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和谐社会中的和谐企业文化建设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康瑾娟 时间:2010-06-30
[摘 要]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的生存与离不开和谐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而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设以人为本、诚信创新的和谐企业文化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和保证。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企业文化
  
  根据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和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和谐社会的内容和目标来看,和谐社会的特点就是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和不断创新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而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主导和支撑作用,对员工起凝聚思想和激励斗志的作用,还对企业的整体形象起塑造和宣传作用。只有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才能有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美国学家戴维?兰德斯断言:“如果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谐社会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同样要坚持四个基本理念。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已成为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上,还会为企业创造奇迹。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商业化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以物为中心,以全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上着迷于铁的纪律、绝对服从和至高无上的权威,劳资之间变成了纯粹的雇用与被雇佣关系。有学者主张,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的发掘员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员工的智力资源,更注重于人的因素。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主张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所以,企业不能再受商业化管理的束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把精力投向人,加强人的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
  企业文化管理作为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强调在建立共同的远景和价值观后,通过组织氛围的建立,塑造好的工作环境,来让每个人都自觉地为企业努力工作。要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的宽松和谐而又奋发有为的企业氛围,努力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并认真维护职工权益;尽快建立和完善各类人员的科学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也要加强以爱国、敬业、诚信等为内容的道德建设。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指出:“任何员工只要认清松下公司的基本信念和方针,就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自主性,可以自主发表意见。碰到问题究竟采取什么行动,不必一一请示上司,可以溶入自己体内的基本信念的尺度,决定自己的行动。”从松下的成功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立足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社会,没有活力的社会是不完美的。社会活力来自于社会成员、社会组织和社会机制的有效作用,表现为活力、经济活力、文化活力和人的发展的活力等等。要想使社会充满活力,就必须通过尊重人、为了人、发展人的活力来实现,就必须在企业文化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特征。只有每位社会成员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其创造力才能有效开发,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坚持诚信的经营理念
  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企业文化应体现诚实守信的特征。诚信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确保经济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是构建市场经济制度的道德基础,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因此,必须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把诚信理念的“自律”与法治的“他律”有机结合起来。而经济文化理念和政治文化理念的变革势必引发整个文化体系的转型,从而有力地促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企业的失信和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了公众利益,也极大地增加了经济生活中的交易成本,使得市场机制难以合理运作。市场经济越发展,人们就越感到诚信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谐社会是社会成员诚信友爱和睦相处的社会,必然要求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诚信是调整人际关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准则。从一般意义上说,诚信是人类道德文明的果实,是市场经济必备的道德理念;从特殊意义上说,诚信又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甚至能够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
  社会和谐的深层基础在于全社会各个企业之间拥有一种普遍的认同,人与人之间有一种相互诚实信任的纽带。没有诚信就没有相互的合作,就没有社会的团结,也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和谐社会承认社会的不同主体和要素可以共生,共生意味着所有成员在相互协作中共同增进利益,也意味着社会的成果要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如果企业只是把“诚实守信”作为宣传手段,那么员工的价值取向就会发生扭曲,企业也就无法和谐。
  三、坚持培养公平竞争的经济伦理
  现代经济伦理是体现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领域中各个具体环节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市场经济建构的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影响着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投资、分工协作、流通、消费、管理等观念和机制,也从具体的时间、效益、人才、信息、科技、互利、发展、公平、竞争等观念中体现出来,并由生产领域进发到社会生活领域,成为现代人际社会交往关系的基础,因而也是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质性基础。
  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文化中应体现公平竞争的特征。随着加入WTO后,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首先面对的挑战就是全球化全新的游戏规则。从目前我国市场秩序所暴露出的问题看,企业的恶性竞争、不讲商业道德、信用危机等导致了社会信用整体水平下降,从而造成一种严重的社会创伤。这些不道德现象的出现,需要建立和规范经济活动领域中的规则,使之与全球化的经济接轨。经济伦理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特别是公平正义、公平竞争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经济伦理是道德观念体系的根基,这是与生产领域在现代社会结构中居主导地位的现实相对应的。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迫切需要新的精神支撑系统,这不是传统美德所能承当的重任。新道德观念只能在新经济中普遍发生,而新经济体制也只有在新道德观念的氛围中才能正常高效运作。
  和谐的企业文化强调公平竞争,在合作的基础上强调竞争。为此,企业要建立起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严格按考核结果做出用人决策和分配决策,体现机会平等、分配合理。当员工努力工作而得不到他所期望的报酬时(包括物质与精神),就会对自己努力的结果及企业价值观产生怀疑,挫伤其积极性,产生不良后果。竞争在平等的市场主体间展开,体现的是一种公平。竞争的结果因竞争主体的能力素质高低而有所差距,这是差异的公平。竞争将优胜者与失败者分别置于适合他们自己发展的位置上,对他们自身来说体现的是公平,而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则表现着平衡与和谐。
  四、坚持倡导创新的理念
  要建设创新文化。重点是以创新发展为理念,真正树立科技兴企的意识,建立激励人人提合理化建议、个个参与创新进步的环境。纵观世界企业理论的发展,从古典经济学时期到新古典经济学时期,再到新制度经济学时期,直至发展到现阶段的企业理论,最根本的变化就是强调企业的创新。创新当然包括多方面如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等等,而先进的企业文化无疑就是引领企业创新的有力支撑。现代许多知名企业在实行国际化的经营与竞争中,就是以其鲜明的管理文化模式和企业文化,树立起新的形象。如美国“通用”、日本“丰田”、中国“海尔”等企业,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就始终贯穿着企业文化的不断整合与创新。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勇于创新,要建立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成果的及时评价激励体系,推动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强各类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力求各类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最前沿的技术知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鼓励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形成全面创新进步的局面。企业文化只有及时适应形势,才能取得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
  [1]约翰·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叶 生:企业灵魂—企业文化管理完全手册[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4
  [3]琳 坚:企业文化修炼[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