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危机应对中整合利用国际资源的利弊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二)通过利用国际资源,可以有效消除危机,重建文明和谐的世界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往往使得发生在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公共危机发生“蝴蝶效应”,迅速蔓延至其他地区,甚至引起全球性的波动,引起人们广泛的恐慌和不安,破坏了人类文明和谐的生存环境。如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全世界的经济来说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各国在寻求自救的同时也不断强化国际间的协调,共同采取行动,在走出本国经济困境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在危机应对中,整合利用国际性资源可以有效消除危机,重建文明和谐的世界。
  (三)通过合理利用国际资源,树立开发负责的国家形象
  对公共危机的处理,也是对一个国家政府能力的考验。在危机中,政府面临的挑战不单纯是一个危险性事件,而是一种涉及内部与外部多重利害关系的复杂困境。特别是“世界地球村”的信息社会中,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异常迅速和宽广,如果一国政府不能很好地应对本国的突发性危机,不仅使本国的民众对其不信任,同时也会有损国际上的形象。笔者从中国1978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比较加以说明。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一个拥有120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瞬间夷为平地,这不仅是中国国内的灾难,也是整个人类罕见的自然灾难。灾难发生后,国际社会中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伸出援手,主动表达救助意愿。但由于当时“文革”尚未结束,党和政府拒绝了国际援助。这也导致唐山地震中死亡人数高达24余万人,灾区重建工作也举步维艰。而在中国汶川大地震中,中国政府对国际援助的态度则从被动转向了主动。在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便呼吁国际社会实施人道主义救助。据统计,汶川大地震共接受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援和救助,极大地提高了震后救援和灾后重建的效率,同时也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政府讲信用、负责任的风范。
  三、公共危机应对网络中利用国际资源的弊端
  (一)由于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国与国之间发生矛盾
  在应对公共危机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宝贵,而各国对危机所提供的应对措施又不全然一致,并且又可能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就使得危机应对过程中各国人员之间难免产生矛盾。这种矛盾,不仅影响了危机救治的过程,伤害了两国或多国人民的感情,甚至矛盾会激化、上升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政治外交上的摩擦。
  (二)一些国家或组织从各自利益出发,做出损害受助国利益的事
  一些国家或国际组织,以实施国际援助和人道主义救助为名,实则是为了窃取受助国国家机密、干涉该国的内政,甚至是控制该国为目的,而实施一些危害受助国利益的行为。这也是公共危机管理中国际救助的困境。

  (三)国际援助可能会让一些****政府对公共危机应对更加懈怠
  由于自然灾害规模,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升级,国际社会也给一些受灾国提供越来越多的援助。但是,对于像巴基斯坦这种的非民主受赠国来说,只会使其更加堕落。因为这些紧急救助款到账快而且监管很松,政府并没有把它们用在“刀刃”上,而是通过收买贿赂国内权贵得到他们的支持来维护自己的政权。对非民主国家而言,如果他们切实有效地保护本国民众远离灾害或消灭动乱,他们就自己切断了一条重要的财路。
  四、合理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应对公共危机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利用公共危机中国际资源的优越性,并克服其存在的弊端,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建立公共危机分级管理机制
  公共危机根据不同的危急情形和不同的社会危害程度有不同的分类,并不是所有的公共危机应对都需要依靠国际资源,只有那些有一定级别、有相当社会危害程度的公共危机性事件才需要启动国际合作机制。虽然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较完善的危急管理体系,对不同的危机进行了分类管理。但这些公共危机管理体制都是根据各国自身情况建立起来的,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给公共危机协调应对地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建立国际统一的危机分级标准。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