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贺晓琴 时间:2010-06-30
摘要: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或得以生存和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愈来愈密切,使得技术创新的发展速度和影响力得以空前的发展。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科技的竞争,谁科技能力强,谁就能占领21世纪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因此,长期以来跨国公司一直将技术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本文主要从技术创新策略、RD战略联盟、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加强对RD投入;加强RD人力资源的配置与使用、RD的国际化趋势等方面来分析探讨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从而使人们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近几十年来,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球经济中最有份量的角色之一,除自身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精湛的工艺设备和本国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外,更主要的就是跨国公司拥有技术创新的能力,以及商标、专利技术、组织管理和营销技能等各种无形资产。正是凭借着对以上两种资产所有权的垄断优势,跨国公司才得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对于跨国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则是至关重要的。

  一、技术创新策略

  众所周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跨国公司一般都是靠自己独特的产品和先进的技术来建立市场竞争优势的,从而使产品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因此,为了保持各种优势,跨国公司都把技术创新放在首位,并通过不断增加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等方式,获取新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一)实行RD战略联盟

  战后,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跨国公司在新技术的研制和新产品的开发上具有绝对的优势。但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费用、难度和风险也相应增加;而另一方面,产品标准化趋势不断加强,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即使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也难以单独承担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巨大风险。因此,从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和扩大生存与发展空间,纷纷组建不同形式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尤其是在新技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方面的RD战略联盟。所谓RD战略联盟主要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资金或技术力量相当的跨国公司,基于共同研究和开发高新技术的目的而组成的一个互补型战略联盟。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50跨国公司中,已有90%的公司与其他厂商结成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而这些战略联盟所涉及的领域,大多是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如微、新材料、汽车制造、通讯、航空和机器人等高新技术部门。从而使跨国公司RD战略联盟成为技术创新的来源地之一。如新一代的微型芯片多是由IBM和西门子、西门子与菲利浦、摩托罗拉与东芝公司、日立公司和德州仪器等的RD战略联盟研制出来的。在生物技术方面,大部分新技术也是由跨国公司之间联合开发出来的。又如,美国波音公司与日本三菱重工结成联盟,共同开发波音767宽体民用喷气客机;摩托罗拉与东芝达成协议利用双方的专有技术制造微处理器,等等。据有关资料显示,19801994年期间,美、欧、日在信息技术产业的联盟高达2800多家,生物工程领域的技术联盟近1300家,新材料领域的技术联盟占560多家,新材料、生物工程、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美日欧企业的联盟较为突出。由于实行联盟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是在全球性行业竞争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国际垄断寡头,因此通过这种强强联合不仅可以相互交换彼此拥有的专利技术等优势要素,充分吸收和利用当今世界各国的先进科技成果,提高创新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加大其他相关企业的技术模仿成本和难度,延长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以稳获高额的投资回报率,而且能够在分担新产品的开发成本和风险以及共同进入市场等问题上达成一致协议,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确保创新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使结盟双方最终能获得1+12的投资效应。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跨国公司的实力首先在于其拥有先进的技术,如何利用RD战略联盟研究并拥有新技术,对于跨国公司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通过企业购并获得高新技术

  9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逐步放宽对企业购并的管制,跨国公司的购并狂潮日趋激烈,而且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即跨国公司的购并不再以简单扩大生产规模、简单地占有市场为目的,而是以增加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增加科研人才、资金、技术的高度综合性进而加强企业发展潜力与后劲,迅速开拓和占领新市场为目的。通过购并东道国的现有企业,跨国公司实际上就控制和掌握了该企业原有的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科研人才设施和商品销售渠道,这不仅使跨国公司可以直接获取它国相关产业的关键技术、科研成果和现存的生产能力以及稳定可靠的销售,从而推动了跨国公司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的不断提高,而且也为其提供了重新组织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有利条件。如美国IBM为了实现由机供应商向国际计算机和远程通讯公司的转变,获取向全球大公司、小公司提供在公司局域网内传递和处理声音、数据和图像的技术,先后联盟和购并了许多“小巨人”,如出巨资收购罗姆公司——世界专用交换机的主要制造商之一;出资35亿美元收购莲花公司——有卓越创新纪录。因为123试算表而成为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其试算表被认为是最普遍的个人电脑应用软件,其群组软件的研究开发也很有成就。1998年,美国在线公司收购了网景公司——被公认为在因特网浏览器方面唯一能与微软公司一决高下的公司,其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同样,美国波音公司以133亿美元兼并麦道公司,看重的不只是其世界军用飞机市场5%的份额,还有其雄厚的技术力量。1999年,全球企业购并数量更创最高记录。从199911日到19991221日,宣布收购和合并的交易额达到33100亿美元,这一数字大大超过了1998年的26000亿美元,逼近199019956年的总和。在兼并的行业中,被兼并的都是在产品、工艺专利与技术储备上有优势的大企业,可见兼并的技术获取动机非常明显。所有这些都表明,企业兼并与收购已成为跨国公司直接获得关键技术、现实生产能力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三)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

  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利用东道国的人才、技术、设施、、研究等各种资源,研究开发适合东道国经济发展以及相关贸易发展需要的新技术,也是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实施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美国是外国跨国公司在其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最多的国家之一。由于美国在诸多科技领域都居世界领先地位,为了接近美国的高新技术,分享研究与开发成果,外国跨国公司都将美国作为其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主要选择地。从19871995年,外国跨国公司对美国研究开发投资的存量以年均125%的速度增长;而同期美国公司在国内的研究开发投资年增幅仅为3%。截至1992年底,美国已拥有250多家外资独立研究开发机构,分别来自日本、德国、韩国、英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100多家跨国公司;其中62家日本跨国公司在美国设立了150多个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42家欧洲的跨国公司设立了95个独立研究开发机构,9家韩国跨国公司设立了15个独立研究开发机构,很多日本公司,如索尼、富士等,在美国没有8家以上的研究开发机构,而欧洲公司只有西门子一家在较多地点设立了15个研究开发机构。所谓独立研究开发机构,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独立研究开发机构的主要功能是研究开发,而且不属于外国跨国公司在美国的生产或销售性分支机构的附属机构,以基础研究或跟踪东道国高技术发展方向为主要目标;二是外国母公司拥有50%以上的绝对控制权,这种形式的研究与开发最能反映出投资者接近或学习乃至超越美国先进技术的动机。也正因为此,这类研究机构在选址上往往有意靠近东道国著名的大学,尤其是工科大学以及某些高科技研究院、所,或直接建立在国外的高科技园区内。在美国外国研究开发机构最集中的地区是加州的圭谷,那里聚集中了众多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软件、半导体和家用电子行业的外国研究开发机构,而洛杉矶则集中了大量汽车设计等方面的外国研究开发机构。另外还有两个外国研究开发机构集中的地区是新泽西州和北卡罗莱那州的科学园区;其他一些地区则集中了一些特定领域的外国研究开发机构,如波士顿地区的电子、新材料技术、底特律的汽车技术和德克萨斯州查森的通讯技术等。鉴于高技术产业和高科技研究具有积聚效应,所以外国跨国公司选择在美国的圭谷等科学园区内设立研究开发机构,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把握当今高科技发展动向,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科研开发方向,而且可以与不同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多种多样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相关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跨国公司从事高技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东道国中一些大学、科研院所对外开放的科研设施也为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加之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和便利的、服务系统不但有利于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保证了最终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加快高科技产业化的步伐,从而形成了一种有利于企业科研开发的良性循环。

  (四)通过技术贸易获取高新技术

  技术贸易是跨国公司获取高新技术的又一有效途径。技术的出售不仅可以使跨国公司获得大大高以一般商品的利润,而且随着技术在中的重要性被人们普遍认识,技术往往成为跨国公司冲破各种与经济障碍,在国外进行扩张的重要手段。据有关权威机构估计,1990年以来,仅以微技术、新材料技术和航天技术为重点的世界高技术贸易成交额可达2300亿美元,如果加上传统技术和一般实用技术的出口贸易,其成交额可能超过4000亿美元,增幅达95%左右,超过常规工业产品出口成交额的54%

  (五)积极利用社会科研力量

  除了之间的合作外,跨国公司还利用高校等社会科研机构、政府的科技政策和民间投资基金等企业外部力量来实现技术创新,并且用合同的形式安排好各自的利益。如埃克森石油公司与麻省理工学院签订了为期10年的改进燃料系统和节能的合作研究协定,孟山都化学公司与哈佛大学签订了研究治癌新药制剂的长期合作协定。跨国公司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并不仅仅限于本国,而是跨越国界的限制。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如日立、松下、索尼等平均每年仅向美国大学就提供了高达5亿多美元的巨额科研经费。同时,直接提高设立高新技术研究机构,如日立公司出资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创办了生物工艺学实验室,日本电器公司在普林斯顿大学创办了人工智能实验室,这可以充分利用美国高校的科研力量,直接为跨国公司的高新技术服务。

  二、加强对RD投入

  技术创新是当代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跨国公司,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可为了在竞争中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重点进行应用型和开发型的RD活动。以保持自己在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的领先地位。

  (一)跨国公司投巨资进行RD活动  

  1984年美国人大公司RD费用高达142亿美元,约占当年美国全年RD费用的15%。1997年全球RD投资最高的前10名大企业总计投资达433亿美元,且大部分都集中于诸如机、汽车、感光材料、化工等高新产业,体现了全球大型跨国公司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垄断优势。从发展趋势看,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正逐年上升,一般在510%之间。如1990年美国通用汽车科研经费为53.2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55%;IBM公司科研投入为49.34亿美元,占销售额的98%,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全球500强的RD费用占全球RD费用的65%以上,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之中。此外,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近20年来,跨国公司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实施其全球发展战略,不断淡化以母国为科研开发基地的传统观念,逐步实现包括研究开发工作在内的整体业务的进一步国际化,越来越加强其在海外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从1987年到1995年,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研究开发投资的增长速度为86%,相当于美国跨国公司在美研究开发投资4.0%的两倍多;美国境内其他资金来源(包括联邦政府)一进行研究开发投资的年增长率只有13%。另外,美国工业的对外研究开发投资占其国内研究开发投资的比重也从1987年的85%上升到1995年的12%。很显然,从发展趋势看,加强对外研究与开发投资的力度已成为跨国公司实施全球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RD人力资源的配置与使用

  跨国公司在对RD大量资金投入的同时,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配置与使用,人才高层化战略是跨国公司在RD活动中的主要特点。例如,世界化学巨头巴斯夫公司(BASF),在不断增加其RD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在巴斯夫公司从事RD工作的专业人员超过1万人,其中有1700人获有高级学位。事实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跨国公司十分重视对高级人才的争夺。在这方面,美国的跨国公司表现尤为突出,自60年代起,美国跨国公司就以重金从欧洲、亚洲等地招募了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如美国公司在海外雇佣的从事RD活动的人员,从1977年的63万人上升到1989年的9.5万人,使其海外子公司RD能力显著增强,使得美国公司RD部门的科技人员比例远高于欧洲、日本公司,使之在技术创新方面独占鳖头。与此同时,日本、欧洲以及一些发展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到美国抢滩,很多公司在美国“圭谷”地区设立企业的RD机构,充分利用“圭谷”的科技人力资源为本公司的RD活动服务。

  (三)RD注重应用型和开发型

  从目前研究与开发的现状来看,跨国公司一般都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应用型和开发型方面。这表明,跨国公司十分重视研究开发的应用性,集中精力研究和开发生产高科技产品的技术,不断发展可以在生产中直接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从而能够迅速收回技术投入,在短期内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应用和开发性RD活动上的巨大资金、人力投入,使跨国公司,尤其是全球500强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埃克森石油公司由于其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大量RD成果,使之石油精炼效率要比其他公司高出16%,从而导致该公司的盈利水平连续数十年高居同业榜首,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60%以上。而美国化工巨子杜邦公司,也因为其在RD活动上的领先地位,使之在60年代初期几乎垄断了全世界有关化学纤维专利的80%,完全垄断了合成氨的生产,并控制了合成橡胶、尿素、乙烯、尼龙、塑料等产品8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化工工业中地地道道的巨无霸。

  (四)RD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强

  当今世界跨国公司的RD活动虽然绝大部分仍集中在母国。但随着生产和市场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国际技术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在提高科技开发效益及增强公司竞争力的利益驱动下,其RD活动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趋势。鉴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基础力量雄厚,科研设备精良,科技人才荟萃,有利于吸引国外大量的科研投资来从事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研究开发,所以,跨国公司海外RD活动,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科研投资的重点是尖端技术领域。如德国跨国公司在国外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活动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1994年,德国在美国的跨国公司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支出就高达245亿美元,相当于德国在国外的全部科研经费的一半,并占德国全部科研经费支出的110。美国跨国公司海外研究机构也大多设在日本、欧洲和北美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80年代以来,美国国外科研机构的重点目标是德国、英国、加拿大、韩国和日本。据美国商务部的一次调查统计显示,1991年美国在海外RD的投资达9358亿美元,其中德国占267%,英国占172%,加拿大111%,韩国93%,日本64%。另据统计,19821994年间,美国跨国公司母国的RD经费以年均12%以上的速度递增,而同期美国用于国外子公司的经费却以每年18%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美国跨国公司用于国外子公司技术的RD经费占母公司全部研究开发经费的12%,比1982年增长了三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跨国公司为了在全球竞争中获得优势,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注重高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他们越来越从长远战略出发,不断淡化以母国为科研开发基地的传统观念,逐步实现包括RD在内的整体业务的进一步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世界范围内的科研水平。与此同时,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吸引、鼓励高新技术研究,纷纷建立了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为主的工业技术园区,以便聚集大批国内、国外优势企业和科研机构从事尖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力求在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这一现象从另一个侧面也加快了跨国公司RD的国际化趋势。应该指出的是,RD国际化作为跨国公司国际化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全球化浪潮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结果,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式下跨国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的必然结果。

  三、结束语

  毋庸置疑,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技术创新的直接推动力量,无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还是跨国公司自身发展的轨迹看,在世界技术经济发展中,跨国公司一直是从事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承担者,也是绝大多数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的采用者和垄断者。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跨国公司垄断了世界上80%以上的新技术、新工艺与70%以上的技术转让。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国际市场技术转让机制的不断拓宽,跨国界的技术流动已成为普遍的趋势且日益扩大。除了对外直接投资等传统的技术转让方式外,一些新的诸如政府间科学技术交流国际会议、国际咨询以及技术服务协议等技术交流形式正在不断涌现,从而为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获取高新技术以及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渠道,而跨国公司技术创新活动的不断加强必将推动技术在国际间的进一步流动,并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更需要大量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进技术,而加强同跨国公司的合作则是我国获取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