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进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4-06-01

  这个管理法的执行过程是非常枯燥的。它的实施需借助于一个叫做3E卡的记录卡,要求每个工人每天都要填写一张3E卡,3E卡将每个员工每天工作的七个要素(产量、质量、物耗、工艺操作、安全、文明生产、劳动纪律)量化为价值,每天由员工自我清理计算日薪(员工收入就跟这张卡片直接挂钩)并填写记账、检查确认后给班长,不管多晚班长都要把签完字的卡拿回来,再签完字交给上面的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审核完后再返回来,就这样单调的工作天天填月月填,不管几点钟下班都得完成。据说海尔就这样一直进行了近20年,并且到目前为止还丝毫没有准备放弃的迹象!
  为了使每个员工的利益与市场挂钩,1998年8月海尔开始试点推行质量市场链管理模式,1999年10月则全面推开,海尔人简称为“SST”制,SST是对OCE的改善和进一步提高,是海尔管理创新的最新内涵。
  “SST”是海尔大力推行的质量市场链管理模式的三个关键术语(即索酬、索赔和跳闸三个名词)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索酬就是通过建立市场链为服务对象更好服务,从市场中获得报酬;索赔则体现了市场链管理流程中部门之间、工序之间相互咬合的关系,如果不能履约,就要遭到索赔;跳闸就是发挥闸口的作用,在既不索酬,也不索赔的情况下,第三方就会自动“跳闸”。海尔最近几年实施的“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无不得益于OEC的管理手段。考核标准和文件细化到每一个岗位,考核结果对上至总裁、副总裁,下至一般员工都适用。有一次曾考核到不合格的副总裁,考核结果公布在职工食堂的业绩板上。海尔将员工分为三类:优秀员工,一般员工,试用工。“三工”无定常,而且海尔规定,任何一个海尔的员工,若干次考核不合格就会再成为试用工。若干次考核不合格,就要被强行淘汰。
  市场链的本质在于:人人都是一个市场,人人都要面对市场,企业的外部目标要转成企业的内部目标,企业内部目标转成个人目标,而个人目标与收入挂钩,这就意味着每个人从对上级负责转变为对市场负责。这样,SST就将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工序、每个员工都纳入了市场的全方位控制中,以用户的要求制定质量标准,以用户潜在的要求确定产品竞争力,以市场效益来检验员工工作的质和量。同时,每个员工的收入也纳入市场的调节范围。其结果是极大地激发了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潜能,从而保证和提高了整个企业的活力和水平。
  海尔“市场链管理”已见效益:海尔通过物流整合采购,加强采购管理,全球集合竞价,使供应商的数目减少到900多家,集团采购人员优化后,减少1/3,成本每年降低4.5%以上。  
  SBU激活企业细胞
  德鲁克有句话:“组织的目的,就是要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如果把所有的人都变成用非常机械的动作来重复非常机械的工作,他在里面只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就一点也感觉不到自身的价值,就不可能有更多的兴趣。如果把他和用户联系在一起,他就会感到这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原来一个金字塔型的企业变成完全扁平的企业,每个人都对它负责,这个力量就很大了。
  张瑞敏对此的见解是:船大船小不在于规模,而在于人的思路和船上所有人是否有明确的方向。在信息化时代,按船大船小来衡量是不是灵活也不很合理。企业不是看外表多么大,关键是看它的细胞有没有活力。
  要做到全面经营,必须每个人对社会等距、零距,每个人都要称为经营者,称为SBU,在国外一个事业部叫做一个SBU。海尔希望每个人都成为一个SBU。
  海尔物流,利用海尔流程的再造,把自己经营成了自主创新的主体,是海尔采购经理中的示范SBU。以前主管采购,何时拉货跟他的关系不大,现在不一样了。晚一天就多一天的港口费,这都是要他自己来负责的。就是已经生产出了产品了,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是钢板的错,他就要承担材料的损失。2002年,国际贸易争端,导致钢板涨价,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过去涨价与他无关,现在它和事业部之间是市场关系,年初签订的合同,一年不变。他主动地与国际市场合作,开发出了替代的材料。消除了涨价对自己的不利影响。现在他搭建起的平台,创造了更多的新资源,把业务拓展到了社会上,成为真正的SBU。
上一篇: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