,韩国技术出口额达到16.2亿美元,年增长l4.7%。
  2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经验
  2.1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待
  韩国走的是“引进一消化吸收一创新”的发展道路,其中韩国政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十分注重从宏观层次上把握和调控科技的系统化发展,充分保证韩国科技发展的连续性和速度。归纳起来,韩国政府为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所采用的政策措施包括:
  一是适度引进、注重消化吸收的政策。在引进先进技术同时,大力发展本国的技术力量,并不断开发自主技术,提高国家整体技术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技术引进方式上,严格禁止一揽子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做法,鼓励企业有选择地引进一些关键技术、设备。
  二是对技术开发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了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技术及人才开发费税金减免制度,以及新技术推广投资税金减免制度等。为确保政府的税收支援政策落到实处,通过修改国家有关规定,将技术开发组织(企业研究所等)作为法定支持对象确定下来。
  三是灵活运用政府采购政策。韩国规定各部门可以在高出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情况下,优先采购本国产品。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一些中小企业开发的新技术,政府实施收购,并出资支持中试和产业化;政府也要求国有企业优先采购国产产品。法律还规定,公共机关要参照本部门预算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采购中小企业产品计戈,报国会审议后予以公布。
  2.2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技术创新体系
  韩国政府通过必要的政府鼓励和科技创新资金的支持,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了独具韩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这些年,韩国对科技创新的经费投人都在不断增加。正是这种“举国体制”,使得韩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庞大的技术储备,有重点地选择科技突破项目,并且形成了高科技规模化产业链。此外,韩国政府确立了科技政策调整思路,科技开发战略由过去的跟踪模仿向创造性的一流科学技术转变,国家研发管理体制由过去部门分散型向综合协调型转变,科研开发由强调投入和拓展研究领域转向提高研究质量和强化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变,国家研究开发体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由政府资助研究机构为主向产学研均衡发展转变。
  2.3拥有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
  韩国经济一个显著特点正是大企业在技术进步中起着“发动机”的作用。韩国诸如汽车、半导体、石化、造船、钢铁、家电等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中,创新主体无不都是大企业。在近年来统计的世界100家大公司中,韩国占了6家,名列世界第6位,仅次于美、日、德、英、法。正是有了这批大企业,才能聚集人才、汇聚资金,不断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产品。韩国政府还通过危机管理,不断提高企业创新的目标,推动企业增加创新的投入。如在提高韩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过程中,政府制定了汽车工业长期发展计划,指令三家汽车生产商——、起亚和大宇在发展过程中不时地向政府汇报情况。韩国政府的汽车计划非常具体,如本地的车型必须是世界最新车型,国产化率至少要达到95%,生产成本不能高手2000美元,等等。这些高目标对于当时的汽车厂商形成了“危机”和“压力”,推动了韩国汽车产业内部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使得创新能力迅速增强。
  2.4选择重点领域进行突破,以局部技术优势带动国家整体科技进步.
  韩国在推动本国技术创新能力时,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选择若干个对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战略支撑作用的科技领域进行重点投入,支持该领域的企业进行重点科技攻关,尽可能地在局部领域形成科技创新突破,进而带动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整体科技实力提升。如在1982年,韩国实施“核心技术开发事业”,确定半导体、机、机械和化工等领域作为产业技术发展的重点进行扶植。1991年,韩国政府又提出了长达lO年的“先导技术开发事业”,确定17项高新技术研究项目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1997年,韩国制定并实施了《科技革新五年计划》,确定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环境技术、能源技术、机电一体化和系统工程、新材料等六大领域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在2000年度的韩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通过的(2025年构想:韩国科技发展长远规划》中,再次将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机械电子学、能源与环境科学等列为韩国未来的主要科技发展方向。‘6在进行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过程中,韩国又非常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对产业技术突破的支撑作用。   3嘉兴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初步探索
  嘉兴1998年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市的战略,2004年以来,根据浙江省统一部署,开展了刨建科技强市和科技强县活动,2006年,嘉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把构建创新型城市作为“十一五”乃至2020年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嘉兴在构建创新型城市方面进行了以下多方面有效探索:
  3.1科技投入大幅增加
  2000年嘉兴市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总额为8.4亿元,占GDP比重为1.55%,其中技术开发费6.5亿元,占销售收入比例为1.2%。2005年,嘉兴市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为29.9亿元,比2000年增长256%,占GDP比重为2.59%,比2000年增加1.04%,其中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上升为24.9亿元,占销售收入比例为1.21%,比2000年增长0.01%。若按照国际通行的R&D经费分析,2005年全市R&D经费支出为13.8亿元,比上年增长47.4%,R&D经费占GDP比例为1.19%,比上年增长27.9%,位居全省11个地级城市的第3位。目前,嘉兴已初步形成了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
  3.2不断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形式
  嘉兴产学研结合的最大特点是引进大院名校打造创新高地。“十五”期间先后引进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兴应用中心、同济大学浙江分院,并与乌克兰国家院共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目前,嘉兴共引进国际国内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35家,实施研发项目169个。此外,全市有2000多家企业与全国2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嘉兴网上技术市场不断完善,上网企业达到4000多家,每年成交项目数百项,成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3.3加快建设多元区域创新体系
  一是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全市形成“1+7”科技孵化器,其中市科技孵化器已命名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五县二区都建设一个具有特色的科技孵化器,总面积达2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共200多家;二是培育企业研究中心,目前全市共有21家省级企业研究中心,57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目标是所有亿元以上销售额的企业都要构建企业研发中心;三是大力发展区域(行业)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服务;四是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涌现出6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占省内总量的31.4%。
  3.4高技术产业取得较快发展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8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45家。2005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24.81亿元,比2004年增长52.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增加值的比重为4.82%,虽然比2004年增长23.6%,但离创新型城市的目标25%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4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经验对嘉兴的若干启示
  (1)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的关系,在实践中走出嘉兴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韩国从2O世纪8O年代初走上创新推动的发展道路,当时人均GDP为4300多美元,从起步到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花了25年左右的时间。韩国经验启示我们,在技术创新的初期阶段,政府强力推动的确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科技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建立起一套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竞争机制,必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_6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不是体现在资源的配置,而是体现在创新环境的营造和创新制度的有效供给。2006年,嘉兴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客观上已经踏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起点,科学地发挥政府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主导作用应切实抓好三件大事:一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从项目管理转变为制度设计;二是引导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重点放在大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三是典型示范,探索实施创新型企业试点工程。
  (2)把建立创新型城市与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凸现两个亮点,一是科技立国战略,二是产业结构的梯度调整。20世纪8O年代实施“第一次科技立国”战略期内,韩国的产业政策鼓励发展半导体、机、机械和化工等产业;新世纪初实施“第二次科技立国”战略期内,则突出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生命科学、机械、能源和环保产业,这种科技战略和产业政策的高度统一和相互联动是韩国建设刨新型国家的成功经验。’嘉兴传统产业比较发达,其中纺织、服装、皮革业占制造业的33.8%,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只占工业增加值的4.82%。从三次产业的结构看,2005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7.3:58.8:33.9,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偏低。因此,借鉴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经验,必须把调整产业结构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提高两个比重,一是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二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
  (3)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引领企业界技术进步
  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充分发挥大企业在技术进步中的“发动机”作用,这些大企业不仅在技术创新中处于领军地位,而且在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从而带动企业界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的原因,嘉兴在规模企业的培育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公布的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浙江企业有67家入围,嘉兴占2席,它们是桐昆集团(2006年营业收入107.3亿元),森桥实业集团(其营业收入为101.1亿元)。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嘉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2.99%,另据调查,2006年嘉兴市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为25家。从这里可以看出,嘉兴在培育龙头企业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要以韩国成功经验为借鉴,实行自主创新战略、品牌战略和龙头企业培育战略的联动,加快嘉兴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