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视角的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启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桂银香 陈永生 时间:2013-02-14

    实际上,资产证券化只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被人们用来转移和分散风险、实施信用增级的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它被人们所发明,也应为人们所应用。
    它是一柄双刃剑,是一件强大的金融武器,应用得好,可以给带来创新和效率,给人们更多的惊喜;使用不当,则祸患无穷。我们对待资产证券化,不能只顾它的创新、强大功能和高效率就对它放之任之,不加监管,不予约束;也不能因为它可能产生的巨大破坏性而从此避而远之。正确的态度是,既不能过度使用,更不能滥用,而要遵循经济规律和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小心谨慎地使用,加强使用过程的控制和监管,对其扬长避短,实施安全的金融创新。
    2、次贷危机表明,资产证券化只是力争在模型上做到了风险分散的完备性,而不是针对市场做到风险防范的有效性。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必然会受到市场这一外生变量的约束。市场变动并不是资产证券化模型所能主宰的变量,但却可以使资产证券化的利益链条发生断裂或者扭曲,从而引发危机。因此,在力争模型的精确性、实用的同时,要注意市场风险,随时关注市场这一外生变量的变化。
    3、资产证券化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长链条的市场运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风险和危机很可能被逐步放大和蔓延,因此,加强资产证券化的过程监管十分重要和有必要。
    4、资产证券化的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都是非常必要的。但在评级过程中,评级机构务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保障诚信,为投资者判别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提供直接客观的依据;在信用增级过程中,应确保证券化产品的信用增加而不是风险增大。
    5、次贷危机还表明,必须加强资产证券化的国际立法,制定资产证券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共同遵循的金融规则,矫正畸形发展思想,为安全实施资产证券化提供法律和制度保证。
    (二)对中国住房抵押证券化的启示
尽管目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已经十分巨大,但是,我国住房抵押证券化的进程并不迅速。到2005年12月15日,中国建设银行才推出国内首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MBS)“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且,这种债券仅产品只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个人投资者尚不能参与。相比而言,其它银行的住房抵押证券化产品的推出则更为谨慎和缓慢。因为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教训,中国目前和今后在对待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时将更为谨慎。但是,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有利于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有助于改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可以促进中低收入的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可以为国家和投资者提供一条新的风险投资渠道等。因此,正如前述,我们不能因为资产证券化可能产生的破坏性而避而远之,而是应遵循经济规律和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实施安全的金融创新。
    1、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对财务杠杆的使用,是资产证券化强大功能之所在,中国在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过程中,要严格参照相关机构杠杆比率,保证参与证券化机构的资本充足率,降低风险,避免信用的过度扩张,避免单一市场风险向其它市场传染。
    2、中国推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避免盲目性。在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科学地选择优质的住房抵押贷款来实现资产证券化,做到不盲目开展资产证券化,将有利于在源头上规避金融风险。要规范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行为,中国的商业银行作为贷款机构必须坚持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审慎性原则,严格审查借款人资质与信用,确保住房抵押贷款的安全性,从而保证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的安全和收益来源。
    3、中国政府要加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的监控和对参与机构的监管,切实发挥政府、市场、投资者、金融机构自身的监管职能,加强立法监管,避免监管缺失;强化信用保障机制,增加保险机制,避免中介机构的道德风险。
    4、完善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自身设计缺陷,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对其准确定价,同时规范市场证券化产品的交易,避免价格虚高,形成市场资产泡沫。
    【参考文献】
〔1〕次贷危机的根源就是美国过度透支了国家信用———访中科院国家健康研究组组长杨多贵教授〔N〕.中国青年报, 2008-10-9·〔2〕A·Mallach (2008),“Tackling themortgage crisis: 10 action steps for state government”, Brookings papers, May·〔3〕张维迎·政府的不当政策造成了经济危机〔N〕.经济观察报, 2009-04-30.
〔4〕罗熹·美国次贷危机的演变及对我国的警示〔J〕.求是, 2008, (9).
〔5〕黄纪宪,张超·流动性过剩下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借鉴〔J〕金融论坛, 2008, (6).
〔6〕证券市场导报编辑部.道德风险:金融危机下的行为失范〔J〕.证券市场导报, 2008, (12).
〔7〕卢宇峰·收入差距: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与本质〔J〕.统计与决策, 2008, (16)
〔8〕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The SubprimeMeltdown: A Primer byDr·Faten Sabry and Dr·Thomas chopflocherSuprime Loan Problem& the SecurizationMarket, byYukioMuromachiThe SubprimeMeltdown: A Primer byDr·Faten Sabry and Dr·Thomas hopflocherCollateralized DebtObligations Structuresand Analysis, LaurieS·Goodman·Frank FabozziSuprime Loan Problem& the SecurizationMarket, byYukioMuromachi李翀,焦志文·外国学者关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讨论〔J〕.经济学动态, 2009, (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J〕.经济学动态, 2009, (1).
次贷风波研究课题组·次贷风波启示录〔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8·辛乔利,孙兆东·次贷危机〔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杜厚文,初春莉·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根源、走势、影响〔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 (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