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云鹏 时间:2010-06-30
[摘 要] “以人为本”作为文化的核心,是社会和进步的成果,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社会之中,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研究和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是缘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的迅速崛起。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对日美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为广大员工认可并付诸实践的企业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与日本企业相比较,美国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过分强调三个“硬性S”即战略、结构、制度,而日本企业则在不否认三个“硬性S”的前提下很好地兼顾了其余的四个“软性S”即人员、技能、作风和共同的价值观;日本企业管理中的主要特征是奉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从人的需求出发,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人本管理,逐渐被广大企业管理者所重视,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加以研究和利用。“以人为本”中的“本”,我们既可以解释为“根本”,也可以解释为“资本(人力资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人和服务人。在企业管理中,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首要客体也是人,企业的一切活动都通过人来完成。通过对人的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来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实践证明,凡是重视人本管理的企业,企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反之,就处于呆板和沉寂状态.
  二、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
  企业管理是企业的灵魂。一个没有自己企业管理文化的企业其经营往往是随波逐流的,其员工也没有主人翁意识,这样的企业是长不了的。纵观国内外大型企业管理已经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从而越来越突出人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力量。作为管理者,要管理好员工,就决不能忽视以人为本的管理。
  2.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以人为本能有效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让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让职工当家作主,培养职工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从而将职工的荣誉得失与整个公司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将企业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原动力。
  3.以人为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具备竞争力。“以人为本”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素质,切实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才能够在竞争中一路领先。所以,很多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的企业都帮助员工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以求得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的协调统一。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是所有员工拼搏进取、讲求团队合作的一种氛围,是企业长期优良传统的历史积淀。那么,如何强化以人为本,从而形成一整套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探索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必须以“人”的管理和使用为根本,以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为核心,在增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上下功夫;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在增强企业凝聚力上下功夫。   1.坚持员工重于产品,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增强的原动力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认为,在企业生产的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观念,坚持员工重于产品,其意义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认识: 一是应把人作为企业的核心,重新认识人的本质和心理活动,重视人性、人的价值、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人本性、亲和力,在企业管理中应提倡更聪明地工作,追求管理的人情味、化,形成不同个体的特色优势,努力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模糊“管”的概念,彰显“理”的成分。二是一切管理理念都应围绕着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企业管理应采取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方式,对物的管理应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并通过协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促进人们自觉地发挥潜能来达到组织目标。三是从企业管理的直接目标和根本目的相互关系层面来认识。作为企业管理,直接目标是生产优质产品和取得效益,但最终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尽可能好的产品和服务,是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追求广义的人本管理目标,追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弘扬人性的价值,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全面发展,二者相辅相成。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切实体现出对员工的尊重,是员工把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2.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国际上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中一个更高的层次和阶段, 被称之为富有魅力的“管理之魂”。 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保证。而且是企业员工获得朝气与活力的源泉,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所在。因此,实施以人为本管理,必须构筑独特的企业文化。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明确的企业价值取向。要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应注重战略研究。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中,首先要明确企业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并尽可能取得员工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还要了解员工的个人目标,努力寻找员工目标的共同部分。在此基础上力争达到员工奋斗目标与企业目标的最大一致和对企业价值取向的基本一致看法,通过交流,让员工充分理解并知道实现个人目标应以实现企业总目标为基础和前提,认识到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密相连的关系,营造“人人为企业,企业为人人”的文化氛围,从而愿意为企业发展壮大奉献自己的力量,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
  细分是实施以人为本的基础。员工需求的差异性、变化性决定了对员工管理的柔性化和精细化。在对员工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变量如人口统计特征、心理变量等对员工进行细分,这种细分是基于每一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而言,即在对员工进行招聘、培训、使用、沟通、激励等活动中根据员工不同的需求及情感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群体,然后对不同的细分群体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管理效用。传统管理下的这些活动对所有员工是无差异的。如在培训、沟通和激励的方式、手段上并没有去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而是千人一律,这就是许多企业的困惑:为什么花了巨大的成本去培训、激励员工,而收效却并不明显。企业一相情愿的管理行为,如果没有针对员工的需求,员工并不会买账,也不可能体现以人为本。有许多优秀企业对员工管理中开始运用细分的思想,如,对员工的培训按不同职位、职能分别进行。按员工需求对其进行管理,如,根据员工不同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适合员工个性和知识特点的职业生涯设计等,是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必由之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希望员工将拥有的知识资本或称智力资本奉献给企业,但员工对企业的奉献程度取决于员工的需求、情绪、信仰和动机等情感资本的满足程度,即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程度。与知识资本同样重要的是员工的情感资本,信仰、情绪和动机等是情感资本的基础,情感资本决定着员工是否建设性地将其知识用于支持组织目标。以人为本需对员工的情感资本予以高度的关注,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地针对员工的需求进行有效的人本管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
  总之,实施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是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乃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结合人的发展和企业发展,进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增强职工作为主人翁的责任感、紧迫感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永保良性循环。
  :
  [1]段发昌:企业管理要注重“以人为本”[J].核, 2005,(06)
  [2]时巨涛:组织行为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5
  [3]姚莉英:“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理念探析[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 2006,(13)